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寒非(1912~1952) 民国元年(1912年)出生于四川璧山。先后就读于重庆求精中学、璧山国民师范、璧山中学、成都四川大学中国文学院。民国20年,在四川大学就读期间参加了时事出版社和反帝大同盟,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相继担任中共四川大学中国文学院支书,成都市南区区委组织委员、书记,后任中共成都市委代理书记兼组织部长。民国22年廖寒非在重庆被捕入狱,民国26年1月获释后,于2月末到宜宾,以当地信义互助储蓄会为依托,清理、恢复已遭破坏的中共宜宾地方组织。他先后与人联办《边疆新闻》、《后盾周刊》,并指导当地进步歌咏团改组为抗战剧团,建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还开办进步书店,运用各种形式在群众中广为宣传抗日救亡。在此期间,他在抗日救亡活动的积极分子中发展党员,对早期入党后失去组织关系的人进行审查清理,重建宜宾党组织,并于民国26年11月将重建的宜宾党组织与省接上关系。12月,中共宜宾县委成立,廖寒非任书记。民国27年2月,中共川南工委成立,廖寒非任组织委员。7月,中共宜宾县委改建为宜宾中心县委,廖寒非仍任书记。对党员队伍进行了整顿、清理。县委组建了抗敌晨呼队,在群众中加强抗日宣传。同时,加快党组织建设,先后建立了中共庆符县委和大塔、李庄两个特支,南溪、屏山等地党组织也有发展,党员人数增至250人。
民国27年10月,廖寒非调离宜宾。此后在自流井、嘉定(乐山)任中心县委书记。民国30年赴延安,在中央党校学习。民国34年被派往山东工作,后任热河省政府民政厅秘书主任、隆化县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政务院机关党委、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担任重要工作。1952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