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谁相念、胭脂山下,悲哉秋气。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况夜鸟、啼绝四更头,边声起。
销不尽,悲歌意。匀不尽,相思泪。想故园今夜,玉阑谁倚。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道别来、浑是不关心,东堂桂。[1]
注释代北燕南:泛指山西、河北一带。代北,原指汉、晋时期之代郡,唐以后之代州北部等。燕南,泛指黄河以北之地。胭脂山:即燕支山。在古匈奴境内,以产燕支(胭脂)草而得名‘因其地水草丰美,宜为畜牧,是为塞外之宝地。古诗中多代指值得怀念之地,
边声:指边境上羌管、胡茄、角号等诸多声响。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青海:本指青海省内之最大的咸水湖,北魏时始用此名。后以之喻边远荒漠之地。
红笺:红色笺纸,多用以题写诗词等,这里是指书写信札。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东堂桂:因科举考试而及第称为“东堂桂”。语出《晋书·郤洗传》:郤冼以对策上第,拜仪郎。后迁官,晋武帝于东堂会送,问洗曰:“卿自以为何如?”洗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赏析这是一首塞上月夜念妻怀乡之作,凄婉动人,伤情倍至。上片前二句写千里共明月之意,接下二句写此时独自伤悲的心情。再二句转为相思情景的描绘,结处则以此刻边声、乌啼烘托相思苦情收束。层层转进,曲折多姿。下片进一步描写相思的痛苦。前四句说悲歌不胜消受,悲泪暗流不止,其苦苦相思之状可掬。下二句又转为推想妻子也在为别离而伤感。再二句怨恨无梦可慰相思,唯以违心之字的书信自慰。最后二句宕开,是“违心字”的延伸。语虽淡化,但却更显情致绵长深婉,同时也透露出与妻子爱情笃挚,意气相投的底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