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病理及病因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 发生率约占急性胆囊炎的5%~10%,胆囊内并无结石存在。病因仍不清楚,通常在严重创伤、烧伤、腹部非胆道手术后如腹主动脉瘤手术、脓毒症等危重病人中发生,约70%的病人伴有动脉粥样硬化;也有认为是长期肠外营养、艾滋病的并发症。本病病理变化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相似,但病情发展更迅速。致病因素主要是胆汁淤滞和缺血,导致细菌的繁殖且供血减少,更容易出现胆囊坏疽、穿孔。

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男性、老年病人。临床表现与急性胆囊炎相似。腹痛症状常因病人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被掩盖,易误诊和延误治疗。

对危重的、严重创伤及长期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的病人,出现右上腹疼痛并伴有发热时应警惕本病的发生。若右上腹压痛及腹膜刺激征,或触及肿大胆囊、Murphy氏征阳性时,应及时作进一步的检查。发病早期B超检查不易诊断,CT检查有帮助,而肝胆系统核素扫描约97%的病人可获得诊断。

治疗因本病易坏疽穿孔,一经诊断,应及早手术治疗。可选用胆囊切除、或胆囊造口术,或PTGD治疗。未能确诊或病情较轻者,应在严密观察下行积极的非手术治疗,一旦病情恶化,及时施行手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