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前庭囊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疾病名称鼻前庭囊肿

疾病概述鼻前庭囊肿发生于鼻前庭底部皮下,梨状孔之前外方,上颌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中年女性患病较多,发病年令多在30-50岁。

病因分为:(1)潴留囊肿;(2)从胚胎期的面突接合处残留的表皮细胞发展而来,亦名球颌囊肿。经龈唇沟切口手术摘除囊肿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

疾病描述鼻前庭囊肿位于鼻前庭底部皮下,梨状孔的前外方,上颌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的囊性肿块。可分为潴留囊肿和从胚胎期残留上皮发展而来的球颌突囊肿。

临床表现1.大者可有同侧鼻腔呼吸受阻,鼻内或上唇发胀。 2.一侧鼻翼附着处隆起,触及弹性而柔软的肿块。 3. 合并感染则囊肿迅速增大,局部疼痛明显。

症状体征早期无自觉症状。囊肿长大后,一侧鼻翼附着处隆起,同侧可出现鼻塞,鼻内及上唇胀痛,咀嚼时尤甚。偶见上颌部或额部有反射性疼痛。若并发感染,囊肿迅速增大,局部疼痛尤甚。

疾病病因1、腺体潴留 鼻腔底黏膜腺腺管阻塞,腺体分泌物潴留并逐渐增多形成囊肿,故亦称潴留囊肿。

2、先天性异常 胚胎期球状突和上颌突融和部残留或迷走的上皮细胞发展而成囊肿。古亦称球颌突囊肿。

病理生理囊肿包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有弹性纤维和许多网状血管。囊肿内膜覆有柱状、立方形或鳞状等不同类型的表皮细胞,在表皮细胞内有很多杯状细胞。囊内含有黄色或棕色、粘液性或浆液性液体,若发生感染则呈脓性。囊肿呈圆形,大小不一,骨壁受压吸收,形成圆形凹陷。

诊断检查鼻镜检查可见鼻腔底的外侧方、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半圆形隆起。在无菌条件下穿刺时,可抽出透明或斗透明的粘液性或浆液性液体。抽吸后囊肿缩小,但不久又复隆起。

诊断依据1.一侧鼻塞、局部发胀。 2.鼻前庭底部或鼻翼附着处半圆形隆起,触之弹性及波动。 3.局部穿刺出淡黄色透明液体,感染时变脓性。 4.X线摄片显示梨状孔底部处侧均匀圆形阴影。

治疗方案手术切除。取唇龈沟切口进入,剥离囊肿,以彻底切除囊肿壁为原则 。较小术腔可旷置,任健康肉生长填充。较大术较大术腔可用凡士纱条填充,从鼻腔引出,逐步抽撤;或周围组织如脂肪填充。

保健贴士鼻前庭囊肿发生于鼻前庭底部皮下,梨状孔之前外方,上颌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

1、大者可有同侧鼻腔呼吸受阻,鼻内或上唇发胀。

2、一侧鼻翼附着处隆起,触及弹性而柔软的肿块。

3、合并感染则囊肿迅速增大,局部疼痛明显。

专家提示该病为潴留囊肿或从胚胎期面突接合处残留的表皮细胞发展而来。手术经龈唇沟进路完整切除囊肿,可彻底治愈,避免复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