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歇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黄歇观,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后港镇东南8公里处的黄歇村。观为院落式建筑,青砖步瓦,恢宏气湖北荆门黄歇观

派。院内绿树成荫,郁郁葱葱。观的大厅内供奉着黄歇的塑像,前来拜祭的人络绎不绝。黄歇曾经的封地吴越及鲁豫湘皖故里的后人,也不远千里来这里朝拜这位先祖和先贤拓荒者。

《史记》等文献记载,黄歇(公元前314年——公元前238年)出现在楚国政治舞台上,始自楚顷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73年),当时秦国正大举南下进攻楚国,楚使黄歇至秦上书,要求秦亲楚,第二年即侍太子完为质于秦。这时黄歇任左徒,以善“辩”受到重用。过了10年,楚顷襄王病重,黄歇与太子回归。顷襄王死后,太子完继位,是为楚考烈王。“考烈王以左徒为令尹,封以吴,号为春申君”。楚考烈王(公元前262——238年)在位二十五年,黄歇“虽名相国,实楚王也”,一直主持楚国军政大事,楚国晚期的统治实际上就是黄歇制定的对内对外政策的实践。由黄歇辅政的楚国,雄距荆楚,傲然鼎立,兵强马壮,国泰民安。黄歇的足迹遍布沪、鲁、苏、浙、鄂、湘、豫、皖等大江南北各地。他的封地,面貌日新月异,人们安居乐业。比如其封地上海,就由一个小渔村变成了商贾云集的物流集散地;河道淤塞、洪水泛滥的吴淞江变成了舟楫之利、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黄浦江。又如其封地蛮荒的吴越大地变成了富庶的鱼米之乡……

李园曾“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但黄歇子孙众多,又分散各地,加之有故地、封地的黄氏族人掩护,因而虽受害者不少,但幸存的也有。他们或逃难异地,或改姓隐居,其中就有改为申姓者,是申姓的一支起源。其子孙至少有五支幸存并传衍下来。他的长子黄尚一支,形成后来的江夏黄氏,次子黄俊一支,形成中原的阳夏黄氏,五子黄堂一支,形成后来的东吴黄氏。还有逃亡家乡故土古汉津黄家湾的一支,日渐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黄歇故里的父老乡亲为有这样一位治国安邦、位高权重的游子感到骄傲和自豪,也为黄歇及其家族蒙受灭顶之灾感到惋惜和同情。在劫后余生的家人和门客不敢抛头露面的情况下,乡亲们历尽千辛万苦,使黄歇魂归故里,为其修建了墓冢,取名“黄歇冢”。为了祭祀黄歇,当地百姓还慷慨解囊,捐资修建了黄歇观,供人缅怀和纪念这位荆楚骄子。如今,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