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体,作为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用于文学艺术作品,这自然不难被接受,但要用于表现社会科学的一些学科甚至自然科学的著作,一般人接受起来似乎就不那么容易了。本书是美国史演义,书中分26回对本书进行了阐述,有父敲响自由钟宣言照亮新美洲、华盛顿高瞻远瞩杰斐逊出手不凡、宪法之父抗英敌星条国歌震山河、杰克逊欺善行恶荒原主背井离乡、勇特纳惊天动地哈丽特出其不意、伟人降生转乾坤、黑奴颜开获自由等。
目录
基本信息楔 子总序图书目录书摘
基本信息作 者:黄柯可,黄鸥著
出版项: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1
丛编项: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
类别:讲史小说,章回小说-美国-现代
楔 子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港:“五月花号”泊靠海湾,木制帆船,粗麻缆绳。岸边木屋散落,室内木床、木桌。屋外菜地葱绿,篱笆整齐有序,锄头、木铲落于地旁。小山坡上耸立着一块大墓碑,铭刻所有死者姓名,四周缀满野花。印第安人雕像站立一旁。活生生一幅开发美洲之图像。是年1620 年, 正是中国明光宗泰昌元年。
有人云:“美国没有童年。”如与中国相比,此话似不无道理。但一国如一人,怎会无童年?不同之处只是先来后到而已。美国降世甚迟,本为大英帝国殖民地,视英为母。然,后生可畏,一二百年间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顶天立地,雄踞于世,可谓后来者居上也。
提及美国苦度之童年,不堪回首,好似襁褓中孤儿被抛至大洋彼岸。新大陆荒芜人烟,一片凄清;移民者朝不保夕,生死难卜。他们均无家族靠山,无遗产继承,回身望去,大海苍茫,只有破釜沉舟,自力更生白手起家。世 代相袭之平等竞争,使强者为王。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大科学家本杰明·富 兰克林言道:“持家立业,贵在经营,一味糜费,万难支撑;女的不织,男 的不耕,偌大家私,转眼成空;若想致富,亲把犁锄。”
勤奋务实源于国情,亦可谓形势所迫。人无压力轻飘飘,国无压力难富
强。任凭风吹雨打,双手打平天下,在美国成为天经地义之致富之路。 新土地蕴育了全新的移民大国,人口来自世界各地,各方人种一应俱全。
每个民族无形中将其优秀传统、发明创造携带而入,使之水乳交融。移民聚集之地,无疑人才荟萃,又可轻取他山之石。拿来主义、寻求捷径被视为理所当然。但永远步人后尘,无异坐以待毙。新大陆人以人之长克己之短,发挥主动另辟蹊径。
移民世代风风雨雨,颠沛流离,来去不止,无从画地为牢。有道是,来者都是客,良莠不齐,无伤大雅,只道真金不怕火炼。无论国内国际,两种 开放相辅相成。就国内而言,无地域鸿沟不可逾,竞争意识无孔不入,优胜 劣汰渗透社会生活各个角落。工作、学习双向选择,一旦成交,不论地处何方,立即前往,故人口流动性大,令地区封锁终不可行。流动致使各地不断吐故纳新,保持活力;个人则更易新职,重整自我,最终探寻到最佳支点。 随之,较高之工作效率得以保持。国际开放自不必赘言。外国移民历来乃人 口增长之重要因素,更不必说产成品、原材料的进出口,以及国门开放对科 学技术交流、国民经济发展之巨大促进作用。美国实可谓自降生之日起即处于国际经济循环大潮之中,因其总是吸取最新养分,才得以迅速吸收,茁壮成长,有了强盛的生命力。
在早期发展中,美国人有效地发挥了一切有利因素,又将不利因素化为 动力,故国家发展迅猛异常,出现世界奇迹。国富民强本为好事,后来居上尤为难能可贵。然资本主义乃私有制至上,金钱万能,故尔虞我诈,以强凌 弱,以致背离致富之本意,称霸世界则更加走向反面。曾几何时,童年的美 国任欧洲大国宰割,而羽翼丰满之时,却将苦难抛至脑后,转而攫取他人土地,侵犯他人主权,气势汹汹,不可一世。开国元勋倡导的“人人生而平等” 可惜只落得一纸空文。他们在天之灵万不会料到,由欧洲难民组成的国家今 天在世上充当之角色,远比当年英、法、西等殖民大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华盛顿当初苦口婆心嘱咐,万不可卷入欧洲之争,却不知,其子孙后代早已独 占鳌头,伸手五洲,充当世界之宪兵。苍天有眼,美国之成年与童年简直判若两人!
正是:时过境迁江山易,日月星辰世道移。
总序新历史演义的风采
《世界列国史演义》即将问世了。演义体,作为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用于文学艺术作品,这自然不难被接受,但要用于表现社会科学的一些学科甚至自然科学的著作,一般人接受起来似乎就不那么容易了。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何以早在古代就有人力图使演义体作品朝向文艺小说方向发展,而今天也还有人在否定演义体著作的科学价值。
本丛书,还有前几年陆续出版的几套丛书,如《世界史通俗演义》、《浩劫与辉煌——第二次世界大战演义》和《世界末代皇帝演义》等,虽然都具有演义体的形式,但就其内容而言,却都是对世界通史和专门史的探讨与研 究成果的体现。它们与古代的演义作品有很大的不同。从内容上说,不同于 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等,因为后者大多采用虚构、杜撰、夸张的表现手法,作品所选取的视角、规模和风格,是由作家 的形象化思维和想象决定的。同时,它们也有别于历史演义的《东周列国志》 和《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等,后者虽然大体上取材于史书,但由于受到正史纪传体断代史法的影响,较少写到活动在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人民大众,大多篇帼用于描写帝王将相等内部篡窃乱夺、王朝递交乃至 宫闱秘闻。从形式上说,上述新作品是对旧演义体的革新。形成于明清之际的演义体,源于唐宋时期的“说书”,深受广大民众喜爱。以历史为创作题材的演义作品,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以通俗取胜,流传甚广,传播历史知识的作用超过了堪称高文典册的二十四史。但同时还应看到,这种演义体写史方法已不能适合现代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读者的欣赏水平。古代演义的“套路”甚多,如对昏君、清官、武打、暴动、起义等的描写,几乎同出一辙,缺乏时代及个性特征。由于遵循“慈祥领袖”的框架,像刘备、宋江这 样本应颇有个性的正面人物就没有写好。古时演义还有片面追求现场热闹和 表面动作性的倾向。如《借东风》、《草船借箭》等故事,就不能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考问题。由于脱胎于说书话本,旧体演义生造噱头的现象普遍 存在,大量的“噱头”重复雷同,并时常有庸俗现象。其他还有用语八股、 生癖之弊等。历史的发展是没有套路的,现在文化水平较高的人们有谁还愿读“套路”充斥的作品呢?新历史演义在采用演义体时,大胆克服其种种不足,并借鉴西方小说之长,深刻、细致地揭示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革 新尝试也许会使演义体写史方法更加适合当代读者的欣赏口味。由于我们的演义丛书与古代演义作品有着这些不同,故可称“新历史演义”。
另一方面,我们的演义作品与纯史学即传统史学著作也有明显不同。历史的主体是人,以历史作为研究对象的还是人,其社会功能仍然作用于人。从本质上讲,历史对后人具有不可质疑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启喻性。简单地讲,这就是我们编撰新历史演义的主要思想基础,而它的种种特点无一不是 从这一思想基础生发出来的。与纯史学相比,新历史演义具有如下特色。
第一,写作的立场面向人。新历史演义主张史学社会化、史学大众化。历史是群众创造的,反映历史发展、陶冶人们情操、使人增长智慧的历史著作也应该面向群众,为他们所喜闻乐见,从而使他们在轻松的阅读中,受到 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可是,在中国,当前史学著作由于其形式严谨、内容 枯燥、语言艰涩,使广大读者往往“望而生畏”。这样的史学著作曲高和寡,已于无可奈何之中走入“象牙之塔”。大多数此类专著仅限于同行史学工作 者数十人或仅数人阅读,有的甚至仅仅限于作者评定职称之用。史家实在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们写成的著作的读者如此之少,其心血岂非是付诸东流?为了突破此种困境,新历史演义以演义的形式努力创造新的史学流派——“演义史学”,为史学研究与人民大众之间架设新的沟通与理 解的桥梁。它以通俗的形式、生动的笔法、流畅的语言,多层次、多角度、 多学科地再现丰富多采的人类历史,使历史从抽象的“故纸堆”变为有血有肉的生动形象,从而使“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二,写作的内容围绕人。新历史演义提出“以人带史”的命题,即以 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来编织历史。它不同于一般史学著作,多见事件、少见人 物或多见群体、少见个体;也有别于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著作,多见人物、 少见事件或多见个体、少见群体。“以人带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性: 其一,叙述相对集中,紧紧围绕某些中心人物来进行,中心人物如若具有代 表性,亦可作为叙述的对象,但不是泛论一切人。其二,人物的选择取决于 历史的真实与典型性的结合。可以是帝王将相,也可以是普通劳动大众;可 以是促进历史进步的正面人物,也可以是阻碍发展的反面人物。其三,记述 的主题是事。以人系事,但不是因人涉事,人物是附于事件的。人与事在着 墨浓淡上的规定性,也是新历史演义不同于演义小说和人物传记的主要表现 之一。
第三,写作的角度重视历史的另一面。人类历史是一尊构造极其复杂的主体式艺术雕塑,它由无数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面”所组成。新历史 演义在不断地发现历史的另一面,努力使作品接近长期以来所追求的历史原 貌,努力对历史做出更加完整和充分的理解。所谓历史的另一面,是很宽泛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甚至是无限的。问题是我们要重视它,去发现它。例如,在阶级社会,人们之间除了阶级关系外,还存在有大量或多或少打上阶级烙 印但不等于阶级关系的人伦、人际关系,其中包括家庭、亲友、师生、同事、 上下级、同乡等关系。再如,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除看 得见的外部活动外,还有大量的看不见的活动,即心理活动。类似这样比较 重要的“另一面”,如不去发现和运用,我们的历史研究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在一定意义上讲,历史的另一面发现得愈多,研究得愈透,我们就离历史的原貌愈近。
第四,写作的风格真与美共求。历史事实并不等同于历史真实。历史真实除了事实之外还包含着人类的精神面貌。所谓求真,即按照历史的本来面 貌,包括人类的精神面貌来刻画历史,这是新历史演义严格遵循的基本原则。 它要求史家在对人物和事体的描写上,保持高度的真实性,反对于史无据的虚构,即使采用民间传说或野史记实,亦须查有旁证。求美是人的本性。无 论是创造历史的人类,还是研究历史的学者,在实践中都有各自的美学追求。 所谓“美学追求”,对新历史演义的作者来讲,主要表现于个人的参与,即 在不损害历史的科学性的前提下,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如对材料的取舍、事件的编排以及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人物的刻画、语言的运用等,都表 现出史家在创作上的艺术功力。这样做,既可补充史料的缺漏,又可使作品更加生动。司马迁和希罗多德正是由于自己的积极参与,才把历史的真实性 与编纂的艺术性成功地结合起来,使《史记》和《历史》分别成为东西方世 界第一部史学名著,而他们也因此被誉为“历史之父”。新历史演义的求真 与求美是统一的,难以分割的,二者相互促进,互为表里。求真之时注重用 艺术方法来丰富和加强对事物的认识,而求美之时则注重用现代科学的成就 去把握世界。史学研究的严肃性与作者的形象化感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真和美同时体现在一部著作之中。
第五,写作的领域涉及多学科。在一定意义上说,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新历史演义的多学科性。新历史演义的研究对象,是人及其所代表的 群体在生存和发展中进行的一切活动。人是一个个具有自然、社会、思维等方面属性的高度协调、不可分割的生物体,也是一个不断从外界吸收和交换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耗散结构系统。这样的人所进行的历史活动,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活动,是极其丰富多彩和纷繁复杂的,更不用说这些历 史活动是立体式的、多层次的。面临如此复杂的研究对象,新历史演义当然 不可能仅只涉及单一学科,它采用了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心理、生理和社会关系上,进行探索,以此得到正确认识。
一言以蔽之,新历史演义,从内容及其真实性上看,与一般文学作品有根本区别;从形式和方法上看,与纯史学即传统史学著作也有明显不同。它是以文学方法对史学内容进行的加工和补充,因而兼具史学和文学两种特性,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可称为“史学写生”。这种史书,既可满足广大读者的知识追求,又可满足他们的艺术享受,这正是我们的新历史演义力求达到的效果。
编著一套书,当然期望它能收到最大的效果,使最大多数读者看后知识上收获十分,精神上享受十分。如果仅能使读者收获四五分,享受五六分,那就没有收到最大效果。当然,限于史料的发掘与搜集,限于编著者的经验 和水平,特别是多学科研究的能力和文学艺术素养,也许无论如何都不会收 到最大效果。可是,一个严肃认真写作的史学工作者,总不肯放弃这个追求,总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本套书的编著者正是抱着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创作的。依据最大效果的标准,本套书可得几分,评判权属于广大读者。在这里,我可以郑重申明,编著者们的的确确向这个最大效果的目标努力了,尽心了,因而也使作品与最大效果的目标靠近了。
编著者们为争取最大效果付出了巨大艰辛。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和掌握新历史演义的基本创作原则和要求,搜集散存在专著和教材之外的零星的而又是大量的资料(包括具有旁证的稗史轶闻和民间传说等),还要熟悉甚至重新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建立起自己的相应的知识结构,从而解决明清以来历史演义作家所遇到的既要吸取演义 小说之长,又要将史料处理得恰到好处的难题。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尝 试的过程。
新历史演义的构思提出后,激起了史学界有识之士的广泛理解和认同。为了将此构思变为现实,老将敢领风骚,不吝潘江陆海;新秀风华正茂,一展雏凤清音。于是,我们才终于有机会读到这套别具一格的新历史演义。
本丛书此次出版,暂收五大国,即美、日、英、法、俄,每国一卷,今 后还将陆续增补,分批推出。在每一国别演义体通史中,作者从大量文字宝藏中进行筛选和提炼,以少见多,妙笔生花,活灵灵地凸现每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在塑造历史人物的同时,对那些跨度较大的重要历史事件采取本末纪事与编年纪事有机结合的写法,或分段记述,或一气呵成,铺述来龙去脉, 使所记事件首尾相接,使每个国家的历史都有一个完整的概貌。加之作者的 积极参与,使其真知卓见和感情色彩渗透于字里行间,使人感到每个国家的历史是真实的。丛书就像面面历史镜子熠耀闪光,逼真地反映了美、日、英、法、俄五国的悠久历史,璀璨文明,民族智慧以及历史前进中的风雨坎坷。 从书中人们可以获得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对国际性事物的洞察 力和加强对外国历史发展的理解。
我们殷切希望这套丛书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关心和厚爱。
张联芳 丙子年冬于京城寒舍
图书目录总序——新历史演义的风采
第一回国父敲响自由钟宣言照亮新美洲
第二回华盛顿高瞻远瞩杰斐逊出手不凡
第三回宪法之父抗英敌星条国歌震山河
第四回杰克逊欺善行恶荒原主背井离乡
第五回勇特纳惊天动地哈丽特出其不意
第六回伟人降生转乾坤黑奴颜开获自由
第七回大将出山如破竹林肯天降鬼门关
第八回横贯大洋铺电缆荣辱沉浮待新生
第九回镀金时代怪物生石油大王财源滚
第十回展宏图犹大捐躯筑铁路华工献身
第十一回老汉纳呼风唤雨小麦氏青云直上
第十二回巨声响地动山摇战火起春风得意
第十三回虎视眈眈我中华耀武扬威欲称霸
第十四回美国坐山观虎斗总统一蹶坠黄泉
第十五回无马马车百年梦怪异老头创名牌
第十六回罗斯福人残志坚连环计起死回生
第十七回将军清醒众人迷美军覆没总统急
第十八回正义之举建功勋反动势力末日临
第十九回“健康法”好事多磨侵朝鲜一败涂地
第二十回麦卡锡残害无辜肯尼迪喜入白宫
第二十一回马省名门遭暗算黑人牧师梦自由
第二十二回小马丁难防暗箭老米尼遗臭万年
第二十三回水门丑闻丢脸面总统被迫走西口
第二十四回花生老农入白宫勤俭持家众人夸
第二十五回人质危机丧国威神机妙算亦无术
第二十六回海湾战争逞威风黑人竞选谈何易
书摘第一回 国父敲响自由钟 宣言照亮新美洲寒山漠漠烟如灰,古来征战几人回?
摧马扬鞭醉沙场,不破王冠终不归。
开篇便说美国南达科他州有一组巨型人头石雕像,耸立于海拔1700 米的群峰之间。人像头部高达18 米,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望尘莫及。4 座雕像背依蓝夭,远眺山河,阳光映照之下,格外气势轩昂。这便是举世无双的美国黑山拉什莫尔峰国立纪念群雕像。
在那群雕像之中,排在第1 位的正是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其他3 位从左至右依次为:第3 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第26 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第16 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雕塑家格桑·博格伦及其爱子林肯·博格伦呕心沥血,耗时14 个春秋,方使大功告成。父亲积劳成疾,半途献身,儿子继承父业,顽强拼搏,谱写了一曲传世佳作。1930 年7 月4 日,美国举国欢庆独立154 周年,人民收到一份异乎寻常的厚礼——第1 尊华盛顿头像。这位华盛顿乃何方人士?如何荣获“国父”美誉?且容细细道来。
乔治·华盛顿于1732 年2 月出生于弗吉尼亚州威斯特摩兰县。其父是位庄园主,在波托马克河地区拥有1 万英亩土地,还开办一个生铁铸造厂,向英国出口产品,因此家境比较富裕。华盛顿有两个同父异母哥哥、3 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大哥劳伦斯年长华盛顿14 岁,一向是华盛顿崇拜的偶像。华盛顿11 岁时父亲去世,劳伦斯俨然成为一家之主。劳伦斯留学英国,学识渊博,回国后参加英国在北美的军队,在西印度群岛与西班牙和法国殖民军队作战。他的学识、办事能力,以及英勇杀敌的英雄品德都对幼小的华盛顿产生巨大影响。
华盛顿自幼勤奋好学,除学校的功课外,他自学记帐和起草文件,13 岁之前已经抄录了大量商业和法律文件、契约、期票、债券等,养成精打细算的好习惯。也许正是得益于这些锻练,他虽然始终未能进入大学,但数学水平备受称赞。华盛顿16 岁那年,他们全家迁入大哥劳伦斯的维尔农庄园。劳伦斯一向敬仰西印度群岛英军统帅爱德华·维尔农,故以他的名字为自己农庄命名。维尔农山庄至今一直是人们瞻仰的华盛顿故居。
华盛顿为人忠厚的品质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受到德高望众的弗尔法克斯勋爵的赏识。此人祖上受封于英王,在弗吉尼亚州兰岭一带拥有大片地产,他决定带领华盛顿一同前去,亲自查明这些土地。华盛顿兴奋不已,这是他第1 次离开家乡,也是初次为他人工作。兰岭的美丽风光,测量土地的无穷乐趣,甚至与印第安人的愉快交往都使少年华盛顿心旷神怡,他牺牲休息,将这外部世界的所见所闻一一记在日记中。弗尔法克斯对华盛顿的测量报告十分满意,回去后便推荐他任政府土地测量员。
当时美国只是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人口稀少,土地辽阔。因此,测量土地的工作十分需要人,而能够胜任者又寥寥无几。因此华盛顿不仅处处受人欢迎,而且得到丰厚的报酬,同时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人物。然而,华盛顿并不满足于现状,工作之余,他在大哥劳伦斯指导下学习军事技术。英国为防御法国在北美日益扩张的势力,把各州划分为若干军区,每个军区设一名少校级副官。劳伦斯偏爱华盛顿,有心给他谋求这份年薪150 英镑的美差。为此,劳伦斯特请一位老军官协助他给弟弟上军事课,并进行步枪操练和剑术训练。
大哥的一番苦心使华盛顿感激不尽,他只有以勤学苦练报答兄长的深情厚意。然而却不料此时一场肺病无情地夺去了他大哥劳伦斯年轻的生命。年仅20 岁的华盛顿从此挑起了管理全家的重任。
1852 年,华盛顿被任命为民兵少校,两年后晋升为中校。一次与法国争夺地盘的战斗中,华盛顿的指挥官身受重伤,他毅然站出来指挥撤退,使部队避免更大伤亡。此后,他被升为上校,并担任团长。几年后,华盛顿被选为弗吉尼亚州议会议员,是弗雷德里克县仅有的两名议员之一。此时,欧洲战火不断,各大国对美洲你争我夺,华盛顿再也无法躲避在维尔农山庄,他只得面对现实,以一颗爱国之心保卫家园。
北美13 个英国所属的殖民地,在一个半世纪中,无论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处于被英国王朝奴役的地位。各地爱国者进行了长期斗争,但势单力薄,终抵不过宗主国五花八门的法律和强大的武力镇压。殖民地人民决定团结起来,联合行动。1774 年各地代表举行了第1 次大陆会议,提出“我们都是美国人”的响亮口号,倡导不要再强调自己是“弗吉尼亚人”、“纽约人”、“宾西法尼亚人”或“新英格兰人”等等,殖民者对任何一个殖民地的攻击,应该视为是对所有殖民地的攻击。华盛顿作为弗吉尼亚代表,出席了会议,并投票赞成以和平方式解决与英国的矛盾。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1775 年4 月的一天,华盛顿正在维尔农山庄的草地上宴请宾客,忽然接到一个不幸的消息:英国驻守新英格兰的军队出动1700 余人,袭击了波士顿民兵设在康克德和列克星顿的秘密军火库。当地人民迅速拿起武器,阻截、打击敌人,鲜血洒满了波士顿城外。
华盛顿夫人和客人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战报吓得目瞪口呆,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华盛顿。作为一名军人,华盛顿深知这场流血带来的后果。他心急如焚,站起身来,打破寂静低声说道:“这真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件!”
他走动了一下,看看大家,似乎在问他们作何感想。他接着说:“作为军人,一想到一度多么幸福而和平的美洲平原马上就要淹没在血泊之中,我真是,我真是感到无限悲伤!”
他喝了一口酒,提高噪门言道:“这是可悲的抉择。但是,我们非进行抵抗不可。一个正直的人在选择自己道路时,难道还能有什么犹豫吗?”6 月,华盛顿应召赴费城出席第2次大陆会议。谁也不曾料到,他此行一别就是8 年之久。
第2 次大陆会议显然比第1 次激烈得多。代表们对殖民地与英国的关系争论不休,一派主张各殖民地联合起来独立于英国;一派则要求继续保持英国统治,和平解决现有矛盾。一天,马萨诸塞州代表约翰·亚当斯站起来慷慨陈词:“先生们,现在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我们必须增援波士顿,否则,那里的民兵是很难长此下去的。要知道,英国军队毕竟是正规军,不可小视。因此我建议组织大陆军,由一位将领统率。我认为,唯独一人可以膺此重任。此人就在我们中间,他来自弗吉尼亚,具有卓越的军事才干和优秀品德,他一定能把各殖民地团结起来。我坚信,他能胜过我们任何人!”
亚当斯如此一番演讲,虽然没有提名,但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华盛顿。华盛顿坐在靠门的位置,一听亚当斯说的是自己,立刻悄悄溜出门去。当人们的目光集中过来时,只落到一张空椅子上。
华盛顿经过认真考虑,最后接受了委任。其实,他在维尔农山庄所言“选择道路”时,已经作出了决定,不过对担任总司令并无思想准备。军令如山倒。他匆匆给妻子玛莎写了一封告别信,又给弟弟写了一封交待庄园事务的信后,第2 天就动身奔赴前线了。
战事暂且不表,单说玛莎自华盛顿走后坐立不安,她了解丈夫大公无私的品德,明白波士顿的战火牵动着他的心。但是,她却没有料到后来发生的一切。她接到华盛顿从费城寄来的信件,惊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信中开门见山地写道:“我向你庄严地保证,我不但没有追求这一职务,而且还尽了最大的力量避免担任这一职务。这不仅是因为我不愿意同你和家人分开,而且因为我意识到这副担子太重了,是我的能力所担负不了的。我在家中和你在一起生活一个月所得到的真正幸福比我在外面呆七七四十九年所能够希望找到的十分渺茫的幸福都多。但是,既然某种命运安排我担任这一职务,我也就希望这一重任是上天有意要我完成的某种特殊使命。”
玛莎茫然不知所措,泪水夺眶而出,洒落在信纸上。“你就这样一走了之,不知何日再相见。你让我尽量过得愉快,可是我怎能愉快?天啊,我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我还没有来得及为你生儿育女,你怎么就如此远走高飞了?”华盛顿一生没有亲生子女,他收养的两个孩子是妻子与她前夫所生。话分两头。再说华盛顿走马上任总司令方才明白,大陆军徒有虚名,完全是个空架子。他本人几乎是位光杆司令,除临时配备的几个助手,严重缺乏各级指挥官。工兵、炮兵所需的技术专家更为匮乏。
所谓大陆军,实际上是把民兵中的志愿兵加以军事训练后编排而成,他们缺乏长期服役的观念。且征召工作并无统一计划,为了迅速招来兵马,大陆军只得召收短期兵,一年后争取他们继续服役。对于这种无时无刻都为兵源发愁的局面,华盛顿十分焦虑,几次上报大陆会议,要求立即组织正规军,结果都一次次落空。
华盛顿心里明白,有苦难言。他对秘书米夫林上校说:“你知道,我陷入一种左右为难的困境,人们对我抱有很大期望,可是我们没有人,没有兵,没有武器,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更令人痛心的是,我又不能向世人求援。如果我公开表白我们缺这少那,不是等于暴露我方弱点,而助长敌人气焰吗?我的良心和一个军人的道德告诉我,不能这样做,我只有自食苦果。”华盛顿他们连劝带哄,挽留战士。但战士们天天盼着服役期满,几乎无人愿意延长服役期。1775 年底,华盛顿说:“我们现在各团的人数还达不到半动员状态。总共约5000 人的队伍,到本月中旬就服役期满,而新征的兵源又总是姗姗来迟。希望以后士兵们留队的时间不要再如此短暂。”总司令的话又有多少作用呢?年初,近一半人照走不误,留下的加上新兵总数也不过8200 多人,其中许多人还是两手空空,没有武器。
华盛顿甚至采用发放奖金等办法以求扩大兵源。凡愿意在整个战争中服役的人奖金为20 美元,外加100 亩土地;服役3 年者的奖金为10 美元。结果,多数人还是不愿长期服役,宁可只要10 美元。原因很简单,各州为服役者发放的奖金大大超过大陆军的酬劳,例如,马萨诸塞州给入伍者的奖金就是86.67 美元。这样,参军者能拿到更多的钱,还落得个在地方警卫部队服役,不必上前线打仗,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一着不灵,又想一着。大陆会议下令各州,凡两个男人联合推荐一个健康男子参军,此二人可免除在民兵的服役。执行中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冒名顶替,出钱雇人,甚至派契约奴服役,无奇不有。
1778 年,无可奈何的华盛顿对建立军队已丧失信心。他痛心疾首,面对将领们道:“请认清我们的现实。看来,志愿兵役制是全然不可能的事情。那些代价极其昂贵的奖金和各种绞尽脑汁的诱惑,已统统证明是枉然的。除了刺激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要求之外,简直没有其他效果。”
有人想出了各州摊派数额的办法,结果也由于各州态度不一,对策不断,使大陆军总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兵力,最多时也不过1.6 万余人。
华盛顿痛心地在工作汇报中写道:“我深信,如果没有一支进行战争的军队,美国的独立永远不会实现;如果我们仅仅依靠一支临时的或者一年一期的军队,我们必将在巨额开支之下陷于灭顶之灾,随之就是灭亡。”
这位总司令在发牢骚的同时,又十分同情士兵。一次,他视察一个营地,发现战士光着腿,裹着毯子出来进去。他刚想发脾气,叫过一个军官一问,才得知是衣服不够。他走进营房,战士们吓得不知所措。看着他们狼狈的样子,华盛顿示意不必站起来了。然后,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辛苦了。这么冷的天,你们衣不蔽体,没有毯子御寒,没有足够的粮食,甚至行军时没有鞋穿,脚上淌着鲜血,你们想家,我都知道,都了解。”有人发出低微的哭泣声,有人泪水盈眶。“我听说有人骂娘,有人发牢骚,说没钱!缺衣!少食!无酒!还打个什么仗!请放心,我不怪你们,我发誓不会怪你们。因为开小差的人毕竟很少,你们都能忍耐和服从。我们就是要靠这样一支队伍取胜,否则,你我都会同归于尽。我作为总司令,谢谢你们!”
华盛顿正是在重重困难之中,带领这样一支部队,进行着震惊世界的美国独立战争。他根据敌强我弱的特点,采用灵活战术,避免死打硬拼所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将局面一步步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