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鼻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大鼻龙

拉丁学名: Captorhinus aguti

年代:二叠纪(大约2亿8千万年前)

发现地:美国奥克拉荷马州南方的阿罗优组

Arroyo Formation, Oklahoma, USA

爬虫化石尺寸:大约30公分长左右

这是只生长于二叠纪的爬虫类化石,算是最原始的爬行脊椎动物之代表。 大鼻龙(蜥螈),种类名字是 Captorhinus Aguti。从目前发现的化石上看来,大鼻龙身长约有50公分,从结构上看起来像是介于两栖类与爬行类动物之间的过渡性种类。 它们具有一般古代两栖类的特征,头部不明显,肩骨紧贴著头骨后面,长而尖的牙齿外面的珐琅质与内侧的齿质形成复杂的折叠;它亦同时具有爬虫类的特点,具有泪管,脊椎骨及向背部突出的椎型骨,其间椎体已退化为小型的楔形骨,肩部已有发达的锁骨,前后肢已具有原始爬行类动物的外貌,要算是爬行纲(Class Reptilia)动物的早期标本之一。初步认为这大鼻龙这个食肉爬虫很可能是以昆虫,蜗牛和其他的小爬虫和两栖动物为主食。

这只大鼻龙化石当初是在黏土层中发现的,同样的黏土层中尚发现其他淡水鲨鱼、鱼类及两栖类骨骼及牙齿化石残骸。这些骨头化石未被地壳挤压而成坚硬的母岩,反而因地下水及雨水的侵蚀,而使得这些骨头易于清理及组装,这些原本散碎的骨头化石在重新组装及各段骨头连结核对上花了许多时间,原始的骨骼图资料皆来自于美国堪萨斯州州立大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