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的前身是物理与信息技术系,始建于1983年。现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三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师范教育为主,理工科相结合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单位。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 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建立了一支思想优良、结构合理、素质扎实的师资队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现有专兼职教师2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7人,助教7人,实验师1人。教师中在读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7人,在职硕士5人。教师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在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5年来,申报或完成自治区、学院科研项目15项,累计发表科研论文180余篇,其中EI收录4篇,核心刊物发表24篇。
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有力热、电磁学、光学、中教法、电工学、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家用电器、近代物理、通信技术、光纤与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EDA、教育电声系统等17个实验室。
历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并且以其具有宽广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职业技能而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宁南地区重要的教学、生产、科研骨干。累计为社会各行业培养复合型人才近两千人,为推动宁南山区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专业设置物理教育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物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多媒体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能够胜任中学物理和相关学科的教学、教研人员。 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物理教学论、电工学、电子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等。 主要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也可以从事家电、广播、等行业的相关技术工作。
现代教育技术
培养能够在新教育技术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各级中等学校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师以及各级电教中心的教育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人员。 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远程教育、教育传播学、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教育电视及电声系统、摄影技术基础、教育信息处理等。 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电教馆、文化馆等行业从事教育技术方面的技术性工作。或在广播电视系统从事节目制作等。
电子信息技术
培养系统地掌握电子方向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在电子信息部门以及相关领域从事电子类设备的生产制造、应用开发、和经营管理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工艺基础、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视原理与维修、电子仪器及测量、网络技术、电子EDA、高级程序语言设计等。 适合在电子信息行业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等技术性工作;从事电子设备的操作、管理和维
实验室建设基础物理实验室成立于1981年(专科),隶属于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基础物理实验室现由力热实验室、电磁学实验室、光学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中教法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电工电路实验室、高频电路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通信技术实验室、电子EDA实验室、家用电器实验室、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室等17个实验室组成。
整个实验室承担着本院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3个专业的专业基础实验课和专业课程,及全校其他4个专业——数学、化学、应用化学、综合理科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任务,可开出的实验项目172个,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的95%以上,实验室现年均接待各类学生1000余人,实验人时数年平均约为34960人时。
基础物理实验室的成立经过了学校的正式批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学校任命伏振兴副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主管实验室工作。实验室现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 1人,实验教师 15 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者6人,有高级职称者6人。师资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职责分工明确。
院领导和实验室制定了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及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学院制定了《实验室工作条例》、《实验教学管理规定》、《实验室设备管理办法》、《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人员职则》等各项规章制度。并进行了认真的贯彻和实施。这些措施使实验室的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轨道。
实验室人员教研、科研能力强。近年来共获 21项教研、科研课题立项,其中区级 4项,发表教研、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 12 篇,编写实验教材 1 部。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基础物理实验室管理规范,建立了实验教学新体系,并按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实施教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