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翻译思想的演进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近代翻译思想的演进》于2010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本书以“描写翻译理论”为理论参照,对中国近代翻译思想的演进从小说翻译功能观、文本选择观、翻译方法论、叙事模式、译本文体观五方面进行学理审视和现代性阐释。

目录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

图书信息书

名: 近代翻译思想的演进

作者:郑意长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1

ISBN: 9787806968505

开本: 16开

定价: 30.00元

内容简介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叶的中国文坛,尤其是中国小说所经历的多方位的、自觉与不自觉的巨大变革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域外小说的翻译。在内忧外患的社会大背景下,在中西文明以特殊的方式交融的洪流中,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怀揣着各种翻译初衷所形成的极具特色的翻译思想是中国译学乃至世界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地梳理并研究中国近代翻译思想及其演进轨迹,无疑是中国近代小说研究、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以及比较文学研究的题中之意。与此同时,“描写翻译理论”为我们以全新的角度来研究、诠释特定社会特定历史阶段的翻译文化和翻译思想提供了良好的理论视野。它“视文学为复杂的动态系统,深信理论模式与实际个案研究应该持续地相互作用,采取描述性的、倾向目标组织的、功能性的和系统性的文学翻译研究方法,并对制约着译作生成及接受的规范和限制因素、翻译与其他类型的文本处理之间的关系、译作在特定文学中,以及在多种文学之间互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表示兴趣。”所以,“描写学派的功劳在于给予各种各样的翻译以正确的定位。避免了由于规范性的翻译标准而造成的概念上的困惑以及无谓而又无止无休的争论。……还可以为繁荣翻译实践、丰富翻译手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本书期盼能把握其演进的脉络和主干,捕捉其演进的规律性,进而获得对中国近代翻译思想的全新认知。

图书目录绪论

第一章前人研究综述及本研究之理论参照、意义及内容

第一节近代翻译思想已有研究述略

第二节本研究之理论参照

第三节意义及内容简介

第二章近代翻译思想的小说翻译功能观之演进

第一节从“广中土之见闻”到“小说为国民之魂”

第二节从“顾以中西文异,虽欲私淑,亦莫得所从"到“异域文术新宗,自此始入华土”

第三节小结——在强大而又衰落的文化系统中“自我定位”

第三章近代翻译思想的文本选择观之演进

第一节从“莫如新闻纸之善矣”到“择当译之本”

第二节从“哈葛得之流”到“只译名家著作”

第三节从“短篇便等于无物”到“芥子里面藏着大干世界”

第四节从“用力甚鲜,而获益甚巨”到“译者未必能无失其意也”

第五节小结——历史大变革中不断修正的“预备规范”

第四章近代翻译思想的翻译方法论之演进

第一节从“译事三难:信、达、雅”到“译意不译词”

第二节从“不若纯用元书之为尤美”到“任情删易,即为不诚”

第三节小结——对待“文化他者”彷徨态度的表露

第五章近代翻译思想的叙事模式之演进

第一节从“使人堕五里雾中,茫不知其来由”到“若此节则原书所有,万不能易”

第二节从“法国前驻俄公使某君所著”到“书系入作者口气,今仍其体例”

第三节从“纯以中国说部体段代之”到“写景至美,而感情强烈,至足动人”

第四节小结——特殊文化语境下的文化改写

第六章近代翻译思想的译本文体观之演进

第一节从“处处均得古文家义法”到“全非抄袭旧小说的白话,乃是一种特创的白话”

第二节从“好在小说重关目,不重名词也”到“翻译名义之当从音译,抑从义译,此必视制语时之情况为衡”

第三节小结——译本文体——近代文学话语建设中的“第三语码”

结语

附录一中国近代翻译思想大事年表

附录二中国近代主要翻译思想家简介

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