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建军,笔名剑钧,男,汉族,1954年7月生于辽宁省锦州市,中共常员。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师院中文系,文学学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共通辽市科尔沁区委宣传副部长、《今日科尔沁》主编,现兼任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通辽市文联副主席,通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通辽市记者协会常务理事,科尔沁区文联名誉主席,科尔沁区政协常委。自1978年发表文学作品,其作品涉猎诗歌、散文、小说、杂文、报告文学、人物专访等体载,迄今230万字,其中多篇作品入选全国征文并获奖。
长篇小说:《古宅》(文化艺术出版社)、《情人规则》(文化艺术出版社)、《爱情距离》(作家出版社)、《蓝梦》(远方出版社)。
散文集:《多梦的花季》(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散文诗集:《爱的雨巷》(内蒙古少儿出版社)
散文《小窗依旧,月光依旧》获人民文学杂志社“九十年代文学艺术新作大展”优秀作品奖;散文《青春漂在昨天的日子里》1997年第四届路遥青年文学奖入选作品;散文诗《跨世纪的承诺》获1998年中国散文诗学会征文三等奖;散文诗《颐和园》2001年中国散文诗学会征文二等奖。
2.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男 出生年月 1955年9月
【学习工作简历】
1973年2月——1977年1月在内蒙古下乡插队4年(任公社团委书记等职)
1977年2月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0—1981年间在西藏工作一年
1984年考取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1987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继续留校任教至今
1992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9月破格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中文系副系主任
现任东北师大校长助理,社会科学处处长,校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学院教授委员会成员。
【社会学术兼职】
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
2.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文史专业委员会委员
3.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4.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
5.《外国文学研究》理事会理事
6.吉林省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7.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会员
8.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
9.吉林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会副会长
10.国际莎士比亚学会会员
【教学工作】
1.《外国文学史》(中文系本科生、函授生等)
2.《西方现代派文学》(中文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3.《西方长篇小说艺术模式》(中文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4.《西方现当代文艺理论》(中文专业、外语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5.《西方文化史》(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6.《中外文学精品导读》(中文专业、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7.《当代西方文论研究新进展》(中文专业、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8.《20世纪欧美文学》(中文专业、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9.《基督教文化史》(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主要科研方向】
主要从事外国文学、文艺学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涉及西方文学史论、西方现当代文艺理论、英美文学、欧洲基督教文化等方面。
1.西方文学及文学史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能够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国人自己的西方文学史体系,在人文精神和艺术精神相统一的发展角度重新审视和解读西方经典文学现象,是当前本人研究工作的重点所在。本人已经发表了论著《演进的诗化人学──文化视界中西方文学的人文精神传统》、《西方文学的人文景观》等两部学术专著、主编了《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作品选》、《20世纪西方文学》和参加编写了教育部组编的《外国文学史》、北京大学组编的《世界文学史》等多部教材。本人初步形成了以人的精神发展为核心的并在人与自然、与神、与物三种文化条件下发展的新的文学史观。
2.欧洲中世纪文化与文学研究。国内对欧洲中世纪文化和文学的研究是个薄弱的环节,误解颇多。本人力图从文化三维角度(思维模式、维系方式、社会发展)来解决长期以来遗留的问题。现在已经撰写完成一批论文,关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一些观点已经被历史学界引用和转载。当前,《欧洲中世纪文化视野下的文学成就》的书稿已经基本完成,书稿中的部分章节已经用论文的形式公开发表了12篇。 出版了《外国文化导论》等著作。
3.西方现当代文艺理论。本人的西方现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主要特色为结合文学现象进行,力图说明20世纪西方文论的现实意义和对中国文学发展的意义。现在已经发表论文多篇。
4.英美文化与基督教关系研究。该领域将集中解决基督教文化精神与欧洲文化精神的关系问题。这个领域的研究与前面三个领域的关系极为密切。很多论著都涵盖这方面的内容。其中专著《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获奖信息】
1.1995年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2.1999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人文社会科学外国文学专业“跨世纪人才”。
3.2004年被聘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
4.2002年被评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先进个人。
5.2000年被评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被晋升一级工资。
6.2006年被评为长春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7.1985年被吉林省教委评为“优秀援藏教师”。
8.1995年被吉林省自考办评选为“优秀命题教师”。
9.1994年起至今,连续多年被教育部聘为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
10.《西方长篇小说结构模式论》(专著)获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三等奖(1999年);
11.《西方长篇小说结构模式论》(专著)获教育部第二届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999年);
12.《演进的诗化人学——西方文学的人文精神传统》(专著)获吉林省第五届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02年);
13.《演进的诗化人学——西方文学的人文精神传统》(专著)获长春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4.《西方文学的人文景观》(专著)获吉林省第六届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4年);
15.《西方文学的人文景观》(专著)获长春市第二届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4年);
16.《演进的诗化人学——14至18世纪西方文学对神学的批判》(论文)获吉林省第二届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997年);
17.《演进的诗化人学——西方文学的人文精神传统》(专著)1999年获长白山图书奖三等奖
3.武汉工业学院土木工程系教授刘建军 男,1972年生,河南襄城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工业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国际岩石力学
学会中国小组成员、中国力学学会渗流力学专业组委员、湖北省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力学学会理事、湖北省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公路学会理事。1996、1999年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获工学学士、硕士学位,2001年12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3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200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2006年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主要从事渗流力学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4项;公开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62篇。由于教学和科研业绩突出,先后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湖北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刘建军 男,出生于1964年6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学士学位 。
研究领域或方向
应用数学
学习工作经历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在西北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学习,
2001年至今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职攻读应用数学硕士学位。
1987年7月至1989年3月在宝鸡市姜谭联立中学从事数学教学,
1989年3月至1992年9月在蓝田县焦岱中学从事数学教学,
1992年9月至1999年9月在西北农业大学从事高等数学教学,
1997年至今,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事高等数学教学。
学术及科研项目、成果情况 科研成果情况
1参加实施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等农林院校本科数学(含生物统计)系列课程数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04—6)项目。
2参加了重点科研项目“自然群体中的基因变异指标体系与基因序列分析研究”,此项目属于校内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经费1.1万元,属主要参加人。
3 2001年间与他人合作设计的“井用异型条杆组合式钢质过滤器”和“井用桥式钢质过滤器”于
2002年10月2日分别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分别为: ZL01 2 65944.4和ZL 01 2
65946.0,俩本证书的证书号分别为:第516546号,第516815号)。 论著情况
1性连锁群体平衡信息模型研究,2002.30(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第一作者 2随机DEA模型C2GS2和一个结论
,1999年(4) ,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第一作者 3复等位基因平衡群体熵的性质,2002.30(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第三作者
4关于随机DEA模型的一个注记,2001.16(49),统计与信息论坛,第二作者
5野生匍伏型沙打旺饲用价值的研究,2000.18(3),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第二作者
6野生匍伏型沙打旺在低温下正常开花结实原因探讨,2000.18(3),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第二作者
7“结构分析图”在教学中的应用,1998(3),西北高等农林教育,第一作者
8谈教师教学主导能力的培养,2000(2),西北高等农林教育,第一作者
9浅谈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2000(3),西北高等农林教育,第一作者
10做好数学习题课教学工作的实践与探索,2001(4),西北高等农林教育,第二作者
11试论水资源社会学的建立,2001(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二作者
12两对等位基因群体熵的性质,2003,18(4),生物数学学报,第四作者
13近亲繁殖下一对等位基因群体的熵性质,2003.30(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第四作者
14遗传同型交配下母子间基因型联合分布的信息熵性质,2003(3)VOL29(2),黄牛杂志,第三作者
15近亲交配下母子间基因型联合分布的信息熵性质,2003.31(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第五作者 参编教材
《多元统计分析》,科学出版社,2002.10,《线性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微积》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
《数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5.急创医学专家硕士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急创医学部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山西医科大
专长:急诊创伤及合并伤的救治,多发伤、骨盆骨折的救治。
6.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教授,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1962年12月出生,河北省高碑店市人。1983年河北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97年河北师范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工学博士学位。刘建军教授于1994年担任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副主任,2002年担任河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院长,现任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中国物理学会半导体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液晶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物理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北师范大学学术带头人。1996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河北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2004年被中共河北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刘建军教授主要从事半导体超晶格物理和液晶物理方向的研究,研究工作曾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中科院半导体所横向基金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30多篇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B、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B、Chinese Physics、Chinese Physics Letters、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和物理学报等著名物理期刊上,均被SCI收录,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顾秉林院士和郑厚植院士等人对该团队的科研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些工作发展了前人研究内容,修正了前人结果,改正了前人错误,澄清了有争议的问题,具有创新意义,在有关研究课题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液晶物理的研究中,对百年的迷惑相态-蓝相,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蓝相的微观理论。尤其是对向列相液晶的研究,在论文中提出了研究向列相液晶的量子理论方法,研究内容得到了甘子钊院士和欧阳钟灿院士的高度评价。刘建军教授先后主讲本科生的《原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等主干课程,研究生的《高等量子力学》、《半导体超晶格物理》和《液晶物理》等课程。到目前为止,他所指导的研究生都工作在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指导的研究生论文全部发表在SCI收录的期刊上。
7.山东轻工学院博士生导师1962年10月生,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博士生导师。1984年7月毕业于山东轻工学院食工系发酵专业,1990年获无锡轻工业大学发酵工程系硕士学位,1995年破格晋升高级工程师,2000年晋升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获天津轻工业学院发酵工程博士学位。
现任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院长,兼任山东省食品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轻工业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发酵工业协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山东微生物学会付理事长、工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1998年被评为山东省轻工科技拔尖人才、山东省省直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02年荣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荣誉称号,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待遇,并且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评定为首批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由刘建军同志主持完成的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有十几项,其中山东省科委课题"发酵法生产衣康酸技术的研究",荣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2月在北京举行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他作为获奖代表,受到江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2001年4月山东省科技奖励大会上作为获奖代表发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省委书记吴官正同志为他颁发了奖励证书。另外,主持研究的“麦芽低聚糖的研制与开发”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玉米酒精新菌种、新工艺的研究”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近5年在国家一级核心学术期刊及省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8.粤剧演员一九七八年至八三年被挑选到中山县粤剧团工作,期间担任角色有《孟丽君》的孟丽君;
《凤阁恩仇未了情》的红鸾、秀英、夫人等角色;《后园藏妻》的夫人;《逼容探监》的小姐;《背解红罗》等多个剧目。一九八三年散团后被邀请到湛江电白剧团担任花旦,并演出了《劈陵救母》的琼瑶、《白兔记》的三娘等剧目,深得当地观众的好评。回中山后在当地成立了业余粤剧团,并以团长和主演的身份带领团队参加多个比赛,多次为镇争取了一至三等奖的名誉。一九九九年代表中山市参加广东省第三届“群众戏剧花会”中剧组获三等奖,个人获优秀演员奖。是中山市戏剧会会员。二OOO年到省剧院二团担任青衣工作,得到前辈和老师的指点。二OO三年参加省演艺大赛中的“平贵回窑”获三等奖。现在是广东省戏剧协会会员[1]。
9.广西贺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
贺州市副市长刘建军刘建军[2],男,汉族,1961年8月生,广西贵港人,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7月参加工作,广西区党校函授本科班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广西区党校在职大学学历,高级律师(二级)。
1977.07—1978.08 广西贵县石龙万寿大队插队知青。
1978.09—1980.08 广西柳州铁路局司机学校学习。
1980.08—1985.03 广西柳州铁路局融安水电领工区职工。
1985.03—1987.05 广西融安县检察院书记员、助理检察员、检察员。
1987.05—1991.11 广西柳州检察分院书记员、科员级助理检察员(其间:1987.09—1989.07 在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大专班经济法专业学习)。
1991.11—1992.10 广西柳州地区行署法制局科员、副科长。
1992.10—1993.11 广西柳州地区行署办公室第二秘书科科长。
1993.11—1996.01 共青团广西柳州地委副书记。
1996.01--1997.06 共青团广西柳州地委书记。
1997.06—1998.08 广西象州县委副书记(正处级)。
1998.08—2002.09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委书记(其间:1996.09—1998.12 在广西自治区党校函授本科班行政管理专业学习;2002.03—2002.07 中央党校县市委书记培训班学习)。
2002.09—2005.03 广西昭平县委书记(其间:2004.04—2004.10 在上海交通银行总行挂职学习,挂任私人金融部总经理助理)。
2005.03—2006.11 广西贺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其间:2005.07-2005.08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地方党委宣传部长培训班学习)。
2009.11— 广西贺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政府副市长[3]。
10.复旦大学政治学教授基本信息
博士,男,1969年出生。山东省昌乐县人,2000年破格晋升副教授,美国乔治亚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复旦大学政治学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研究领域
刘建军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政治学理论、中国单位政治、领导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国治国方略等。
领导学研究成果
1、《领导学原理——科学与艺术》(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2、《如何实施目标领导法》,《领导科学》(郑州)2001年第6期
3、《从领导者到领导群:领导理论在21世纪的变革》,《领导科学》(郑州)2002年第4期
4、《跨文化领导:对中国领导者的挑战》,《领导科学》(郑州)2002年第12期,中国人民大学《管理科学》2002年第9期全文转载。
5、《领导者如何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领导科学》(郑州)2003年第8期。
6、《领导理论:反思与超越》,《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即将出版的著作
1、《政治领导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
2、《<君主论>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3、《政治家》
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
1、《领导科学》(本科生课程)
2、《领导科学》(MPA选修课)
3、《古代中国治国方略》(MPA选修课)
4、《中国历代政治与行政》(本科生基础课)
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专题研究》(研究生选修课)
6、《政治学理论》(研究生基础课)
培训课程
刘建军教授曾经为复旦大学举办的各类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各大企业高层主管培训班、上海市东方讲坛、各级政府举办的公务员培训班进行各类专题讲座,博得了广泛的赞赏。刘建军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开设的专题讲座如下:
1、领导与组织变革
2、领导与团队建设
3、激励与沟通
4、领导风格优化与领导者个人发展
11.1993年全国省柴节煤工作先进工作者刘建军 男,陕西省丹凤县河南乡人,1958年生,中专文化,1981年参加工作,曾先后5次被国家、地区有关部门评为先进个人。1993年被国家计划委员会、农业部评为全国省柴节煤工作先进工作者。刘建军是学习农学专业的,1981年走出校门后进了县农业局,同年10月参加了全省农村能源培训班,从此与农村能源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为搞好全县的节柴改灶工作,他订阅《农村能源》、《陕西农村能源》等多种杂志。通过学习,使自己在能源理论方面得到充实提高,同时收集全国各地的优秀灶型图,结合本县的实际,经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了“丹凤I型”、“丹凤II型”、“丹凤III型”灶和适应城镇居民用的“商品灶”。为使改灶工作在全县快速普及,他从安康请来技工,对本县300名技工进行了两个月的技术培训,又利用这300名技工对各自所在乡村的改灶技工传授技艺,使全县改灶技术人员迅速增加到1800人。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下,节柴改灶工作在全县迅速展开,到1992年改灶普及率已达97%,热效率比过去老式灶提高1倍多,全县每年可节柴6.5万吨,节约资金400万元,节省砍柴等用工65万个。该年,丹凤县节柴改灶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