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舫(1877~1948),家住宜宾城区。自幼随父读书、学医,18岁入学为秀才,以后便在宜宾真光女子学堂(明德女中前身)教国文,同时随父行医。直到28岁时才辞去教师职务,专事医业。
陈云舫常为孤老贫苦者献医献药。有街邻刘氏,孤苦一人,以摆零食小摊度日,看病就找陈云舫。陈从不推辞,不仅送医送药,还时时周济她几日生活费,直到刘氏去世。
他擅长妇科、温病。民国31年(1942年),小北街妇女温惠如,产后一身感寒,大热天室内门窗紧闭,盖上重被也不济事,家里人从她床前走过,引动一点微风也冷得发抖。经十余日医治无效后,投医陈云舫,诊断为产后血脉空虚,阳气闭郁所致,遂用温阳补血药方,数剂即愈。陈云舫对疑难杂症医治也颇独到。民国31年,宜宾发电厂总工程师娄钦宗,身患怪疾,躺在床上便全身颤抖弹动,严重时竟被弹至床下。在宜宾、自贡医院诊治均无效,病势反日重一日。经陈云舫数月精心治疗,得以根除。后,陈受聘为宜宾发电厂特约医生。
陈云舫不摆名医架子,常主动抢救危急病人。一天晚饭后,与弟子杨西邻、陈大鸣去栈房街办事,见一个从云南背货来的下力人躺在地上,人事不醒。他急忙分开围观者,蹲下为病人切脉,叫弟子立即买来成药,用水灌下,并守在一旁。陈见多时未能好转,又买来两粒“安宫牛黄丸”灌下,直到病人清醒了才离去。
陈云舫对发展地方医疗事业和培养后继也积极热心。民国17年(1928年),他与中医肖伯聪、黄寿权、孙我山、肖启明一道,创办了“宜宾地方中医学校”和它的附属医院。在学校里,他主讲《脉学》,很受学生欢迎。该校虽仅培养了两班学生,但这些学生大都成为解放后宜宾的中医骨干,其著名者有李叔文、杨西邻、祝致和、孙楚山、陈大鸣等。为了办好医院,陈云舫放弃名医待遇,和普通医生一样,一月只拿2元车马费,按时到医院为患者看病。
民国26年,国民政府对城乡医师进行考试。陈云舫受聘任宜宾考官。考试结束后,被同仁推荐为宜宾医师公会理事长。在两届理事长6年任期内,他组织同仁开办“义诊所”,始终坚持了免费为抗日出征征属和贫苦百姓治病。
民国35年8月,陈云舫收到匿名信,扬言要绑架他最心爱的长孙。他又气又怕,不幸中风,瘫痪在床,两年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