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外耳道狭窄及闭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概述

后天性外耳道狭窄及闭锁常因外耳道烧伤、炎症、肿瘤、外伤及手术等引起。其程度轻重不等,有时导致传音性聋。严重时可发生外耳道胆脂瘤,压迫甚至破坏鼓膜、中耳及乳突骨质,并可继发感染出现耳聋,耳鸣、耳痛及流脓。

临床表现

1.听力减退。或伴有耳鸣、耳痛、流脓。 2.耳道有瘢痕组织增生。 3.听力检查为传音性耳聋。

诊断依据

1.有外耳道炎、烧伤、肿瘤、创伤及手术史,有耳聋,或伴有耳鸣,耳痛、耳流脓症。 2.外耳道有瘢痕组织增生等堵塞。 3.纯音测听为传音性聋。 4.乳突X线片可见外耳道狭窄或闭锁等。

治疗原则

1.外耳道成形术。 2.有外耳道骨性狭窄或外耳道、鼓室胆脂瘤者宜行乳突根治术或鼓室成形术。

用药原则

手术前后应用抗生素,如严重感染应使用新特药类抗生素。

辅助检查

1.对一般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病情较重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B”。

疗效评价

治愈:外耳道狭窄及闭锁纠正,伤口愈合,听力改善。

专家提示

本病重在预防。凡外耳道发炎或损伤等,要及时到医院诊治,不要乱投药,特别是免撒含腐蚀性药粉,并耐心遵照医嘱进行治疗,以免造成外耳道狭窄或闭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