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娟女,1956年出生,医学硕士。1982年于中国医科大学63期医疗系毕业,留校在附属第一医院内科工作,经过3年大内科各专业系统轮转,自1985年开始从事内分泌-代谢专业至今。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辽宁分会内分泌学会委员、秘书,并担任《辽宁医学杂志》编委。从事内分泌-代谢专业20余年,掌握本专业知识和进展,具有独立诊断和治疗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工作能力,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肾上腺疾病以及肥胖等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治和组织进行内分泌急重症抢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平均每年临床工作时间达48周以上。并多次担当并顺利完成各级院内、外会诊任务,并数次被抽调参加全院抢救和干诊特诊工作。承担和参与课题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连续8年承担7年制和本科生的主讲工作,2004年代表医大一院内科教研室,主讲《糖尿病》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精品课程”,获2003-2004年度中国医科大学校级优秀教师称号。
育人楷模赵晓娟赵晓娟
赵晓娟,女,江苏省淮北中学副校长,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市三届人大常委,拟为泗洪县政协副主席(不驻会)人选。
最近,赵晓娟正在为赴加拿大培训学习作准备。“每次这样的培训学习对我的英语教学理念都有很大的提升。”赵晓娟告诉记者。
“我取得的这点成绩,无非就是多教几年书、多积累点经验,多用点心。”谈起成绩,赵晓娟非常谦虚。认真教学结硕果1985年8月,赵晓娟从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毕业进入江苏省淮北中学(原泗洪二中)教高中英语。从此,她再也没有挪过“窝”,在淮北中学的三尺讲台一站就是25个年头。
以前淮北中学招收的学生多数为农村孩子,英语底子相对较差。这样的学生,英语如何教,如何能在短短的两三年内迅速提高他们的成绩,这成了赵晓娟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
经过分析,她发现很多学生英语成绩不好,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怕”英语,感觉自己学不好这门“洋文”,这样就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二是没有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她十分讲究教学艺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克服学生对英语的恐惧心理;同时,她还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很多学生的英语成绩迅速提高。
1999年,赵晓娟带高三毕业班,班级里有一位叫王波的学生,其他各科成绩都不错,就是英语成绩太差,几乎每次考试都不及格,这使他的情绪很低落。
通过了解,赵晓娟觉得他英语没学好主要是底子差,对英语有恐惧心理。于是赵晓娟经常和他谈心,帮他分析原因查找差距,与他一起制订学习计划,并有意为他创造表现机会,对他的点滴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渐渐地,王波同学找到了自信,英语成绩逐步提高。一年后的高考中,王波一向“瘸腿”英语学科竟然考了121分的高分。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他感激地说:“是赵老师帮我圆了大学梦。”潜心研究终成“家”课题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助力器”。教学时间之余,赵晓娟自觉地钻研教学理论,提升自己理论水平。1998年,她主持研究的市级课题《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成果荣获“宿迁市科技进步奖”。接着,她又参加了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学研究中心的课题《四位一体高考复习方法再实验的研究》,研究成果已在全市推广。
在赵晓娟已经结题的课题中,最有价值的当属《任务型英语教学法》,这一课题的研究花费了她好几年的心血。目前这一课题已经在全国推广。
2000年10月至12月,赵晓娟赴北京参加国家教育部举办的“跨世纪园丁工程”全国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让她的教学思想得到了新的升华。
2001年7月,她又被选派到英国伦敦大学参加为期两个月的英语教学法培训。在英国参加培训期间,她晚上住在伦敦当地人家中,和他们一起生活;白天像学生一样听课,和伦敦大学的教授们一起交流,认真地汲取原生态的英语教学精华。
伦敦大学的英语课很有特色,每一节课都设置一个情境,同学们在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大家在情境游戏中快乐地学习英语。这种教学方法既让她大开眼界,又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培训结束回国时,她没有带回一件外国“洋货”,却带来了一本本厚厚的学习感悟日记和一箱英语教学书籍。面对诱惑不动心由于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赵晓娟先后获得多项荣誉: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中学英语特级教师、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教材实验先进个人、宿迁市优秀科技专家、宿迁市“135”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会员。同时她还当选为江苏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宿迁市第一、第二届人大代表,宿迁市第三届人大常委。
随着成绩、名誉的纷至沓来,各种诱惑随之而来。
“自从2004年我被评为省特级教师时起,省内有好多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和我联系,开出各种诱人的条件,要‘挖’我过去。”赵晓娟笑着告诉记者。
联系她的单位既有本市的学校,也有省内的知名学校。他们有的拨打赵晓娟的电话、手机,有的发来信件、邮件,有的直接到她家找她。开出的条件也都很诱人,有的学校开出几十万元的年薪,有的学校承诺给她配房、配车,有的答应给她重要的研究课题、提供数量不菲的研究经费……但赵晓娟都毫不犹豫地回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