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书 名: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
社会研究
作者:娜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7月1日
ISBN: 9787509715383
开本: 16开
定价: 35.00元
内容简介《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研究》主要运用历史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翔实的史料和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对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研究》写作中以“社会”为落脚点,以社会变动过程为主线,注重对引起社会变迁因素的探讨,并从游牧社会的构成、社会生活、社会功能等三大方面进行剖析。新疆游牧民族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组织与制度、文化教育、宗教信仰、民族关系以及反映在婚姻家庭与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社会阶层的社会生活等内容构成《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研究》的主要研究框架。
作者简介娜拉,女,蒙古族,生于内蒙古。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教授,新疆师范大学宗教与民族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社会主义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新疆游牧民族社会分析》、《多维视角下的族际问题探索》等5部著作。曾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近10项,目前主持在研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
图书目录绪论
一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 研究状况综述
三 有关文献史料的运用
四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近代西北游牧部落与边界
一 清代新疆沿边的藩属游牧部落
(一)哈萨克部对清王朝的归附
(二)布鲁特部对清王朝的归附
(三)卫拉特部对清王朝的归附
(四)乌梁海部对清王朝的归附
二 清代新疆沿边地区的外藩游牧部落
(一)卡伦的设置
(二)卡伦与外藩游牧部落
三 近代西北边界变迁中的游牧部落
(一)西北边界变迁
(二)新疆沿边游牧部落对归属国的选择
第二章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组织与制度
一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蒙古族盟旗制度
(一)清末民国初期新疆蒙古族盟旗设置
(二)民国初期新疆蒙古各盟旗王公待遇
(三)民国时期盟旗制度的演变及王公待遇与权力的弱化
二 新疆游牧民族自生型社会组织与制度
(一)新疆游牧民族自生型社会组织的特点
(二)氏族部落组织
(三)民国时期氏族部落组织的演变
第三章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经济状况
一 新疆游牧民族经济生活特质
二 清代以来天山北路的开发及农牧比重的变化
三 新疆官营牧厂的兴衰及民国新疆牧业的开发
(一)新疆官营牧厂兴衰概述
(二)民国时期牧业的开发
四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畜牧业经济
(一)新疆游牧部落牧地
(二)畜牧业经营者的类型
(三)经营单位或生产组织形式
(四)牧区存在的经营方式
(五)生产资料占有形态
(六)牧区商业贸易活动
五 清末民国时期影响新疆游牧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原因
(一)近代沙俄对新疆牧区的不平等贸易
(二)游牧社会内部的经济剥削
(三)原始粗放落后的生产管理技术与方法
第四章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婚姻家庭与生活习俗
一 婚姻家庭
(一)婚姻
(二)家庭
(三)亲属制度
二 社会生活习俗
(一)服饰
(二)饮食
(三)居住
(四)交通
(五)文娱活动与待客
(六)人生礼仪
第五章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宗教
一 新疆蒙古地区藏传佛教
(一)准噶尔汗国时期藏传佛教
(二)清末民国时期新疆蒙古地区藏传佛教
(三)新疆蒙古族宗教性节日与习俗
二 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与伊斯兰文化
第六章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文化教育
一 宗教教育
(一)经堂教育
(二)寺院教育
二 晚清学堂与游牧部落
三 民国学校教育与游牧部落
第七章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民族关系
一 中央民族管理机构的调整及民族政策
(一)机构调整
(二)民国中央政府的民族政策
二 新疆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一)行政区划
(二)新疆行政官员民族成分的变化
三 民国新疆地方政府对游牧民族的统治政策
(一)杨增新的抚绥、羁縻政策(1911~1928)
(二)金树仁的民族歧视政策(1928-1933)
(三)盛世才假民主下的民族压迫政策(1933-1944)
(四)国民党政府的民族同化和安抚政策(1944-1949)
四 民族人口与分布格局
五 民族间经济交往
(一)生产
(二)生活
六 牧地纷争:游牧民族间的主要矛盾
(一)历史追溯
(二)阿尔泰等地蒙哈牧地之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