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河La Marne
法国北部河流,塞纳河支流。发源于东北部上马恩省的朗格勒高原(Langres),在宽阔的河谷中向西北流,经过肖蒙(Chaumont)和圣迪济耶(Saint-Dizier)後转向西,继而折向西北绕过维特里-勒弗朗索瓦(Vitry le François)和马恩河畔沙隆(Chalons),然後向西流经埃佩尔奈(Epernay),穿过地势起伏的葡萄种植区。过蒂耶里堡(Château Thierry) 後蜿蜒流经产粮区及拉费泰苏茹瓦尔(La Ferte-sous-Jouarre) 和莫城(Meaux),在巴黎东南形成大河湾,最後在巴黎东郊沙朗东勒蓬(Charenton-le-Pont)从右岸注入塞纳河。全长525公里。流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由于洪水汹涌,仅从圣迪济耶(Saint Dizier) 以下(365公里)可通航,尤以从埃佩尔奈(Epernay) 开始的下游航运为重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马恩河谷地区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成为法国闻名的战场。
最著名的香槟产地:
香槟是法国东北部马恩河谷的一个地名,它成为著名的香槟酒产地,已有2000年的历史。远在2000多年前,该地区就开始种植葡萄和酿制葡萄酒了。
马恩河会战
中文名称: 马恩河会战
法文名称: Bataille de la Marne
英文名称: Battles of Marne,
发生时间: 1914年1918年
发生地点: 马恩河地区
事件介绍
事件内容
内容文件
内容文件
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联军与德军于1914年和1918年在马恩河地区进行的两次会战。
第一次马恩河会战 1914年8月英法军队在边境之战失败后,为了摆脱德军,于9月4日撤过马恩河,积极加强左翼力量,准备反攻。德军第1、第2集团军在追击过程中,由于对法军的兵力部署判断错误,偏离了原定进攻方向,使右翼受到了威胁。此后,德军为迂回包围法军,统帅部决定以其右翼两个集团军(第1、第2集团军)在巴黎正面展开防御,以3个集团军(第3、第4、第5集团军)向南和东南方向继续进攻,包围凡尔登以南地区的法军。9月5~12日,英法联军以6个集团军(法国第3、第4、第5、第6、第9集团军和英国集团军)、66个师、约108万人进行全线反攻。反攻的主要方向是德军右翼。在主要方向上,英法军队的有生力量几乎超过德军一倍(英法使用4个集团军,35.5个步兵师、8.5个骑兵师;德军只有2个集团军,18个步兵师、5个骑兵师)。总攻发起后,法国第6集团军袭击了德军第1集团军的右翼和后方,德军第1集团军被迫从正面调两个军进行还击,于是,在第1集团军和K.W.P.von比洛率领的第2集团军之间形成了一条空隙地带。因此,英国集团军和法国第5集团军乘机进入这一空隙地带。比洛令其部队撤退,迫使第1集团军也随同后撤。此时,德军总参谋长H.J.L.von毛奇对部队已失去控制,不得不令各集团军撤至苏瓦松-凡尔登一线坚守。英法联军在宽达200公里的地带上,向前推进60公里,从而使西线转入持久的阵地战阶段。在这次会战中,德军伤亡约21万人,法军约14万人。这是一次高度机动的会战,是西线1914年战局中有利于联军的转折点。
第二次马恩河会战 德国为争取同协约国签署一个体面和约,于1918年7月在马恩河地区对英法联军进行的一次会战。德军最高指挥部的企图是,预定于15日以3个集团军的兵力(共48个师,6353门火炮,约900架飞机),在马恩河突出部地区对英法联军发动进攻,前出到联军的后方,随后向巴黎方向发展进攻。但这一企图被法军获悉。法军于7月15日零时30分先于德军预定进攻时间40分钟,向德军各阵地开始炮击,打乱敌方的指挥。德军在炮火准备后,发起进攻,强渡马恩河。法军以航空兵进行阻击。7月18日,英法联军在总司令F.福煦的指挥下,以优势兵力向德军发起反攻,在主要突击方向(马恩河突出部)50公里的地段上,以25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2103门火炮,约1100架飞机,500辆坦克)同德军18个师(918门火炮,约800架飞机)展开激战,将德军打退到埃纳河和韦勒河一线。8月5日会战结束。德军损失12万人,联军损失近6万人。联军向前推进42公里,防线缩短45公里,消除了对巴黎的威胁,主动权转到协约国一方。
主题关键词: 比洛 毛奇 福煦 第一次世界大战 马恩河地区
分类: 外国近代战争
洲: 欧洲
国家: 德国 法国 英国
相关信息
上层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
相关人物: 毛奇 福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