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卫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女,江苏盐城人。1956年生于江苏。1982年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获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获文艺学硕士学位。1984年底起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社科部、基础部任教。1999年任教授[1]。

教学主要开设的课程有:《艺术概论》,另有选修课《当代西方美学》、《西方二十世纪文学经典》等。除了教学以外,她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有:文艺理论、当代文学评论(诗歌、小说)、当代东欧思想和文学研究、当代中国思想文化评论等。

主要科研成果:

一、思想文化评论集:《带伤的黎明》,19万字,青岛出版社,1998年12月。

二、文学理论、批评论文集《看不见的声音》,17万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三、散文随笔集《我见过美丽的景象》,12万字,百花州出版社,2000年8月。

四、译著:《布拉格精神》,15万字,作家出版社,1998年7月。

五、编著:《苹果上的豹--当代女性主义诗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六、编著:《不死的海子--海子评论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3月。

主要论文:

《知识分子和生活》,《读书》,1995年4期。

《布拉格精神》,《读书》,1997年10期。

《站在失败者这一边》,《开放时代》,2000年1月号。

《拥有另外一种经验》,《开放时代》,2000年3月号。

《被剥夺者是危险的》,《方法》,1998年3期。

《昆德拉的欣快症和忧郁》,《方法》,1997年3期。

《海子神话》,《文艺争鸣》,1994年12期。

《我是费尔南多·佩索阿》,《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1999年9月。

主要创作:

《诗人自选诗》(6首)《关东文学》,1988年2期。

《有生命在轻轻呼吸》(诗一首),《诗刊》,1990年2期。

《见证》,《天涯》,1996年3期。

《目击或内伤》,《作品》,1998年2期。

《闹闹的阅读和写作》(散文)《人民文学》,1994年12期。

《闹闹的世界》(散文)《北京文学》,2000年2期。

除译著外,另有已经发表的译文:

《给胡萨克的一封信》(18,000字),《黄河》1998年6期。

《说出真实总有意义》(7,000字),《黄河》1998年6期。

《未来与良心》(18,000字),《莽原》1999年3期。

《阿尔法,道德家》(17,000字),《今日先锋》,第七期,2000年。

《对沉默的解剖》(18,000字)《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1、2期。

《面对极限--集中营里的道德生活》(节选,18,000字),《漓江》,1998年3期。

《无权者的权力》(节选10,000字),《北京文学》,1999年2期。

《赫鲁伯诗四首》,《诗神》,1998年10期。

《安娜·申切斯卡诗二首》《南方周末》1999年1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