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殊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词语拼音词目:万殊

拼音:wàn shū

词语解释各不相同。亦指各种不同的现象、事物。《淮南子·本经训》:“包裹风俗,斟酌万殊。”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 宋 王安石 《寄吴冲卿》诗:“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公冶长篇五》:“仁、义、忠、孝,固无非性者,而现前万殊,根原一本,亦自不容笼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此盖谓行虽万殊,而归致是一。”

相关词组一本万殊一本万殊”是宋明理学家经常讨论的议题之一.

“一本万殊”是其哲学观的核心所在。在中国哲学史上,理与气是一个由来已久,争论不休的范畴。关于理与气的关系,大儒朱熹曾经有一个人马之喻,即人好比理,马好比气,人骑马,马被人骑。理驾驭气。黄宗羲的学说则将这个比喻更进一步,气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充盈天地而主宰一切。理则是依气而生,随气而变化。理气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而非两个事物的组合,物体的升降沉浮运动变化就是气,而运动变化过程中的规律和秩序则是理。这一观点也就是一本万殊的哲学思想观。“一同而万殊,万殊而一贯”一样的东西有千万的不同,不同的东西又有同一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公则一,私则万殊伊川先生语录。保持公正的心就能做到一视同仁,有私心就会有偏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