因人才市场不够健全、人才流动机制不够规范,人才流动一定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企业担心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或另攀高枝,或被其他企业挖走。有人形象地称这种现象为“人才培养恐惧症”。
目录
产生背景原因防治措施
产生背景人才培养恐惧症
对人才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在大多数企业经营者都有清醒的认识。然而在如何对待人才,特别是在如何处理培养人才与引进人才关系方面,不少企业还存在偏差。有的企业只想着怎么使用人才,不知道如何培养、提高人才。有的不愿在人才培养上加大投入,而是挖空心思把其它企业的人才挖过来。一旦看中竞争对手的人才,立即许诺种种优惠条件,千方百计把人才挖走,为我所用,而不顾人才所在企业生产经营是否受到影响
原因(一)人才流动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最大效益,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但应该鼓励和提倡的是人才合理、合法的有序流动,而不是不讲“游戏规则”的无序恶性竞争。
学者观点:如果企业都不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人才的总量并没有增加,光在存量上做文章,你挖我的人才,我挖他的人才,不仅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且还会破坏人才市场的“游戏规则”,助长少数人才的投机心理。
(二)企业担心人才培养成功后远走高飞,不愿意培养自己的人才,这种消极心态,实际上是对人才缺乏信任。与企业对人才缺乏信任相对应的,必然是人才对企业缺乏忠诚。
(三)人才培养恐惧症的存在,很大因素是我们的用人制度有问题,任人唯亲是我们用人的主流,大多数很看的程序都是起来装扮“任人唯亲”。
学者观点:企业千方百计到处去挖人,而挖来的人最终也难以留住。因为你可以挖其他企业的人才,其他企业也可以挖你的人才。企业应该把眼光放远些,多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磨自己的“刀”,把自己现有的人才培养好,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凝聚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
只要在企业形成公平有效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不问出身问学识,不重学历重能力,不论资格论水平,不看年龄看成果,把物质鼓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给干事创业者应有的尊重和回报,让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就能够吸引优秀人才,并且把优秀人才留下来。
防治措施防止企业患上“人才培养恐惧症”,调动企业磨“刀”的积极性,还要进一步健全人才市场,尤其是规范人才流动机制,确保人才合理、合法的有序流动。劳动部门对那些不按规定办理调动手续的企业,对擅离职守给所在企业造成损失的人才,应给予严惩,以保护人才培养企业的合法权益。企业还要尽力为那些有潜力的员工提供良好的待遇和工作的挑战性,这样才有助于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