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拟古意》

【创作年代】晚唐

【作者姓名】于濆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拟古意

白玉若无玷,花颜须及时。

国色久在室,良媒亦生疑。

鸦鬟未成髻,鸾镜徒相知。

翻惭效颦者,却笑从人迟。[1]

作品鉴赏于濆对封建社会的女性寄予了更深刻的同情。在他的四十五首诗歌作品中女性题材就有十题十一首。这首《拟古意》就是一首通过对女子不幸遭遇的描写寄寓感慨的拟古诗。诗中借写一位女子虽然貌美却没有适时出嫁,寄托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情绪,其中的“国色久在室,良媒亦生疑”。写得十分传神,隐含怀才不遇的苦恼心情。两首诗中的女主人公身上都有作者的影子,她们都有倾国倾城的容貌,但由于家中“基业薄”等原因“嫁尽绿窗人,独自盘金线”,使得“良媒亦生疑”,而诗人虽然登进士第,才高八斗、壮志满怀,但是一生奔波,却从未得到重用,他的失意可想而知,用没能出嫁比喻自己才高而未得到重用十分贴切。[2]

作者简介于濆

(832-?)唐代诗人。字子漪,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公元861年(咸通二年)登进士第,曾奔走于陕西、河南、江苏、浙江和北方边塞等地,一生郁郁不得其志,沉沦下僚,官终泗州判官。与刘驾、曹邺等皆不满于当时诗坛拘守声律、轻浮华艳的绮靡诗风,曾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 ”。其诗擅长 五古,短小精悍,质朴刚健,边塞诗也写得深沉痛切,独具一格。《全唐书》录其诗四十五首,编为一卷。[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