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简介由国家海洋局组织的海洋生态调查人员,在我国南海海域对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海草进行了调查,并且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海草床生态系统。
据介绍,海草是继红树林和珊瑚礁以外又一个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大面积的连片海草被称为海草床,是许多大型海洋生物甚至哺乳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在生态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的重点是我国海草的主要分布区域海南岛。
海南海洋与渔业厅环境处处长 张军: “可以说是我们国内第一次做海草生态系统的调查,除了珊瑚礁、红树林生态系统之外又一个新的海洋生态系统。过去我们没有关心和关注这个和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通过这次调查希望得到一些初步的结论。”
在海南陵水附近海域,调查人员对海草分布比较密集的新村港港湾进行了水下观测和采样分析,经过对这一带海草密度和面积的勘察评估,专家确认这里已经具备了海草床的生态特征。
海南陵水海洋渔业监测站副研究员陈宏:“这是新村港典型的海草,我们叫海菖蒲,俗名叫海水兰,因为很像陆地的兰花,以无性繁殖生长为主,它也会开花结果。在海草的根部有大量的螃蟹、虾、鱼苗生活在那里,是它们生活的乐园和天堂。发现的这片海草床在中国目前还是唯一的,意义非常巨大。”
调查发现,在新村港港湾有2/5的海床生长着茂密的海草,而且仍处在继续发育的状态十分罕见。专家分析认为,这是由于港湾内水温适宜,海湾环境使海草床躲避了风浪的破坏,再加上当地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才使这里保存了完好的海草床生态系统。
2、应建保护区保护海草床随着海洋环境的逐渐污染,与红树林、珊瑚礁同等重要的,生长于海岸砂泥沉积物上的海草,也面临着围海养虾、海水养殖、炸鱼等人为作业的威胁。对此,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近日提出建议要建立保护区或示范区,以加强对海草床的保护。
据了解,海草是海洋中的草本植物,生长于海岸砂泥沉积物上。海草床在海洋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改善水的透明度,控制浅水水质;许多动物的直接食物来源;为许多动

物种类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和隐蔽保护场所等等。目前广东的海草场主要分布在包括雷州半岛的流沙湾,湛江东海岛和阳江海陵岛等附近海域,在邻近香港的深圳湾海域和大鹏湾海域亦有少量分布。
随着海洋环境的逐渐污染,目前广东海草的生境受到明显的威胁,主要包括围海养虾、海水养殖,包括打桩吊养贝类(包括牡蛎和珍珠贝)、海藻(包括麒麟菜等)、围网养殖等;炸鱼、毒鱼和电鱼;挖螺(贝)与拖网;认为污染,包括陆地和海上(主要是交通、倾废和投饵养殖等)排放的污染;开挖港池航道与台风。
近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专家指出,要加强对海草床的调查与研究,并加强对海草床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宣传,提高人们对海草床生态功能与价值的认识,从而提高人们保护海草床的意识。对于重要的海草床,建议建立保护区或示范区,以加强对海草床的保护。
3、海草床生态系统我省海域海草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高。海南岛东海岸监控区分布的海草具有典型的热带特点,热带种与亚热带种均有分布,主要海草种类有8种,优势种类为泰莱草和海菖蒲。部分海域海草成床分布。
高隆湾 海草呈点片状结合分布,大部分海域的海草分布呈点状分布,少部分为片状分布。海草种类有泰莱草和海菖蒲。海草平均密度为161株/m2,平均盖度为45.7%。海草伴生生物在调查断面上很少,仅11种,该海域海草床共调查到8种鱼类以及一些馒头蟹科和梭子蟹科蟹类。
龙湾港 湾内开阔,生长有大片的海草,向南与潭门港岸线海草床基本连成一片,海草种类有泰莱草和海菖蒲。海草平均密度248株/m2,平均盖度为74.85%。该海域沿岸海草床共调查到鱼类12种,还调查到馒头蟹科和梭子蟹科蟹类。伴生生物有17种。
新村港 该港的海草分布,南部海域以大片分布为主,东部海域以点状分布。海草种类有泰莱草、海菖蒲、海神草、羽叶二药藻和小喜盐藻。海草平均密度547株/m2,平均盖度为65.5%。共调查到鱼类8种。伴生生物有21种。
黎安港 该海域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海草面积约有1.0km2,海草基本以大面积分布,偶有小面积分布。海草种类有泰莱草、海菖蒲、海神草和针叶藻。海草平均密度为254株/m2,平均盖度为57.8%。该港海草床底栖生物丰富,常见的类群有紫海绵、梭子蟹、网新锚参、细鳞刺等。伴生生物有25种。
长圮港 海草分布一般以混合方式生长,也有单种小面积分布。海草种类有泰莱草、海菖蒲、喜盐藻、二药藻和针叶藻。海草平均密度291株/m2,平均盖度为54.6%。该海域沿岸海草床共调查到鱼类8种,及大量的馒头蟹科和梭子蟹科的蟹类。伴生生物有17种。
海南东部的文昌、琼海和陵水沿岸海域,有大片海草床分布,监控区长圮港与琼海岸线南端的龙湾港、潭门港和地处文昌岸线北端的高隆湾海草床连成了海南东部沿岸大片海草资源。与珊瑚礁生态相比,海草床生态系统相对较稳健,但海洋资源开发、高密度养殖会给海草生存带来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像炸鱼等破坏性作业行为,更会使海草资源遭到破坏。
4、合理开发海草床海南海草床资源独特,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
海南岛东部从文昌至三亚,西部从澄迈到东方的近岸海域都属海草床分布区。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民建海南省委员会联合提出《在保护中开发海草床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提案,建议科学开发海草床资源:一、加强对海草床资源保护的宣传,加快海草床保护区的规划建设;二、加快海草床海洋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建设,建立海草床海洋生态旅游企业;三、开展海草床生态养殖,发展海水养殖业;四、发展与海草床资源相关的加工业;五、努力发展与海草床资源相关的高科技产业。
5、我国首个海草床保护与管理示范区启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最近与联合国环境署签署了“广西合浦海草床保护与管理示范”项目的协议,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海草床保护与管理示范区正式启动。
据了解,海草床与红树林和珊瑚礁一样,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价值,我国自北到南的近岸海域广泛分布有海草床。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历经3年调研的基础上,向联合国环境署(UNEP)推荐广西合浦海草床,并使它在南中国海周边7个国家的众多海洋生态(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和除此3者以外的滨海湿地)备选示范区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正式启动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示范区。
该示范区项目的目标是建立基于社区管理与政府管理相结合的新型模式,以保护海草床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并使海草床的资源得到合理与可持续利用。该示范区项目由国际组织支持约40万美元,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将按1:1的经费配套支持。该项目为期3年,不仅可为我国海草床的研究、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宝贵经验,而且将为我国其他滨海湿地恢复与管理提供借鉴。
6、科学家发现全球海草床正在衰退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全球的海草床——鱼类重要的栖息地、食物来源以及沉积物的稳定器——目前正在逐渐地消失。
研究教授弗雷德里克•肖特表示:随着浅水海草生态系统的消失,具有商业价值的鱼类、水鸟和其他的海洋生物都将消失,甚至也不存在水质和腐蚀防护问题。肖特是全球海草监测网的创始人,他同该研究小组共同合作监测了17个国家45个场地的海草情况。“几乎每个我们所监测的场地的海草都正在衰退之中,”他说。虽然研究人员还没有得出全球性的结论,但是他们确信:造成这种海草床衰退现象的原因在全球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马来群岛一个国家公园的卫星图片显示:海草床的消失不是因为类似气候变化这样的全球力量,而是由于人类在岸边的伐木引起了海洋沉积物增加造成的。
至今为止,研究人员虽然尚未将全球气候变化从造成海草床衰退的原因中排除,但是,他们发现造成海草衰退的原因更加局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