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征方腕寄居蟹
方腕寄居蟹
[1]
其外形介于虾和蟹之间,多数寄居于螺壳内。体形长,分头胸部及腹部。头胸部具头胸甲,但不覆盖最后胸节。头胸部前部较狭窄,钙化较强,后部扩展较宽,角质或完全膜质,有明显的颈沟。腹部长,曲卷或直伸,少数种宽短,多不对称。
分布范围寄居蟹,主要产在黄海及南方海域的海岸边缘,一般生活在沙滩和海边的岩石缝隙里。
种群现状黄海
[2]
寄居蟹总科包括有寄居蟹科,拟寄居蟹科,石蟹科等,常见的如大寄居蟹(方腕寄居蟹),体形很大,大螯长度超过10厘米,两螯表面和边缘生有许多刺状突起,步足上有刺。陆生寄居蟹总科包括活额寄居蟹科,陆生寄居蟹科、螯盖寄居蟹科等,常见的如艾氏活额寄居蟹和下齿细螯寄居蟹。全世界已知近1000种,中国约100种。多数为暖水种,黄海有少数冷水种。
生活习性海葵
生活在潮间带的种类常行动活泼,在深海的种类较迟钝。以小的或死的动物为食。陆栖种为杂食性。雄性常比雌性大。为了争夺雌性,两雄常相争斗。平时多在海边或浅水内爬行,如遇危险,即缩入螺壳内,并以螯足塞住螺口。少数穴居的或寄居在角贝和蠕虫直管内的种类,腹部不弯曲。寄居蟹常与其他动物共生,如艾氏活额寄居蟹的大螯上常着生海葵,另有些寄居蟹,寄居在海绵动物或腔肠动物体内,由于这两类动物能继续生长,由此寄居蟹可以不必常调换新居。
生活环境海葵生活在浅海底部,一端固着在礁石或其他物体上,另一端是它的口,
口周围有许多触手,伸展开后像一朵朵葵花,故此得名海葵。
海葵与海蜇、水母为同一类群,属腔肠动物门。海葵的触手看似美丽,
却往往成为小鱼、小虾们的陷阱。海葵触手上有许多刺细胞,当小鱼、小虾
游近时,刺细胞会放出刺丝缠绕住活的小动物送入口中,美餐一顿。许多不
谙世事的小动物无意之间就成了海葵美丽触手下的牺牲品。海葵虽“阴险”,
但它却有个亲密无间的好“邻居”——寄居蟹。
寄居蟹为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的动物。它的体型似虾又似蟹,但它不能像
虾那样快速游泳,又无蟹那样坚硬的甲壳。寄居蟹有螯足和头胸甲,腹部却
非常柔软,所以它只能把无甲壳保护的腹部藏进贝壳里,把贝壳当做天然的
保护所。随着身体逐渐长大,原来的贝壳就会住不下了。这时寄居蟹就到大
海里四处寻找合适的贝壳。找到空的螺壳后,先用螫足伸进去试一下,看看
是否合适,合适就抛掉旧壳,钻进新壳里。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空螺壳,
就寻找合适的活海螺发动突然袭击,把活的海螺肉吃掉,自己则安然地钻入
壳内。当寄居蟹受到惊扰时,将身体缩入螺壳内,用大螯足挡住螺壳的口就会安然无恙了。
寄居蟹与海葵的生活习性、形状结构差异太大了,它们怎么能成为好“邻
居”呢?原来海葵属固着生活的动物,它自己不会到处行走,所以海葵喜欢
“落脚”在寄居蟹的壳上,让寄居蟹驮着在海里四处游览,寻觅食物。一旦
遇到敌害,海葵就用触手上的刺细胞去迎敌,用螯刺侵扰者,来保护自己的
“邻居”——寄居蟹。
寄居蟹也非常喜爱自己的“友邻”,在转移时,行动也缓慢下来,免得
海葵受惊;海葵则收缩它的刺细胞,不致使寄居蟹受到伤害。像海葵和寄居
蟹这样,彼此依存,共栖共生,双方互惠的现象在动物学上称做共生。
在动物界中,还有许多动物常常结合在一起,共同生活,成为共栖共生
的好“伙伴”。例如:沙蚕,喜欢寄居在甲壳动物体内,借助甲壳来保护自
己。藤壶则喜欢寄居在鲸鱼身上,有时还躲到海龟的甲壳上过着定居的生活,
这样既可以弥补自己不能自由行动的不足,又能借大动物身体为保护伞,求
得生存。像沙蚕和藤壶这样,与其他动物生活在一起,只自己获利,而对所
寄居的动物无害的现象,在动物学上称做共栖。
生长繁殖虽然成年的陆寄居蟹在陆上生活,但其幼体是在海裏生活的。陆寄居蟹交配后会把卵产在螺壳中,依附在腹肢「假足」上,卵很快便会成熟,变成蚤状的幼体。陆寄居蟹成长后两年便会成为成熟的雌蟹,大约长得像拇指第一节那样大便能够产卵,陆寄居蟹蟹群会在6月至8月期间聚集在海岸附近的森林,在满月潮涨的夜晚到海边放出蚤状幼体。它们可以放出50,000颗幼体。成年的陆寄居蟹因不习惯长期沈在水中,所以这个时候很容易溺毙,甚至被海浪冲走,这个时候对它们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它们会小心翼翼爬向海中,然后以后退的爬行方式离开水面,途中会改变方向,面向陆地,背向水面,把海浪的冲击减低,然后放出幼体。还有些雌蟹会攀著石头或崖边放下幼体。放出蚤状幼体的时间大约需要5至10秒。孵化后,幼体会暂时过著浮游生物般的生活。蚤状幼体经过数次脱壳后,便会成为接近成体样子的大眼幼体,再经过一次脱壳,便变成幼蟹。此时便会登陆海岸,寄居在螺壳裏生活。由这时开始便一直背著螺壳生活。
食用与使用寄居蟹大的可以食用,特别是大螯的肉味很鲜美。小的可作家禽饲料或钓饵。寄居蟹可制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