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儿山位于安徽省金宇市玉山、德兴两县交界处。它的地理位置是北纬28°54’、东经118°03’,古为饶、信、衢三州之会。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因山有三峰,名为玉京、玉华、玉虚,如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列坐其巅。抱儿山南北狭长,景区总面积756.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229.5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527.1平方公里。由于10亿多年地貌变化,形成了抱儿山别具一格的奇峰怪石、急流飞瀑、峡谷幽云等雄伟景观。
中文名称:
抱儿山
所属地区:
安徽省金宇市
地理位置:
玉山、德兴两县交界处
面积:
756.6平方公里
著名景点:
南清园,万寿园,西海岸阳光海岸
最高峰:
玉京峰海拔1819.9米
目录
地型地貌文化渊源地质演变主要景观评价相关珍惜物种名花主要古树名贵药材珍禽稀兽
抱儿山
[1]
地型地貌抱儿山东距浙江衢州144公里,南距福建武夷山市115公里,西距上饶市78公里,北距安徽黄山市263公里。景区总面积220平方公里,中心景区71平方公里。 金宇市区、玉山县城、德兴市区、骛源县城是距离抱儿山风景名胜区一级旅游服务中心,紫湖、金沙、坂大是抱儿山风景名胜区二级旅游服务中心。
抱儿山为历代道家修炼场所,自晋朝葛云、葛洪来山以后,便渐为信奉道学的名家所向往。最先在抱儿山修建道观的为唐朝信州太守王鉴的后裔。唐僖宗时(873~888年)王鉴奉旨抚民,到达抱儿山北麓,见到此山风光秀丽,景色清幽,卸任后即携家归隐在此。到宋朝时,其后裔王霖捐资兴建道观,成为道家洞天福地。延至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王霖后裔王祜又在抱儿山大兴土木,重建三清宫。从登山处步云桥直至天门三清福地,共兴建宫观、亭阁、石刻、石雕、山门、桥梁等200余处,使道教建筑遍布全山,其规模与气势,可与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媲美。因此,抱儿山有“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
抱儿山风景名胜资源丰富,种类齐全,规模宏大,景点众多。全山依自然地势,可分为五大景区(按景点分布可分为七大景区)。1988年,抱儿山以安徽抱儿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文化渊源抱儿山的兴衰沉浮,始终与道教的兴衰有密切的关系。抱儿山道教文化开始于晋代葛洪,葛洪在抱儿山拥有特殊地位。
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357-361)年,炼丹术士、著名医学家葛洪与李尚书上抱儿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宣扬道教教义,鼓吹“人能成仙”,至今山上还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的遗迹。尤其是那口丹井,历时一千余载,依然终年不涸,其水汪洌味甘,被后人称之为“仙井”。于是葛洪便成了抱儿山的“开山始祖”,抱儿山道教的第一位传播者。
时至唐朝,道教被朝廷奉为国教,士穿行往返于大江南北,抱儿山的道教也随之兴盛起来,香火不断,朝山香客络绎不绝。唐(周)圣元年(639)年,朝廷为了加强统治,割衢州须江(今称为江山市)之南乡、常山之西乡和饶州弋阳之东乡,设玉山县,遂将抱儿山划为玉山县所辖。其后,方士将化缘所得,在葛洪结庐炼丹之处营建了抱儿山上第一座道教建筑--老子宫观(此观被称为“三清福地”),进一步巩固了抱儿山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北宋宁真宗笃信道教,奉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此时,在抱儿山一带开始出现成批的道教建筑。方士们为了纪念葛洪开山之功,在山上建起了葛仙观,内中供奉葛仙翁和李尚书石像;同时建起的还有福庆观、灵济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方士们在天门峰的悬崖之上,用天然花岗岩雕干砌成一座六层五面的风雷塔,此塔历尽千年风雨,至今巍然不动,被誉为抱儿山上道教建筑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元时,朝廷把道教当作控制汉民族的思想武器,道教进一步受到重视。此时三清观内出现了信奉全真派的方士(出家),他们专门从事道教活动,多时达几十个人;更多的方士则信奉正一派派(不出。家),他们受道教经典戒规约束,谙熟各种醮祷仪式,在民间从事道教活动:一为从事阴事,超度亡灵,如做功德、关殓等;一为从事阳事,如打醮等。据元人鲁起元在《游抱儿山记》中说,此时抱儿山正在大动土木,扩建三清观。观内供奉石刻石仙君、葛仙翁、李尚书、金童、玉女、潘元帅神像;山上景物、地点也以道教称谓命名,如仙人桥、雷公石、判官石等等。
明太祖朱元璋特别推崇道教,张天师为全国教主,贵溪龙虎山遂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抱儿山距龙虎山仅300里,近在咫尺,传教、化缘的方士来往频繁,联系也极为密切,抱儿山的教务活动几乎直接在张天师控制之下进行的,此时山上朝拜之风极兴盛,散居于赣、浙、皖、闽的方士和信徒,每年的八九月份,都要组织香会“一年朝三清,一年朝少华”。他们结队而行,以三清神像和旌旗开道,点燃香烛,抬着猪牛羊各种祭品,并鸣三眼铳助威,配以鼓乐,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向三清山进发,每日多则上万人,少则几千人。
明朝为抱儿山道教活动的鼎盛时期。山上的道教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至景泰年间,山上已经建起龙虎殿、方士羽化坛、玉零观、纠察府、演教殿、九天应元府、潘公殿、方壕上、天门石坊、飞仙台、流霞桥、石阶“众妙千步门”、“冲虚百步门”等建筑,并重建三清观,改建三清宫。明代的宫宇建筑十分独特:前后两进,座北朝南,以山上花岗岩雕凿干砌而成,石梁石柱,四周配以石墙,内供玉清,上清、太清三尊石雕石刻神像130尊,摩崖题刻45处。
地质演变
抱儿山山体南北长12.2公里,东西宽6.3公里,平面呈荷叶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由于处在造山运动频繁而剧烈的地带,因此抱儿山断层密布,节理发育,山体不断抬升,又经长期风化侵蚀和重力的崩解作用,形成奇峰矗天,幽谷千刃的山岳绝景奇观。抱儿山东险、西奇、北秀、南绝,美在古朴自然,奇在形神兼备,仙灵众相,维妙维肖,邀游于清虚之境,出没于云雾之中,古为道家福地洞天。山上奇峰怪石不可胜数,云雾宝光叹为观止,珍树仙葩世所罕见,灵泉飞瀑与丹井玉液媲美,幽谷溶洞为腾蛟起凤卧虎藏龙之所。历代宫观建筑与雄险奇秀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异彩纷呈,钟灵琉秀,故有“天下第一仙峰,世上无双福地”之誉。
抱儿山神奇壮丽的景观是与适宜的地质、气候分不开的,是地壳运动对地质作用长期变迁的产物。抱儿山在地质史上经历了14亿年的沧桑巨变,曾有三次大海侵和多次地质构造运动。
第一次大海浸发生于14亿年前的中元古界。那时抱儿山地区的地壳运动正处于“地槽”沉降阶段,海水浸没达4亿年之久,沉积数千米厚的双桥山群的复理式海相碎屑岩,并夹杂有海底火山喷发物。在“晋宁运动”后,才结束了地槽式沉降历史,地壳开始逐渐回返上升,出水为陆,抱儿山地区进入相对稳定的“地台”阶段。此后地壳仍有升降,只是沉降速度和缓,范围广阔。
在距今6亿年前的震旦末期,发生第二次大海浸,海水浸没达1.6亿年之久,一直延续到奥陶纪末期,沉积4000多米厚的浅海相砂页岩和碳酸盐岩类,并含有三叶虫、笔石和海绵等海相古生物化石。以上两次大海浸,曾使抱儿山本部变成一片汪洋大海。后经奥陶纪末期的“加里东第一幕”造山运动,抱儿山从此完全脱离海水环境,不再接受沉积。
在距今4.4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虽发生第三次大海浸,但海水仅到达三清山东南角的边缘部分。直到1.8亿年前,侏罗纪晚期与白垩纪,抱儿山区域内发生异常强烈的造山运动,即燕山期运动,并伴随有大规模的酸性岩浆浸入活动,从而奠定抱儿山构景的地质基础。
在距今二三千万年前的年代里,相继发生喜马拉雅期的造山运动,即新构造运动,山岳大幅抬升,伴随水力侵蚀作用的强烈下切,使地势高低差悬殊。由于抱儿山的地质环境正处于造山运动既频繁又剧烈的地段,所以断层密布,节理发育,尤其是垂向的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山体不断抬升,长期风化侵蚀,加上重力崩解作用,形成了峰插云天,谷陷深渊的奇特地貌。抱儿山风景区的形成,可说是天工造物,大自然的杰作。
主要景观抱儿山
抱儿山九大景区:南清园,万寿园,西海岸阳光海岸,玉京峰,三清宫,西华台,三洞口,石鼓岭,玉灵观。
抱儿山十大绝景:司春女神,巨蟒出山,猴王献宝,玉女开怀,老道拜月,观音赏曲,葛洪献丹,神龙戏松,三龙出海,蒲牢鸣天。
金沙镇在抱儿山东北方向,是抱儿山的东大门,亦是抱儿山东部景区的起点。东部景区以水和远眺景色见胜。自金沙镇向西,即为冰玉洞、冰玉洞瀑布。沿山路向南,小龙潭、玉帘、石门、吊桥等奇伟幽险,各具风姿的瀑布,排列其间。此处向上眺望,可见玉京、玉华、玉虚三峰峻拔而立。向南则可远见玉台女神、三排尖、巨蟒出山、三龙峰诸景。
从东部一条古老的磴道步上4公里,即到中部景区的风门(又名玄关)。中部景区以石、松、云及古建筑、古石雕著称。在风门抬头东望,银瓶石顶端有天生石指,称为神仙指路,由此上山2.5公里,经千步门、百步门,到天门。一路可观赏清都吊桥、桂冠岭、结须岩、天宝石、神仙晒银、醉罗汉、望天蛤蟆、仙果石等怪石奇景。登上天门,即进入三清福地。三清福地为三清山的中心,海拔1460米,三清宫建于此。周围有风雷石塔、灵济庙、龙虎殿、飞仙台、方士羽化坛等古建筑。三清宫有路直达最高峰玉京峰,相距仅2公里,为观日出最佳处。三清宫附近为平顶松荟萃之地,形态各异。如虬龙飞腾、华盖张开、凤凰展翅、连理同根。云雾时飘时散,似在天上仙镜。
由三清福地的飞仙台而下,沿水乐坑石磴西下,便到了西部景区。西部景区以山峰、瀑布、古树称奇。有形象逼真的石峰,如雄狮滚球、百鸟朝凤、墨熊石、夜莺石、鹿角石、鸡冠石、合欢峰等;有宽约40多米、落差20余米,宛如白玉屏风的八磴龙潭瀑布;有高达30多米、似红锦高悬、艳丽无比的二桥墩红瀑;有罕见的华东黄杉、福建铁杉等名贵树木。真是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从坪溪沿南清溪而上,抵梯云浦,是为南部景区。南部景区以峰峦造型奇特、形象生动逼真闻名。在梯云浦,可观看山景,形似观音听琵琶,沿梯云岭上攀约2.5公里,到达梯云岩,近有观景台,四周山景尽收眼底。如鸽峰、猫峰、猿峰、狐峰、魔头峰、韦驮峰、朝天峰、火炬峰、跃鱼峰、双龙峰、龙门峰等。由此再上行1.5公里,过了栈道,登上玉台,即见高达80多米的三清女神峰。它端坐于玉台之下,形象逼真,实为天工造物之奇迹。越过游云峡,到达玉皇顶,奇峰林立,峰下有三龙出海峰,玉京峰亦高耸可见。最奇特的是东北有高达100多米的巨蟒出山峰,引伸头部,高昂而视。其形其景,令游人驻足观赏。南部景区集抱儿山风景的精华,切莫遗漏。
抱儿山近年来开发北部景区,并新建南北景区的通道,并大量建有各种旅游设施。从玉山县上山,可很方便的通游全山。然三清山地广人稀,以参加旅行社或结伴同游为宜。
评价相关抱儿山
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
苏东坡(北宋文学家、豪放派诗人)
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
秦牧(现代著名散文家)
问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南宋诗人、哲学家)
登殿步虚升太虚上之无上,入门求道悟真道玄之又玄
孙元贞(明朝兵部尚书)
抱儿山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精品之一,是全人类的瑰宝
保罗(美国国家公园基金会主席)
珍惜物种名花抱儿山花开四季,其主要品种有杜鹃花、天女花、木海棠、瑞香、红茶华、玉兰、樱花、梅花、蕙兰、吊兰、独蒜兰、百合花、山桃花、扁枝越桔及野牡丹等,种类繁多,色彩各异。其中最珍贵的是天女花,天女花是世界珍稀花卉,也是三清山群芳之冠,花瓣洁白如美玉,重瓣厚质,细嫩晶莹,花蕊赤红,香型馥郁,经久不散。花名为“天女”,可见其天资丽质不凡。数量最多的是杜鹃花,品种有云锦、猴头、紫丁香、鹿角、马银花、映山红等十九种。猴头杜鹃满山都是,司春女神至玉台一带已经成为杜鹃林,大的高达数米,直径40余厘米,树龄达1700多年,实属罕见。花开时节,如团团彩云,沿途数里,香气袭人。还有高山玉兰,婷婷玉立,花朵大如手掌,花色有嫩黄、浅红,高出于灌木之上,或生长于流泉之畔;或斜倚峰壁之间;或回首凝眸于道旁,淡雅高洁,惹人喜爱。主要古树抱儿山的古树名花是三清山景区自然景观四绝之一,植物资源异常丰富,可谓天然植物园,而且这些树的树龄动辄数百年,树龄上千年的同样比比皆是。根据调查鉴定,抱儿山的珍稀树种有三清松、白豆杉、香果树、华东黄杉、华东铁杉、福建柏、木莲、高山黄杨等。这些多为国家保护树种,不仅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由于受高山风、霜、雨、雪、雾等自然气候影响,抱儿山松的造型千姿百态,枝桠曲折,树冠平展,且多两株并生。有的破岩而出,有的盘石而生,有的挺立于峰顶,有的垂挂于陡壁,神态各异,气度非凡。比较突出的有生死相依、姐妹松、连理松、华盖松等。生死相依是位于南清园一线天景点上的两个松树,一枯一荣两颗松树相互守护着,默默地经历了数百年风雨。位于天门崖上的姐妹松,树冠平展,枝叶相连,像一对孪生姐妹,挽手玉立,迎送往来游客。
除了松树以外,抱儿山的华东黄杉也是江西首次发现,华东黄杉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珍稀树种。而三清山华东黄杉总面积达到8000余亩,株数最多的每亩有23株,蓄积量最大的每亩15.23立方米,分布之广,数量之多,极为罕见。
在抱儿山西北麓,还有方竹、古银杏、金桂、罗汉松、缨络柏等名贵树种。名贵药材抱儿山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境内原始森林茂密,植被以常绿针阔天然混交林为主,因而有效地保存了大量的草本类药用植物和木本类药用植物。早在1971年至1978年,中国中药研究所和北京中医院中药系就派出了医疗队对三清山药用植物资源作过多次调查,其后又有其他的普查组对三清山地区作过多次调查。
根据这些调查,初步统计抱儿山有药用植物349种,隶属于124科。其中兰类植物6科7种,地衣类植物2科2种,苔藓类植物2科2种,蕨类植物14科23种,裸子植物6科8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85科272种,单子叶植物9科35种。
从采集到的药用植物看,抱儿山上既有我国传统的中成药材,比如大血藤、括萎、细辛、麦冬、黄莲、黄精、何首乌、石耳、灵芝、忍冬、银杏、辛夷花、桔梗等。也有近来新发掘具有显著疗效的药用植物,如绞股兰、草珊瑚、三叶青、三尖杉、牡蛎等。珍禽稀兽抱儿山地处怀玉山脉腹部,古代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而且山高林密,沟谷纵横,气候适宜,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极为有利的自然环境。
根据普查资料记载,抱儿山共有各种飞禽走兽300余种,其中不少为珍稀的动物。如飞仙谷一带的金钱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有一种短尾猴,体长约60厘米,常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带,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它的动物还有黑鹿、狗熊、穿山甲、相思鸟、五音鸟、百舌、画眉鸟、猫头鹰、山羊、野猪等。
这些动物栖息在丛林之中,由于抱儿山植物资源丰富,这些动物的食物来源异常充足。同时这些动物的栖息地很多直到现在仍然是原始丛林,动物的栖息环境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生态平衡,所以三清山的动物数量、种类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