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1—1997)著名导演。别号担夫,原籍辽宁海城,1931年6月10日生于营口,病逝于1997年12月12日
长期从事电影理论与方法研究,颇有造诣。多次获金马奖,文艺协会电影导演奖,国际天主教金炬奖,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及文艺协会奖状。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先后入意大利皇家罗马艺术学院,贝鲁加大学、国际大学,意大利“电影实验中心”深造,受到西方电影艺术思潮影响。回台后历任台湾(台北学生)杂志社编辑,中学美术教员(自立晚报)、(征信新闻报)驻欧洲特派员,台湾中国文化学院教授,“中央电影公司”制片部经理、导演,台北艺术传播公司董事长,“中央电影公司”制片部经理,中国文化学院戏剧系教授,金马奖评审委员等职。为台湾第一位研究电影艺术博士。
1947年随南京励志中学高中部迁往广州,后入海军军官学校,并随校至台湾。
1950年入台湾师范学院艺术系攻读美术专业。
1954年毕业后曾任中学图画教师,并服军官役一年。
1956年任《自立晚报》记者,兼写影评、画评。曾在影片《合欢山上》中饰演角色,并兼任场记。
1960年任《自立晚报》和《中国时报》驻意大利特派员。
1961年入罗马皇家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及舞台设计。
1962年在意大利电影实验中心学习电影。
1964年入台湾“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任编审、制片部经理、导演,兼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教授。现任大众电影公司董事长、白景瑞企业公司董事长。
1967年导演影片《寂寞的十七岁》,同年获第六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后导演《新娘与我》、《家在台北》,突破台湾电影传统的叙事手法,并采用分割画面等技巧,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分别于1969、1970年获第七、第八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和第七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并获台湾中国文艺协会第十一届文艺奖章电影导演奖。
1969年退出中影,与李行等合组大众电影事业公司。
1971年导演的影片《再见阿郎》,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1973年在台湾创办大众电影公司,在香港创办白氏电影公司。后又创办金纶企业公司,白氏企业公司。
1976年在美国创办亚美艺术公司,白氏国际开发公司,均任董事长。
1977年到欧洲拍摄《人在天涯》,1977年获第十四届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
1989年任台湾“电影导演协会”常务理事。
导演故事片:
1967:《还我河山》(与李嘉、李行合作)
《寂寞的十七岁》
1968:《第六个梦》
《新娘与我》
《今天不回家》
《喜怒哀乐》
1970:《家在台北》
1971:《再见阿郎》
1972:《老爷酒店》
《两个丑陋的男人》
1973:《白屋之恋》
《大三元》(其中一段)
《东南西北风》
1974:《我父、我夫、我子》
《晴时多云偶阵雨》
1975:《女朋友》
1976:《枫叶情》
《一帘幽梦》
《门里门外》
《秋歌》
1977:《异乡梦》
《人在天涯》
《不要在街上吻我》
1978:《沙滩上的月亮》
《踩在夕阳里》
《摘星》
1979:《忘忧草》
《一对傻鸟》
1981:《皇天后土》
1982:《怒犯天条》
1983:《大轮回》
1984:《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1990:《嫁到宫里的男人》
影片介绍:
《寂寞的十七岁》
内容简介:
品学兼优的高中女学生唐丹美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但因父母经常外出,对她的成长漠不关心,使她感到空虚和寂寞。她暗恋着表哥冯泽,曾为他准备了一个“祝你永远幸福”的小信物,但却始终没有勇气送到他手里。冯泽出国前夕,丹美的父亲设宴为他饯行。席间,冯接到丹美的电话,要他立刻去接她。同时又接到旧情人林雪的电话,要他即刻与她会面。冯泽驾车到林雪家,两人发生争执,冯泽表明要与丹美的姐姐丹苹结婚,林雪一怒之下用器皿打破冯泽头部,血流如注,在赴医院途中,不幸车毁人亡。丹美以为表哥是应她的约而死,自责甚深,踽踽徘徊台北街头,甚至进教堂寻求救赎之道。最后终于患了精神分裂症,住院诊治。林雪也因内疚服毒,被送到同一家医院治疗。当丹美知道表哥之死并非她的过失后,经过一段疗养,逐渐恢复了健康。
《新娘与我》
内容简介:
台北市某公司设计员方大维,同新娘林美云步入教堂举行婚礼。方大维蓦见旧友莎莉杂于人群中,不禁想起过去的恋爱经历。他曾与莎莉结伴出游,莎莉挥霍无度,常令大维窘迫。后于图书馆邂逅女同学月琴,求爱遭到拒绝。又与女运动员剑英过从,练长跑时,又感力不从心,半途而退。最后终于与林美云结为百年之好,思之不禁喜上眉梢。林美云回忆往昔,也不胜感慨。她先结识吝啬成性的马百忍,后与崔大化交往,无奈崔乃一油头粉面的儇薄少年。后遇杨某,谁知杨某竟是市侩男子,鄙俗之态,令人作呕。后于赴高雄的火车上,与去高雄办时装展览会的方大维同座,林美云因小包自行李架上跌落方大维头部,忙致歉意,因而相识。两人在高雄同游,情感日深。 返台北后,美云约大维见其父母。林父固执而骄傲,对大维的职业颇多误解,言谈之间,对他毫不信任。方受辱离去。林父为女择婿,美云佯病绝食。母怜爱女,谓等大维事业上有所表现,再说服其父。大维举办时装展览,介绍国产衣料,几经波折,终于取得服装设计家张静娴的帮助。大维与张共商展览事宜,林父误认大维有新欢。美云得知后愤然,大维解释无效,静娴闻故,亲访美云,经密谈,误会冰释。时装展览会开幕之际,大维邀美云全家光临。独不见美云前来,正惊异之际,新婚礼服表演登场,只见美云盛装出场,雍容华贵,美姿端庄,观众惊叹,掌声雷动。展览会极获成功。他们的婚礼由神父主持,在喜庆的气氛中进行。
《家在台北》
内容简介:
夏之云、如茵、何范、冷露、吴大任同坐一班飞机自美国返回台北。夏之云在美国学农业,与美籍华人如茵结为夫妻。他们回到父母的农场,被恬静的山庄、健壮的牛群所陶醉。之云的妹妹夏之霞是个崇洋的女孩,一心想让哥嫂带她出国。何范在美国勤工俭学,整日在餐馆端盘子,不好好学习。他与娟娟通信多时,这次回台北拟与娟娟结婚。一日,他带娟娟在日月潭游玩,与之霞相遇,两人志趣相投,一见钟情。冷露原在台北与画师王溥相好,后跟商人去美国,因婚姻失败,遂似倦鸟归来,想与王溥重修旧好。但两人话不投机,鸿沟难填,最后仍旧分手。吴大任在美国大学毕业后,留美任水利工程师。他爱上了一个美国姑娘,便回台北与原配淑 离婚。他不住在家里,对妻子冷漠无情,引起父亲、弟弟和邻居的愤慨。淑 在大任留美期间含辛茹苦,挑起教子、照顾小叔及半瘫痪的公公的重任,毫无怨言。大任终被妻子勤劳贤淑的品德所感动,并看到台湾水利建设的成就,决定留在台北,合家团圆。冷露感到自己失去了一切,决定留在台北任幼儿园老师,重新生活。夏之云夫妇治愈患病的奶牛后亦决定留下,帮助父母经营农场。之霞知道哥嫂不能带她去美国,为达到出国目的,与何范在台北举行了婚礼,但在去美国之前,又感到茫然。
《再见阿郎》
内容简介:
台湾南部小镇上,有个女子乐队,每天为婚丧嫁娶演奏,收入甚微。队员桂枝貌美聪慧,因家境贫困,到乐队吹奏乐器。乐队队长老猴子暗恋着她。乐队老板娘的侄子阿郎,长得英俊潇洒,不务正业,被不少女人追逐。他常到乐队与女队员厮混。老板娘不喜欢他,桂枝也瞧不起他。一次,桂枝看到阿郎为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将一个女人送给他的汽车和衣物退还,遂改变了对阿郎的看法,两人开始恋爱而且有了孩子。但终因阿郎的不负责任,桂枝在伤心之余只好答应五十多岁的老猴子的求婚。老猴子为桂枝还清其父母借老板娘两万余元的债务。不料一次桂枝偶遇阿郎,又重新燃起恋情,两人相偕到高雄谋生。阿郎开始洗心革面,力图负起养家的责任,但苦于无一技之长。为了糊口,他摆起了西瓜摊,却被取缔。一气之下,他把西瓜摊砸个稀烂。几经波折,婚姻陷于绝境。最后他找到一份驾驶货车运猪的工作,日夜冒着生命危险开车赚钱。桂枝担心他的生命安全,以离开他作威胁,要他辞掉运猪的工作。阿郎不肯。桂枝坐火车上台北的那一晚,目睹阿郎驾驶运猪车欲超越火车而在车祸中丧生的惨景,痛不欲生。
《大轮回》
内容简介:
本片由人死后再投生,轮回三世,冤冤相报的三段故事组成。
《第一世》
描述明朝锦衣卫高手,奉命护送一官员之女赴京,嫁给锦衣卫右都督作侍妾。途中他为将美女占为己有,杀尽随行人员,掳美女入山隐居。美女的未婚夫为义军首领,为救未婚妻,一直尾随于后。在山中经过一场恶斗,将锦衣卫双眼刺瞎,美女及未婚夫亦惨死于锦衣卫之手。
《第二世》
描写民国初年,一个戏班正当经营遇到困难,无法维持之际,得到一富家公子的大力协助。公子与戏班花旦,初见时即感曾在冥冥中相识。两人一见钟情,以身相许。公子之母坚决反对儿子娶戏子为妻。花旦的师兄已暗恋师妹多年,因妒嫉师妹与公子相好,在演出《坐楼杀惜》时,假戏真做,将师妹杀死。
《第三世》
叙述当代澎湖岛上一个法师及其兄弟乩童相依为命。一个现代舞蹈女艺人来到澎湖渔村,与乩童偶遇,一见钟情。女艺人要带乩童到台北去开拓新生活。乩童陷入传统势力与现代思想,亲情与爱情的矛盾。最后,在一次法会中,乩童不肯爬刀梯。法师无奈,只好自己爬上刀梯,不幸失足身死。乩童与女艺人终于结为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