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兵必胜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词目:哀兵必胜

注音:āi bīng bì shèng

字义:哀,哀伤;兵,军队;哀兵,由于受压或遭受危难而处在悲愤中的军队。

释义:原意为两军实力相当时,悲愤而激昂的一方,用于战斗,必然胜利。

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形容受压迫受欺凌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胜利。

用法: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一方必然胜利。原指兵力相当的两军对垒,心情悲愤的一方必胜。一说,“哀”有慈爱、怜惜的意思,“哀兵必胜”又可以解释为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必胜。所以《老子》六十七章中说:“慈故能勇。……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出处:语本《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宝指身体),故抗兵相加(加,相当),哀者胜矣。”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这就是说,兵力相当的两军对垒,充满悲愤心情的一方必然胜利。也就是说,抵抗侵略、反对压迫的正义之师一定获胜。

主谓式;作谓语。用于形容受到压迫、欺凌,而悲愤的一方必定能取胜。常与“多难兴邦”连用。

示例:1、“沈国英道‘不,~!不要乐,要哀,何小姐能弹《易水吟》的谱子吗?’”【张恨水《啼笑因缘续集》一〇回】

2、“我们让人欺负够了,全国百姓谁不愿打!岂不闻~啊!”【宗璞《南渡记》】

3、“让我们都来发挥兢兢业业的精神,本着~的意志来努力。”【秦牧《晴窗晨笔·国家新庆》】

4、“老人感叹道,这真是多难兴邦,~。” 宗喜景《故地》

5、他们之所以敢于去面对强大的侵略者,是因为他们坚信~道理

词性:中性成语

反义词:骄兵必败失道寡助

近义词:师直为壮

英文:an army burning with righteous indignation is bound to win

辨析:“哀”不可写作“衰”。“哀”是悲愤、悲壮之意,不可理解为悲痛、悲哀。

造句:多难兴邦,哀兵必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