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词目】龙丘
【拼音】lóng qiū
【释义】
1、地名:一个在浙江省龙游县东;另一个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镇,至今三店街还保留有龙丘居委会。
2、村名:在江西省宜春市;
3、山名:位于浙江省金华市;
4、姓氏:楚有龙丘高,汉有龙丘苌。
5、称号:龙丘居士,指北宋名士陈慥。[1]
地名浙江龙丘【龙丘县】
龙游浙西竹海
[2]
在浙江省龙游县东。隐士龙丘苌隐居于此,因以为名。 唐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衢州,故会稽太末也,民多姓徐氏,支县龙丘,有偃王遗庙。”[3]龙丘县,唐代时位于江南东道东部,即今浙江省中部偏西,系衢州所属县。634年(唐贞观八年)析信安、金华二地复置龙丘县。其地,大部分系原太末县之疆域。县以著名的隐士、西汉新安人(今衢州)龙丘苌之名命名。后人简作为龙丘。931年(吴宝正六年),钱镠以“丘”为墓不祥,改称龙游。地域除今辖境,东部尚有清阳(今金华莘畈溪沿岸)乡等。[4]龙游县,位于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中部,介于北纬28°44′—29°17′,东经119°02′—119°20′之间,北靠建德,东临金华市区、兰溪,南接遂昌,西连衢江区,是浙江省历史上最早建县的13个县之一,是浙江东、中部地区连接江西、安徽和福建三省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四省通衢汇龙游”之称;历史悠久,英才本数据来源于王朝地图,最终结果以王朝地图数据为准。
辈出,素有“儒风甲于一郡”之誉;是传统农业大县,土地资源充沛,享有“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
龙游县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建有“姑蔑”古国,已有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1959年被撤销县建制,1983年重新恢复。源远流长的历史,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县境内有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龙游英才辈出,素有“儒风甲于一郡”之誉。龙游民间很早就有比较浓厚的经商意识,龙游商帮曾是明清时期全国十大商帮之一,是唯一以县域命名的商帮,有“遍地龙游”之美誉。[5]【龙丘山】
龙丘县有著名的龙丘山(即九峰山),山以龙丘苌曾隐居于斯命名。龙邱苌(前76——24)时人。以志行和学问知名于世,隐居龙丘山中,以耕稼度日。与严光(严子陵)、钟离意友善,引为同道。王莽当政时,朝中四辅三公接连征辟,均拒绝。[6]湖北龙丘【名称】三店街龙丘居委会
【隶属】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
【区号】027
【邮编】430408[7]
新洲三店街,宋朝时叫龙丘,龙丘有个陈季常,其父在北宋时官至太常少卿、工部侍郎。陈季常豪侠、好酒、狂放傲世,所以怀才不遇,愤然“毁衣冠、弃车马、遁迹山林”(《黄冈县志·古迹》载),就“遁”在今三店街,即龙丘。[8]
村名龙丘村位置
[9]
【村名】龙丘村
【隶属】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中源乡
【区号】0795
【邮编】330612
姓氏龙丘高复姓。楚有龙丘高。南朝梁简文帝《龙丘引》:“龙丘一回首,楚路苍无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龙丘引》宋郭茂倩题解:“一曰《楚引》。《琴操》曰:‘《楚引》者,楚游子龙丘高所作也。龙丘高出游三年,思归故乡,望楚而长叹,故曰《楚引》。’”[10]龙丘苌复姓。《通志·氏族略》:“龙丘氏。汉有高士龙丘苌。”
高士图
[11]
龙丘苌(前76-24),西汉末年太末县人。隐居龙丘山(今九峰山),耕稼为生。苌好学博问,以德行和学问知名于世。与严子陵、钟离意等名士为友,名传四方。王莽时,四辅(太师、太傅、国师、国将)三公(大司马、司徒、司空),屡次征召,均不应。
公元23年(更始元年)二十一岁的任延会稽都尉,敬贤礼士。其属官请召苌。延曰:“龙丘苌先生躬履德义,有古高士之风。我亲自去洒扫门庭,尚怕损其名节,召之不可。”乃请功曹(相当于郡守的总务长,在郡颇有权威)修书奉谒,并经常送医送药。如是经年,苌深受感动,乘车诣府。延礼敬备至,请苌出任仪曹祭酒(负责教育的官员)。
后因病辞归,不久去世。任延亲临祭奠。苌多年隐居九峰山,山因人而出名,故又名龙丘山。唐改太末为龙丘,后又改龙丘游县,都因龙丘苌而命名。民国时,龙游名人、《浙江通志》总纂(筹)余绍宋先生一贯认为龙丘山是龙游祖山,1471年(明成化七年)设立汤溪县时,把龙游县的龙丘山划给汤溪县是有背龙游县民意的。他曾数次请求当时的省民政厅长阮毅或(曾任金华专署专员)把龙丘山重归龙游县。阮因抗战军兴,无法顾及,此事遂寝。
新编《龙游县志龙丘苌传》中也说:“县人奉问乡贤之祖”。2000年后,编志修史仍怀念斯人,足见其仁义之风,泽被之深。[12]在龙丘苌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其称号为姓氏者,沿袭称龙丘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龙氏、丘氏,是为浙江龙氏。[13]称号龙丘先生据《黄冈县志·古迹》载,北宋文人陈慥隐遁在龙丘,所以自称龙丘先生。陈慥,字季常,男,生卒年不详,是中国宋代光州和黄州一带的隐士,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苏轼有《方山子传》。陈慥隐遁的“龙丘”在何处呢?原来彼龙丘也非此龙丘,它位于楚地湖北,在今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镇,其地至今还保留有龙丘居委会。北宋名士陈慥,狂放不羁,傲视世间,视荣华富贵为粪土,尽管是官宦之后(其父是太常少卿、工部尚书陈希亮),但他不喜坐车,不混官场,隐居龙丘。当地人不知道他的来历,就叫他“方山子”。[14]河东狮吼河东狮吼
[15]
1080年(宋元丰三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慥,两人成为好友。
陈慥在龙丘的房子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歌女美妾,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而陈慥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当陈欢歌宴舞之时,就醋性大发。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敲打墙壁,苏轼便写了首诗送给陈慥:“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苏轼的本意只是发发牢骚,顺便调侃一下老友。却没想到“苏子文章天下闻”,陈慥从此闻名遐迩,成了怕老婆的典型。河东是柳氏的郡望,暗指柳氏。“狮子吼”一语来源于佛教,意指“如来正声”,比喻威严。后来这个故事被宋代的洪迈写进《容斋三笔》中,广为流传。河东狮吼的典故从此确立,至今仍然是凶悍妻子的形容词。又因为陈慥字季常,后来人们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季常癖”。[16]
诗词龙丘引【作者】萧纲(简文帝)【年代】南朝梁
龙丘一回首,楚路苍无极。
水照弄珠影,云吐阳台色。
浦狭村烟度,洲长归鸟息。
游荡逐春心,空怜无羽翼。[17]入龙丘岩精舍诗【作者】江总【年代】隋代
法堂犹集雁,仙竹几成龙。
聊承丹桂馥,远视白云峰。
风窗穿石窦,月牖拂霜松。
暗谷留征鸟,空林彻夜钟。
阴崖未辨色,叠树岂知重。
溘此哀时命,吁嗟世不容。
无由访詹尹,何去复何从。[18]龙丘途中二首【作者】杜牧【年代】唐代
其一
汉苑残花别,吴江盛夏来。
唯看万树合,不见一枝开。
其二
水色绕湘浦,滩声怯建溪。
泪流回月上,可得更猿啼?[19]送陈法曹文卿兼柬松窗【作者】史弥宁【年代】宋代
幸无风雨窘重阳,且唤龙丘倒菊觞。
糜样交情愁隔阔,酒般归兴笑奔忙。
朗君足下云霄近,阿母堂前日月长。
若见南闽旧同社,为言诗鬓已苍浪。[20]三河道中【作者】王晖【年代】宋代
龙丘风土类中原,雨势山开百里川。
白鹭水田摩诘画,桃花溪洞武陵船。[21]咏三叠岩三叠岩
[22]
【作者】余绍宋【年代】现代
群峰奔赴龙丘山,蜿蜒起伏多岩峦。
就中最奇为三叠,兀然高耸如峨冠。[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