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阴阳交结变无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作品概况作品名称:七律·阴阳交结变无伦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无名氏

作品体裁:七言律诗

作品出处:《红楼梦》戚序本第四回批语

作品原文阴阳交结变无伦,幻境生时即是真。

秋月春花谁不见,朝睛暮雨自何因?

心肝一点劳牵恋,可意偏长遇喜嗔。

我爱世缘随分定,至诚相戚作痴人。[1]

作品赏析这首七律仅见于《红楼梦》戚序本第四回,是批书人所作。从诗的内容看,不像是评《护官符》的,很可能原是第五回的评诗,抄错了位置。诗中所感也不限于一回中的情节,而是关系到全书的。

诗的立意是对悲喜皆幻、万境归空的说法作翻案文章,认为幻境不幻,因为天地间阴阳变化本是无比多样的。比如有花容月貌之妍,也有阴晴风雨之变。春去秋来,朝晴暮雨,月圆月缺,花开花落,谁也不能说出它的因与果、真与幻来。人也是如此,既然有心肝相托之诚,就会有牵恋悬念之苦;相爱的人在一起也反而会常有时喜时嗔的情形。所以,任凭宿分决定有缘无缘便可以了,不必怨天尤命,非要生旦团圆不可。若事事遂意,便无所谓至诚。即如贾宝玉、林黛玉二人,一个为同心的危难毫不顾惜自己,流尽了全部眼泪;一个因知己的死去对现实感到幻灭,宁可摔掉他一家亲人所宝爱的命根子而弃家为僧,因而都被人视为“情痴”。但是作诗人借诗来说:“这有什么不好呢?我就爱这种能够至诚相感的痴人。”[1]

相关介绍《红楼梦》戚序本,由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德清戚蓼生收藏并作序,因在序言中提出“一声也而二歌,一手也而二牍”的独特写作方法而具有参考意义。[2]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为曹雪芹(1715~1763或1724~1764),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来父亲因事受株连,被革职抄家,家庭的衰败使他饱尝辛酸,后来历经十年创作了长篇名著《红楼梦》,死后遗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3]一般认为,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