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烛之行
【注音】:bǐng zhú zhī míng
【释义】:点燃蜡烛,用以照明。形容人到老年,好学不倦。
【典出】:汉·刘向《说苑》炳烛而行【原文】: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②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⑤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⑥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⑦学,如日出之阳⑧;壮而好⑨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⑩?”
平公曰:“善哉!”
【注解】:
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②暮:晚。
③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光明,显明。
④安有:哪有。
⑤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
⑥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
⑦好:喜欢,喜好。
⑧阳:阳光。
⑨壮:壮年,古时称三十岁为壮年。
⑩昧行:在黑暗中行走;孰与昧行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
【译文】:
晋平公询问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再学习,恐怕为时已晚了!”
师旷说:“您为什么不点燃蜡烛来照明呢?”
晋平公说:“哪里有作别人臣子,却敢戏弄他的国君的人呢?”
师旷说:“盲臣哪里敢戏弄国君您啊!臣下我听说: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早晨温和的太阳光下学习;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中午的太阳光下学习;老年是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照起亮光来学习。点燃蜡烛照起亮光,还有谁会在昏暗中行走呢?”
晋平公听后说:“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