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赶坡”、“赶坳”等。侗族岁时风俗,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交界的罗蒙山区。每年农历立夏前十八日举行,周围百里以内会唱歌的侗、苗、瑶、汉各族男女青年、会聚一堂,以歌寻找意中人。会上还有斗画眉鸟、斗鹌鹑、斗鸡或作买卖的,也有前来看热闹和听歌的。
1 白族剑川石宝山歌会每年农历七月末八月初历时三天,剑川、云龙、兰坪、鹤 庆、丽江等县的白族青年数万人,不约而同地会集到石宝山的石钟寺、宝相寺等地的山野里,弹唱白族情歌。歌声婉转、优美,以此纪念传说中两千年前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歌手,同时借此结识新友,甚至寻觅终生伴侣。
2 每年的农历7月27日至29日,是大理白族的传统节日,“白族歌城”石宝山成了山歌的海洋。石宝山歌会起源于南诏时期,相传有个美丽的白族女歌手阿姑,曾在宝相寺接连唱了3 天3夜优美动人的曲子,最后在歌声中安然死去,人们都说她是“曲神”下凡,尊她为“曲 姆”。直到如今,凡是上石宝山对歌的人,无论男女,都要先到“曲姆”坟前磕头,据说这 样才能唱得好,在对歌中就能相上心爱的人。每年三天的石宝山歌会,成千上万的剑川以及相邻的洱源、鹤庆、丽江、大理、兰坪等地的歌手和热爱歌唱的白族群众云集于此,女人们穿着艳丽的白族服饰,男人们怀抱龙头三 弦,不断地唱着情歌,大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挚情感。少男少女们,通过对歌寻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同时,歌会也是人才展演的舞台,许多优秀的民间歌手在对歌中,展示了自己的歌喉。
今年的石宝山歌会是历届歌会最盛大的一次,各乡各寨的男女老少结伴而来,歌台高筑、弦乐蔽野、对歌不歇。哪怕是滂沱大雨之时,歌唱正酣的人们也丝毫没有减弱兴致,倒是 别有一番情趣。傍晚,歌台下的广场中点起了熊熊篝火,人们围着篝火尽情狂欢,在篝火边抒发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对歌愈发大胆,因对歌而产生炽热情感的青年男女们在歌声中谈情说爱,娓娓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