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殡葬改革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殡葬改革的方针是坚决依靠群众,积极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旧的丧葬习俗,节俭办丧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火葬是殡葬改革的方向。通过推行火葬,逐步限制土葬,最终完全用火葬代替土葬。在暂时还不具备火葬条件的地方,本着有利于发展生产建设的原则,由当地政府统一规划土葬用地,以乡或自然村为单位,利用荒山瘠地建立公墓。提倡平地深埋,不留坟头的葬法。改革旧的殡葬礼俗,主要是破除看风水、选坟地、搭灵棚、摆路祭、出大殡、打幡摔盆、烧香化纸、收送挽幛等迷信和铺张浪费现象,大力提倡文明、俭朴、节约办丧事的殡葬礼俗。

目录

殡葬目的礼仪习俗殡葬改革改革意见改革意义改革异同殡葬好处《殡葬》内容加大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力度惠民殡葬政策入“民生工程”大力推行绿色安葬方式建立标准宣传贯彻监督机制殡葬园林观念风俗环境特色空间文化建设前景

殡葬目的革除一切以迷信的、铺张浪费的方式处理死者遗体和办理丧事的习俗,代之以科学、俭朴的殡葬方法和哀悼形式的一项社会风俗改造工作。在不同的地方改革目的和方式有所不同,例如在中原地带改革目的的重点是节约土地,大片的坟地占用肥沃的土地是巨大的浪费。

礼仪习俗殡葬的礼仪和习俗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而变化。世界各国民族众多,殡葬习俗纷繁庞杂。历史上,中国各民族有天葬、水葬、土葬、火葬、野葬、崖葬、保存干尸等多种葬法,广大汉族地区以土葬最为普遍,火葬在历史上曾受封建统治者禁止。古希腊罗马时期实行过火葬,中世纪时盛行土葬,到文艺复兴后,火葬重又复兴,19世纪欧洲推行火葬运动,当代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火葬处置遗体。

中国由于历代统治者推行封建迷信的葬制、丧礼,使土葬、厚葬、各种迷信活动和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并形成一种具有习惯势力的社会风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不久,即采取行政力量和群众力量相结合的办法,开展了殡葬改革活动。

殡葬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领导干部要带头宣传、认真贯彻落实殡葬改革的方针、政策,为群众做出表率,一定依靠群众的自觉行动,推动殡葬改革工作的发展。 中国的殡葬改革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无神论思想,对“灵魂不灭”的迷信思想和落后的殡葬习俗是有力的改造。这项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造活动,破除了封建宗法的人际关系、伦理道德观念和浮华虚伪的形式,逐渐形成崇尚简朴、重在纪念、继承遗志、寄托哀思的殡葬风俗;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同时,殡葬改革节省了大量的耕地、木材和其他财力、物力、人力;减少了疾病的传染以及水源的污染;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有益于植树造林和工农业生产。改革意见民政部关於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

民发〔2009〕1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殡葬改革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殡葬改革不断深入,殡葬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文明节俭办丧事已成为社会共识。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殡葬事业总体水准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殡葬资源配置、殡葬服务品质、殡葬救助保障、殡葬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丧葬需求。[1]改革意义为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殡葬服务方面的需求,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充分认识深化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

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为宗旨的殡葬改革,符合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殡葬改革代表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是树立文明节俭新风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标志;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各级民政部门要根据新形势,深刻理解殡葬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充分认识殡葬改革对於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锐意进取。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支援,加大协调、宣传力度,始终坚持以实现群众殡葬改革愿望、满足群众丧葬需求、维护群众殡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深化殡葬改革,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殡葬改革上水准,人民群众得实惠。

深化殡葬改革的总体要求

第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坚定不移地推动殡葬改革,完善殡葬服务体系,建立殡葬救助保障制度,理顺殡葬管理体制,促进殡葬科技进步,树立殡葬改革新风,加强殡葬行业监管,发挥殡葬改革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把深化殡葬改革与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殡葬权益结合起来,实现基本殡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殡葬事业科学发展,开展殡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把殡葬管理与服务、改革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殡葬改革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理顺关系,提高政府殡葬管理、殡葬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准。对基本殡葬服务,政府要加大投入。对其他选择性殡葬服务,注重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

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正确处理行政与事业、服务与经营的关系,充分发挥公益性殡葬事业单位在提供基本殡葬服务、保障群众殡葬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管理与经营分开、监督与经办分离,实现殡葬服务经营的公平、诚信,殡葬管理监督的公开、公正。

统筹兼顾,分类指导。注重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不断完善殡葬改革政策措施,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

第三主要目标。遏制一些地区火化率下滑和乱埋乱葬的问题。通过积极推动和倡导,节地葬法和不保留骨灰逐步被群众接受。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殡葬服务网路、殡葬救助保障制度、殡葬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实现殡葬服务优质化,殡葬管理规范化,殡葬改革有序化,骨灰处理生态化,殡葬习俗文明化,殡葬设施现代化。

第四、主要任务。

坚持推行火葬,创新骨灰安葬方式。科学确定火葬区域和范围,根据人口密度、交通状况、设施配置和群众接受程度,逐步扩大火葬区。继续巩固提高火化率,推广节地葬法,着力治理“装棺二次葬”,倡导不保留骨灰,实现骨灰安葬多样化,降低占地安葬比例。

积极改革土葬,依法管理殡葬活动。不具备火葬条件的地方,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移风易俗,积极参与土葬改革,治理乱埋乱葬,逐步缩小土葬区。严格限制墓葬用地,尽可能选择荒山瘠地实行遗体相对集中安葬,推广不留坟头的遗体安葬方式。

改善殡葬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和强化政府对殡葬事业的投入机制,完善殡葬服务设施,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殡葬服务网路。重点加强城乡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建设,更新改造落後火化设施设备。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殡葬需求,节约殡葬用地,减少环境污染。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开展诚信、优质服务。

规范公墓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制定完善公墓建设规划,从严审批经营性公墓。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坚决取缔非法公墓,纠正违规建设公墓,加强对公墓经营行为的监管,防止炒买炒卖,加大对豪华墓地的治理力度。

减轻群众负担,实现基本服务均等化。合理界定政府基本殡葬服务和市场选择性殡葬服务范围,严格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平抑殡葬服务和丧葬用品价格。大力推行惠民殡葬政策,逐步建立以重点救助对象基本殡葬服务减免为基础,其他多种形式殡葬救助为补充,基本殡葬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殡葬救助保障制度。

树立文明新风,促进殡葬事业发展。大力倡导殡葬新观念、新风尚,弘扬先进殡葬文化,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引导群众破除丧葬陋俗,树立殡葬改革新风。加强殡葬理论和殡葬文化研究,推进殡葬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促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

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殡葬改革

第一、制定完善殡葬事业发展规划。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和国家、地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制定完善殡葬事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殡葬改革发展的具体目标和任务,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方法步骤。根据人口、耕地、交通、生态等情况,科学划分火葬区和土葬改革区,合理确定殡葬设施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统筹考虑殡葬设备配置标准,严格控制经营性公墓。

按照殡葬法规政策,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严格依法行政,建立完善殡葬执法机构和执法机制。在火葬区坚持实行火化,确保火化率稳步上升;强化骨灰管理,推行骨灰安葬备案制;积极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鼓励倡导深埋、撒散、海葬等不保留骨灰方式,推动绿色殡葬。在土葬区坚持因地制宜,逐步推进殡葬改革,教育引导群众摒弃水泥、石材建坟,保护生态环境;完善殡仪服务设施,加强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避免乱埋乱葬。新实行火葬的地区,要坚持循序渐进,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注意方式方法,积极、有步骤地实行火葬。

第二、提高殡葬服务水准。要进一步优化殡葬服务内容、程式和标准,完善便民惠民的殡葬服务网路,逐步形成基本殡葬服务为主体、选择性殡葬服务为补充的服务格局。遗体接运、存放、火化和骨灰寄存作为基本殡葬服务项目,由公益性殡葬服务单位提供,并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准和需求状况,适当增加基本殡葬服务内容。对选择性殡葬服务,包括遗体整容、防腐、告别、骨灰安葬、丧葬用品及其他殡葬特需服务,建立行业规范,实行自愿选择,公平协商,市场运作,政府监管。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实行遗体火化服务与其他殡葬服务分开。火葬场主要承担遗体火化服务,殡仪馆主要提供悼念、告别等服务。

政府举办的殡仪馆、火葬场、骨灰堂等殡葬服务事业单位,要牢固树立为民便民利民意识,大力开展“一站式”服务和便民服务。要严格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带头降低市场调节价,发挥平抑物价的作用,规范殡葬服务收费项目,保证同类殡葬用品价格不高於市场价,中低价位殡葬用品足量供应,不得捆绑、强迫或误导消费。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品质,建立以岗位责任与绩效考核为基础的综合评价制度,实行服务问责制。

第三、加强公墓管理。按照相关要求,进一步强化公墓建设经营的审批管理,从严审批经营性公墓。未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徵收手续的,不得许可建设经营性公墓。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完善的地区,要认真研究经营性公墓控制机制,除纳入规划的外,原则上不再许可建设经营性公墓或扩大既有公墓占地面积。积极发展城乡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满足群众骨灰安放需要。未经批准,任何形式的公益性公墓不得转为经营性公墓。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加强对公墓的依法管理,重点强化年检制度和日常监管。严防炒买炒卖,除可向夫妻健在一方、高龄老人、危重病人预售(租)确保自用外,公墓经营者必须严格凭死亡证明或火化证明出售(租)墓穴或骨灰存放格位,不得出售(租)超面积、豪华墓穴,不得炒买炒卖墓穴或骨灰存放格位。要规范墓穴续租,研究公墓使用年限,提高公墓容积率,加大殡葬用地的回圈利用。城乡骨灰堂必须坚持公益原则,按照政府定价或成本价收取骨灰存放费用。积极推广墓碑小型化、艺术化、多样化。

第四、推行惠民殡葬政策。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争取政府出台惠民殡葬政策,加快建立和完善殡葬救助保障制度。对生前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员,由政府免除遗体接运、存放、火化和骨灰寄存等基本殡葬服务费用。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有条件的地区,可从重点救助对象起步,逐步扩展到向辖区所有居民提供免费基本殡葬服务,实行政府埋单。对节地葬法或不保留骨灰的,以及土葬改革区自愿火化的,实行政府奖励、补贴,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殡葬救助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殡葬事业公共投入和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基本殡葬服务设施设备,特别是火化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城乡骨灰堂的公共投入力度。将殡葬事业经费纳入地方预算,不断增强政府提供基本殡葬服务的能力。将农村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规划,给予必要的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援。福利彩票公益金可用於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殡葬救助保障和设施设备建设。

第五、理顺殡葬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在殡葬改革、殡葬管理、殡葬服务、殡葬价格和丧葬用品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工作职责,形成政府领导、民政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民政部门主要承担推进殡葬改革、加强殡葬管理、监督殡葬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制止乱埋乱葬,加强市场监管。从有利於殡葬改革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各级民政行政机关要逐步与经营性公墓和其他殡葬服务企业脱钩。今後,民政行政机关不再作为发起人或投资人,参与经营性公墓和其他殡葬服务企业的建设经营,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在经营性公墓和其他殡葬服务企业任职或兼职,不得以任何形式从中获取利益。

殡葬管理事业单位,要切实履行殡葬管理职能,认真开展殡葬执法,不得从事殡葬经营活动,不应向殡葬服务单位和企业收取任何管理费用,在人、财、物等方面逐步与殡葬服务单位和企业脱钩。殡葬服务事业单位要将基本殡葬服务和选择性殡葬服务项目逐步分离,选择性殡葬服务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对社会资本建设的具有基本殡葬服务功能的殡仪馆,可以采取政府赎买方式,转为殡葬服务事业单位。

第六、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要紧紧依靠群众,充分相信群众,广泛发动群众,认识和把握殡葬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积极探索和推广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缅怀先人、慎终追远的愿望和需求,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殡葬习俗和文化形式,充分培育、挖掘和保护群众中蕴藏的主动实行殡葬改革的愿望和要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殡葬改革的自觉性。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行业协会、村(居)委会、红白理事会的作用,以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向人民群众宣传实行殡葬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展殡葬宣传进社区活动。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殡葬改革,倡导文明新风。

第七、促进殡葬改革创新。积极整合殡葬资源,促进殡葬改革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提高推进殡葬改革的能力,重点解决殡葬基础理论、技术进步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要重视殡葬理论研究,加快研究步伐,以理论研究成果指导殡葬改革实践。实施殡葬科技攻关,推广环保殡葬产品,特别是节能减排殡葬设备和可降解骨灰盒、棺柩。加强对殡葬设施、产品、服务等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环境监测、治理与评价,实行环境品质认证制度。开展殡葬从业人员职业培训、考核、鉴定,探索建立殡葬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加强殡葬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殡葬职工整体素质和能力。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大力开展殡葬改革示范活动,以点带面,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殡葬改革和发展模式。

第八、加强殡葬监管和行风建设。制定公平公正的行业政策,规范社会资本举办殡葬服务单位的准入条件,提高从业资质,探索建立殡葬行业准入制度。加强殡葬服务、骨灰安放、土葬改革、移风易俗、清明祭扫等工作的监督管理。民政部门要按照社会组织管理的要求,加强指导,切实发挥殡葬协会作用,支援殡葬协会等社会组织及其会员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自身素质,承担公益责任。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认真落实责任制,切实加强殡葬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坚持把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作为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殡葬工作统筹安排,共同推进。重点治理殡葬乱收费,坚决纠正利用行业特殊性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和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教育殡葬系统干部职工增强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弘扬优良作风。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典型案件要严肃查处,公开曝光。

第九、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民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殡葬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推进殡葬改革不动摇,加快殡葬事业发展不停步,提高殡葬服务水准不松劲。要切实加强领导,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考评体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带头调查研究,定期听取工作汇报,作出部署,狠抓落实,重点解决殡葬难点、热点问题。要关心、支援殡葬工作和殡葬职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革异同各地殡葬改革情况不同,发展各异。各级民政部门要敏于观察形势,善於把握重点,勤於积小成大。要勇於探索,敢於创新,以维护群众殡葬权益为宗旨,以推动殡葬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提高殡葬服务水准为抓手,以完善殡葬管理体制为保障,不断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殡葬好处其好处在于:

第一,实行遗体火葬,改革土葬,减少殡葬用地,节约自然资源,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清理限定区域内的散葬坟,实行集中到公墓、骨灰楼(堂)安置,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投资环境。通过加强管理,还可减少因拜祭引起的山火,保护山林。

第三,破除丧葬旧俗和封建迷信,实行葬法与葬礼的改革,采取不占地或少占地的骨灰处理方式,有利于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简化丧事,减轻群众办丧负担,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第四,一般人对于棺材会有恐惧感,如果火葬就可以避免了。

《殡葬》内容加强殡葬管理,促进殡葬改革,是构建和谐甘棠、建设富民强镇新甘棠的需要。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指出:“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我镇推行以提高火化率、清理乱埋乱葬、加强骨灰管理、革新葬礼、加快殡仪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殡葬改革。

实施惠民殡葬政策、推行绿色殡葬和殡葬服务标准化是2010年我国殡葬改革的三大重点内容

《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0)》指出,2009年,我国殡葬事业化挑战为机遇,科学发展迈出新步伐,公墓管理实现新突破,平安清明取得新成就,行风建设有了新举措,绿色殡葬取得新进展,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同时也存在着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基本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适应、市场化服务不规范、用品销售市场监管不健全等问题。2010年,殡葬事业将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下,以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契机,在建立殡葬基本服务补贴制度、完善依法监督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加大政府对殡葬服务设施设备建设的投入、加快殡葬服务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殡葬事业单位建设和殡葬技能人才培养、巩固公墓清理整顿和行风建设成果等方面取得新发展。

报告强调,2010年,我国殡葬业要在以下三大领域加大工作力度,力争有所突破:加大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力度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加大实施惠民殡葬政策的力度。2010年,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是全国殡葬改革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各地应当把制定和实施惠民殡葬政策作为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工作重点。原因在于:一是实施殡葬惠民政策是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迫切愿望。长期以来,我国只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职工提供丧葬费补贴,广大农民和无单位人员不享有这一待遇。这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必须加以改革。同时,随着殡葬服务费用的增长,困难群众的丧葬费用负担加重,迫切需要予以必要的减免。惠民殡葬政策入“民生工程”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2010年各级政府工作的大局,中央和地方政府将在事关民生的领域加大投入。以此为契机,把惠民殡葬政策列入当地的“民生工程”,摆上政府的年度工作计划,既丰富了保障民生工作的内容,同时也为惠民殡葬政策的落实提供了财力保证。第三,实施惠民殡葬政策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因此,为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使更多的民众得到政策的实惠,建议加快建立和完善面向城乡困难群众的殡葬基本服务政府补贴制度,因地制宜地探索政府为辖区居民的基本殡葬服务买单的相关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殡葬救助保障体系。大力推行绿色安葬方式在土葬区,要大力推广安徽省土葬改革的经验,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将土葬改革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加大土葬改革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提倡遗体深埋,不留坟头,不占用耕地,着力治理乱埋乱葬现象,确保土葬改革健康有序推进。在农村火化区,要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大执法工作力度,依法治理“装棺二次葬”。推行花葬、树葬、草坪葬、壁葬、海葬等绿色葬法,是世界性的殡葬改革发展方向,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由传统墓葬向花葬、树葬、草坪葬、壁葬等环保葬法转变。在我国,上述新葬法还不为人们所接受,处在试验推介阶段。2010年,要研究制定倡导、鼓励、扶持新葬法的政策,研究制定相应的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因地制宜地推广花葬、树葬、草坪葬、壁葬等少占地或不占地的新葬法。建立标准宣传贯彻监督机制殡葬行业是高科技含行业,必须有相应的标准化体系来规范和制约。目前,我国殡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处在起步阶段。总体情况是:标准的制定取得了较大进展,标准的实施进展缓慢,标准的宣传贯彻监督机制尚未建立。由此造成殡葬行业执行标准不力甚至有标准不执行的情况比较普遍,直接制约了殡葬行业的科技进步。2010年,要着重就建立殡葬技术标准宣传贯彻监督机制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建立这一机制的对策建议,为建立殡葬行业标准宣贯监督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殡葬园林历史文化的载体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的发展印证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兴衰。不同历史时代其文化迥异,反映在园林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园林由于受到当时文化思潮和审美情趣的影响,表现了不同的园林风格和造景手法。作为一种载体,它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中国古代神话中把西王母居住的“瑶池”和黄帝所居的“悬圃”都描绘成景色优美的花园,这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环境,它抒发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中国古典园林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气势宏伟,山水萦回,花木繁茂,建筑华丽厚重”的皇家园林,“小巧玲珑,幽静隐逸,旧时达官贵人可居、可憩、可游”的第宅园林,“隐于深山幽谷之中,香烟缭绕,晨钟暮鼓,诵经阵阵,塔铃声声”的寺观园林,无一不折射出历史的光芒。殡葬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组成部分,同样能折射出一定的殡葬历史文化。

2. 殡葬园林是地域文化的体现中华民族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不但形成了各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园林植物,也造就了不同的人文精神,因而园林也具有了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中国南北园林、中外园林的不同风格就是这种地域文化差异的体现。风格是在自然基础上的文态环境创造,是后天人为的,离不开自然的生态环境。如北方山水以刚劲雄厚的自然风格居多,南方则以青山绿水、秀美柔和的自然风格为主。殡葬园林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社会历史和现实的外化,由视觉形象反映出来并给人以视觉心理感受。观念殡葬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园区的园林建设不能只讲生态而忽视文化,在重视生态环境的同时应与文态建设相结合,使园区建设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园林文态建设”的提出,给殡葬园区园林建设指明方向并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殡葬园林文态建设的含义园林文态与园林生态相对应,是指人文关系所创造的园林空间的表达方式,是园林蕴含的文化内涵。园林是以有植物并可以提供游憩为特征,主要由积淀了如历史、文化等诸多信息内容的不同风景单元及其有机组合为主要构成形式的所谓理想的生活境域。园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综合了历史、哲学、建筑、艺术、文学等多种学科的成就,凝结了人类文明和智慧。中国园林“发于商周成于汉,跃于宋而峰于明清”,从它产生之时就蕴含了人类文化的结晶,而近代、现代园林更是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殡葬园林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从下述三方面加以理解,风俗传统园林民族风格即我们民族文化、时代精神、地方特色以及造园家个性在园林作品中的表现,只有具有民族色彩意义的才能具有国际意义,也才能得到昌盛。民族的文化特性决定着园林民族风格,园林风格的形成主要受制于审美理想、审美机制及表现方法,这些都受到民族思想观念的支配。中国园林既是“伦理园”,又是“自然园”,殡葬园林应该把握住中国传统的殡葬文化,反映出孝道、厚养薄葬等主题,更应该符合当代殡葬改革的精神。

人类生存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区域,所形成的殡葬园林文化必然有所不同,以区域性差别的标准来划分殡葬园林文化总体,就有不同的殡葬园林文化类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使不同区域的人具有不同的殡葬园林认识观,当人类文化之力有了较大的增强之后,在一般的、原有的殡葬园林自然观里又逐渐加入了填补自然观空缺的宗教文化意识观念,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殡葬园林文化的思想意识观念。

殡葬园林是精神文化的寄托中国园林讲究“寄情山水”,将人的精神活动融入园林中,通过对景观的想像、延伸和升华,达到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精神境界的追求,从而产生园林的意境美。

园林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园林艺术是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它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的佛家思想、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以景象这一独特的形式体现、抒发这些朴素的哲学观点和传统思想。

园林文化是人类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满足之后的精神生活的高层次的追求,这种追求(或需求),不仅推动了园林的发展,而且提高了人们的素质。园林的功能,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殡葬园林在完善物质功能的前提下,要着重提高园林的精神功能,以通过这种潜在的精神力量推进殡葬改革。

殡葬园林文态建设的途径园林是物化的精神或精神的物化,园林文化是一种境界文化信息,它通过生境的营造、环境的改造、意境的创造架起物质转化为精神的桥梁。人们到殡葬园区,不是为了获得某种物质,而是为了获得一种精神的信息、物质的文化。只有包含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园林才能享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园林文态建设,就是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园林的文化内涵,营造园林文化气息,使之更具内在的韵味。

传统文化是一个包含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整个时间维度上的开放系统。在当今的殡葬园林建设中,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双重内容:其一是以现存的、定型的殡葬园林文化为核心,对园林景观进行再现和挖掘,旨在沟通人们在园林中的意境感受,陶冶情趣,传播历史文化。其二是使“传统”带着新的现代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在新园林中得以实现。殡葬园区的园林绿化是“形”,而殡葬园林文化是“神”,殡葬园区的园林绿化除了美化环境、改善生态外,更应体现出殡葬特点,通过形神兼备的设计,使其人文特点、行业特点通过绿化的外部表现体现出来。

殡葬园林文化可以借助植物本身的“比德”来传递。例如殡葬园区以教师为主的安葬区,可以配以人性化的桃、李等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任何一种行为都要以一定的思想观念为指导,而任何一种建设行为都在贯彻着一种思想文化观念。殡葬园林建设必须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要在“现代”上做文章,力求新意,既有传统的内涵,又富于时代感。

殡葬园林文态建设途径很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殡葬园林建设要突出“殡葬文化品位”人们总是怀念过去、研究过去并延续着融入人类文化感情的历史文脉而继承文化,殡葬园林除了注重传统的文化品位外,还要与历史遗迹和古树名木等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开发结合起来,将古树名木、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等纳入殡葬园林的系统规划之中,突出园林的历史文化背景,从中汲取灵感,提炼主题,寓传统文化于殡葬园林。

现代园林文化的基点是“创造”,关键是“品位”,我们要在把握园林文化性质的前提下,创造出适应时代特点和人民需要的高水平的精品园林文化。任何空间艺术的问题,其本质都是文化问题,布局、建筑、道路、绿化等都是某一种文化在空间上的投影,都具有相应的文化意义,我们只有认清殡葬园林空间表现出的文化特性,才能把握其文化脉络。园林不是园和林的混合体,而是以植物为主体的艺术境界,其中植物造景艺术是园林文化的核心,山水建筑是构成园林文化的重要因素,园林建筑小品也蕴含着一定的文化意韵。中国园林的植物配置要特别注重植物的物质特性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的文化意蕴。植物的物质特性包括其色、香、形,以及自然声息和光线作用于花草树木而产生的艺术效果,花草树木有斑斓之色彩,馨香之气息,多姿之形态,风拂树叶雨打芭蕉之声,阳光月光下的树木婆娑之影,这一切诉诸感官,给人予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之美。环境中国园林植物不同凡响之处还在于其文化象征意义。“借景生情”或“托物言志”,将人的思想感情寓于园林景观和花草树木中,结合词曲诗赋,产生高于自然景观之外的人生感悟和园林意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植物被认作高尚品质和高洁情操的象征,拟人化了的花草树木皆有情,其文化意蕴深化了植物美。如编篱种菊取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象征着简朴淡泊的生活之道。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兼顾了植物的神形之美,是植物自然美和象征寓意美的艺术组合。另外运用雕塑、园林小品等艺术表现形式可突出主题,让游人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领悟设计者所要表达的文化思想。

2. 殡葬园林建设要突破时空界限。园林是多维空间,而殡葬园林建设更要突破时空界限,将传统的造园理论、造景手法运用于现代园林之中,使人们在殡葬活动或通过对园林的欣赏时联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或故人之情。从规划角度来说,殡葬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是提供一个与殡葬活动相适宜的环境,提高殡葬园区的(商业,文化,生态)价值。

景观设计本质上是在土地上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即在充分认识自然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改造、管理、保护、修复,使自然更宜人。真正的现代化是自然和文化的天人合一,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原有特色,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首先要考虑与周围的景观相融合,分析场地自然形成的过程,如生物、生态条件、土壤条件、周围的山水格局、现状的植被情况等诸多问题;其次要进行系统的自然背景分析,然后再做整体设计分析。

景观设计必须尊重地方文化,因为文化是地方的一个文脉,它是长期与自然适应、人与人之间适应而形成的一整套赋予这块土地的含义。以生态学理论规划造景,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处处从殡葬活动者的角度出发,设计并创造出顺应殡葬活动者情趣、便于殡葬活动的空间。除考虑殡葬功能外,还要考虑到其园林功能,设计出自然化、艺术化的园林环境,创造出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不同活动内容、服务设施完备的殡葬园林。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殡葬园林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突出个性创造的特色即一处环境的规划与其他环境有不同的本质和外部特征,这种特征能为人们生理、心理所认知和感受,具有特定的地方、时代特色,并且与人们生活紧密结合。特色殡葬园林要体现出现代化现代科学的进步,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为造园的革新提供了新的因素,将现代科技和材料融入园林,可展现时代的技术水平和特色。

目前世界上传统材料已有几十万种,而新材料的品种正以每年约5%的速度增长,园林设计者应竭尽所能提高园林的科技含量,引用或开发诸多新技术、新材料武装园林。现代的殡葬园林为人们提供的不应该仅仅是殡葬和观景的功能,而应该运用新技术创造让人们能参与活动的新内容。园林不仅可以采用粉墙黛瓦建设,同样也可以运用玻璃和不锈钢等现代材料来表现。园林的路灯可采用节能、抗老化、防爆的聚酸酯球形灯,光线柔和,造型别致。园路表面可采用强化水泥仿真地坪路面等造园的新兴材料。运用现代的结构手段同样能创造出像古典园林传统木构体系那样灵活多变、渗透流动的空间,各种新装饰材料的质感和色彩也有助于现代园林轻快明朗的性格。

新技艺和新材料在园林建筑的造型、结构、装修等方面也创造了许多的表达手段,如用钢筋混凝土也可作悬挑结构,取得视线开阔,造型简洁的景致,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代替一定量的天然景石构造出假山和山石小品,如园林游廊,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替以往木结构,在形、神、势方面仍能保持着传统游的特色,负起在景观上组景、借景和划分空间的良好作用。在现代造园中,利用科学设备成就也能创造出奇特景观,如人工海涛、人造云雾等,为现代园林增加了富有吸引力的活动项目。

现代光、声技术的发展也大大丰富了新颖园林景致,如各种声控喷泉和水幕所成的美妙声调旋律;利用电子技术把静止的内蕴美的艺术创作变为新颖、活跃、充满动态的“动感雕塑”是把振动原理、闪光照明、回馈控制系统三种技术结合起来创造成的,它能在游客的参与下作出反应,创造出种种不同的视觉形象,五彩缤纷、绚丽夺目的光影变幻和奇妙的投影光束,把人们带入神话般的境界。在水池汀步中设踏泉,当游客脚踏时即会喷水,饶有情趣。空间文化每一个时代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特性,现代高科技文化完全可以体现在殡葬园区的空间文化形态上,殡葬园林设计者应通过殡葬园林环境表达现代高科技文化内容,以独特的空间格局、建筑形象、园林材料等为载体,传递独特的殡葬文化。文化性空间把观赏者内心世界同景观的文化内涵相互交融,使观者真正融于景观之中。景观在形成自己主题文化内容的同时,更兼环境特色,突出强烈的文化氛围。在殡葬园林景观中,要有反映殡葬文化的空间,以体现出殡葬园林特色。

植物种植设计在景观意境以及传统文化意韵的信息传递中有着独特的作用,通过树影、声响、叶色等传递风、月、云等自然的信息,植物材料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可以营造独特的文化、意境空间,例如殡葬园区选用个性较强的常绿针叶树通过种植点的经营进行意境创造,产生静态或半静态空间。

殡葬园林环境的设计既要尊重传统,继承文脉,又要反映时代的特征,有所创新和发展。一是生态性要求景观在功能上维护或不破坏生态平衡,在形式上应和原有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秩序性相一致;二是殡葬园区作为特殊的感情交流场所,其景观应充满人情味并体现地方特色。具有时尚内容的空间环境,往往给观者耳目一新的感受,观者在观赏、品味景观的同时可以体会时代的发展。因此在景观处理、设计手法、空间处理、构筑物材料、植物景观的应用等方面都具有时尚性或超时尚性。

例如殡葬园区的广场,处理景观构成诸要素时,采用极强的时尚性观念,小品采用具有时尚特点的张拉膜亭,并形成不同层次变化的组合;采用的嵌草铺装上点缀造型新颖组合座凳,美国BOSS音箱(形成背景音乐),修剪的流线龙柏组合、蜀桧垂直造型等亦极具时尚性;把地坪看作一张绿色的画纸,在其上用植物材料作立体画,由色彩斑驳的花灌木组合成立体景观,其体态、线条的设计所构成的空间体积可表现出随意和浪漫,其艺术魅力是用大自然提供的植物材料来创作的空间艺术,芳草如茵的底面,色彩斑斓的花丛,伴随着作响的音乐喷泉等等;在边缘设计上,不宜用硬质栏杆或植物树篱分隔,在边缘局部散植灌木花丛,以示空间的分隔,标志着园区的平易亲切。

殡葬园林具有社会美,它通过建筑群、交通网、园林绿地系统等的建设和设置,重新组合了自然空间,形成多种多样的环境,园区环境中自然的、社会的物质文化空间,除了以多姿多彩的动态和静态的形式美展示它们的丰姿之外,还浸润着历史的、现实的、民族的、地区的极其丰厚的文化内涵。殡葬园区环境美的文化,其特征既取决于城市文化的总特征,又具有独特性,现代殡葬园区环境美是自然美、社会美、技术美、艺术美等多因素、多层次的有机融合,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因而现代殡葬园区美文化必然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环境艺术的高度融合,是中国殡葬文化形象的再现。殡葬园林文化具有浓厚的群众性,因此要面向群众,以一种文明、高层次的管理来实现它的功能,要把握文化定位和自身特色,殡葬园区是社会的产物,在建造过程中受历史、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确立各自的文化定位,形成不同的风格和特色,这种文化定位、风格和特色是每个殡葬园区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而要始终把握其文化定位和自身特色。建设前景没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行为。观念就是一种文化,只有“深刻理解园林的文化属性,充分掌握园林的文化内涵,突出强调园林文化的意义和作用”,才能进一步明确“园林绿化是人类渴望自然环境,亲和自然环境的生物属性的文化体,这种文化现象是围绕环境开展的”,我们只有追求园林的完美空间形式,赋予园林建设与管理以浓厚的精神文化色彩和科学技术成分,才能创造出新时代的园林文化。中国已经加入了WTO组织,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正逐步走向世界,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园林肩负着向世界传播文化的重要使命。

中国园林要走向世界,必须牢牢把握民族传统文化特色,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并赋予时代的精神,将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应用于园林建设中,提高园林的科技含量,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深化园林文化内涵,提高园林文化品味,使中国园林这颗东方明珠在世界园林宝库中更加璀璨夺目。殡葬园林作为现代园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园林文态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殡葬工作者的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