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赣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创建于1958年,现有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专科生教育等各个层次。其中有硕士研究生学位点5个: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应用化学、化学课程教学论、生物课程教学论;全日制本科专业5个:化学(师范)、化学(综合理科教育)、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科学教育等;专科专业4个:科学教育、城市绿化与管理、生物科学、工业分析与检验等;函授本科专业3个:化学、生物科学、科学教育等;函授专科专业2个:生物科学、科学教育等。目前有在校学生1000余人。
学院的有机化学、应用化学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有机药物化学实验室、功能材料化学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省级的工程中心,基础化学实验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为江西省高校品牌专业。
学院设有基础化学教研室、应用化学教研室、生物科学教研室、分析测试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现代分子科学与新材料技术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院党政办公室、团总支办公室等机构。现有师资63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9人、博士13人、硕士学位34人,并聘请了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游效曾教授和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黄春辉教授为我院兼职教授。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江西省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1人,江西省级教学名师奖1人,江西省高等学校骨干教师5人,硕士生导师17人。
教学硬件近几年得到较大发展,现有实验室面积近1.5万平方米,拥有气—质联用仪、富立叶红外光谱仪、高压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高档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总价值达到一千二百多万元。学院以教学为中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办学原则,教学水平和质量不断发展,稳步提高。已培养了大批本专科毕业生,大多数已成为江西省,特别是赣南地区教育战线的骨干,有的已成为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历届毕业生中,继续深造获得博士学位的有近六十人,硕士学位的有近五百人。
教学科研成果显著。近几年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级科研课题达60余项,有的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有4项科研成果进行了转让;发表学术论文近伍百余篇,其中被SCI等国际权威刊物收入近百篇,国际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交流论文30余篇。70余人次参加过国际国内各种学术会议。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教研成果奖10余项。
组织领导院党政办公室主任:黄庆
院团总支副书记:董文
院分工会主席:钟海山(兼)
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谢永荣
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黄庆(兼)
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高艳春
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余开辉
研究生支部书记:王建国 (兼)
基础化学教研室主任:赖晓琦
应用化学教研室主任:钟平
生物科学教研室副主任:罗育发
科学教育教研室主任:杨衍超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罗国添
基础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王烈峰
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李勋
有机药物化学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范小林
功能材料化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小联
分子科学与新材料技术研究所所长:范小林(兼)
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柳忠全
专业介绍本科教育化学: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能力,能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教师、化学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培养计划)
应用化学: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创新能力,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应用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健康的体魄。
(培养计划)
科学教育: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德 、智 、体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科学教学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良好的科学教师素质和教师职业技能,能胜任中小学《科学》或《综合理科》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在科研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科学教育研究与科学普及教育和研究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计划)
生物科学: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全面扎实的生物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有关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中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在农、林、渔、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生物高新企业等单位从事基础与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计划)专科教育科学教育:
本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能够从事初中或小学科学或分科课程的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新型师资。
(培养计划)
生物科学:
本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合格的初中生物教师及其他生物相关行业的人才。
(培养计划)
工业分析: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管理意识和水平,能熟练掌握分析检测的操作技能并对分析检测方法的准确性进行综合判断,能灵活动用产品质量的相关法律法规,可在化工、轻工、医药、食品、商检、海关、防疫、技术监督等行业和单位的质量检测部门从事分析检测及质量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培养计划)研究生教育有机化学: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专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较高外语水平和科研能力,能胜任有机化学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计划)
应用化学: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较高外语水平和科研能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化学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计划)
无机化学: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较高外语水平和科研能力,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无机化学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计划)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境界和严谨的科学精神,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学术视野,能够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及科研开发人员,着重培养基础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其他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
(培养计划)
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
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境界和严谨的科学精神,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学术视野,能够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及科研开发人员,着重培养基础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其他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
(培养计划)
重点学科建设◆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江西省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2002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赣南师范学院最早设立硕士点的学科。
该学科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成员10名,其中硕士生导师8名,教授5名,博士4名,江西省政府津贴享受者1名,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2名,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2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名,近几年来承担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2余篇,有26多篇被SCI,EI,ISTP收录,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
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应用有机化学等.学科点的带头人为温和瑞(博士、教授)。
◆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是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学科,2005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该学科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教学科研队伍,其中教授6名,博士5名。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名,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近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10项,科研经费160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有12多篇被SCI,EI,ISTP收录。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奖2项。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分子薄膜设计与应用,稀土金属材料开发与应用,新型药物与血吸虫防治新技术等,学科带头人为张小联教授。
教学改革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崇德尚学,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和稳步、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品牌”意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工程,创设科研平台,凝炼方向,汇聚人才,完善师资,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科研管理,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质量,深入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突出教改教研和科研特色,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科研与学术交流,使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得到协调、稳步发展,为国家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锐意打造“八大品牌”,以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科研兴院,把我院建设成在省内外同类院校中有较高声誉和一定特色的教学学院。
(1)目标定位:立足赣南,面向江西,辐射全国其他省市,把学院建设成为教学科研水平和质量较高,特色明显,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在省内外有较高声誉和一定知名度的教学单位。
(2)类型定位:实行“三维定位”,即以师范教育为主体,适度发展非师范教育;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兼顾专科教育;以培养中等教育师资为主体,兼顾培养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
(3)层次定位:以本科师范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把化学(师范)、应用化学、科学教育、生物科学等多个学科建设成为专业特点突出,学科优势明显,教学质量和水平较高,办学规模和效益得到较大发展的二级教学学院。
(4)学科定位:以有机化学和应用化学省重点学科为龙头,全面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努力把省、校级重点学科无机化学建设成为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学科。
(5)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赣南,面向江西,辐射全国其他省市。精心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化学、科学教育和生物专业师资;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化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7)办学思路:夯实基础,提高质量,打造平台,培养队伍,强化科研,提升层次,凸显特色,塑造品牌。
所获成果
成果名称
人员
级别
等次
获奖
时间
备
注
国家
省
学院
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
王烈峰
学院
二等奖
2006.6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比赛
罗育发
学院
二等奖
2005.6
无机化学实验应用微 型实验法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胡乔生、练萍
钟海山、万东北
杨衍超
省二等奖
学院
特等奖
2005.2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比赛
杨衍超
学院
二等奖
2005.4
《高等师范学院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获学院第八批优秀教学成果奖
郭国瑞、胡跃华、胡乔生、温和瑞、李蕾
学院
一等奖
2003.6
“中老年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竞赛”03年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
胡跃华
学院
一等奖
2003
高师(物理化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胡跃华、余建平
钟平、王科军
李勋
学院
二等奖
2001
中年组多媒体课件比赛
胡跃华
学院
二等奖
2003
《高师物理化学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2001年院优秀教学成果奖
优秀奖
2001
《改革分析化学概念教学的尝试》——1996年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廖清涛
三等奖
三等奖
1996
《化学课程中开展电化教学的研究》院优秀教学成果 奖
胡跃华
学院
优秀奖
1995
《探索高师物理化学课程中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方法与途径》98年院优秀教学成果奖
学院
优秀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