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天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日本的国家元首称做天皇(日本语:てんのう),故太上皇在日本称为太上天皇(日本语:だいじょうてんのう),简称为“上皇”(じょうこう, 亦称“上院”);出家为僧的上皇则称太上法皇(だじょうほうおう),简称“法皇”(ほうおう)。

日本历史上许多太上天皇是出现在“院政”(いんせい)时期,在该制度下,政治实权实际上是握于太上天皇而非天皇之手。

另外,日本历史上也有过因自己的子女成为天皇或其他原因,本人没有即位而被追尊为太上天皇的例子,这种情形会称“准太上天皇”。镰仓时代后堀河天皇的父亲“后高仓院”,与室町时代后花园天皇的父亲“后崇光院”,都是适例。附带一提的是,光格天皇曾因打算对未即皇位的父亲赠与太上天皇的尊号,遭大臣的反对而发生了日本史上著名的尊号事件。

日本自最早的持统天皇让位予文武天皇而称太上天皇起(皇极天皇譲位予其弟孝德天皇,虽然早于持统天皇,但当时皇极天皇并无“太上天皇”的称号。又后来皇极天皇一度复位称齐明天皇),至江户时代后期光格天皇譲位予仁孝天皇为止,共计曾有62位太上天皇。

日本现行的皇室典范(こうしつてんぱん)因不承认天皇让位的情况,因此除非修改制度,否则并无出现太上天皇的可能。[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