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骨下硬结性毛囊炎(suboccipital indurative folliculitis)是好发于枕骨下及项中部的慢性硬结性和瘢痕性皮炎。由金黄葡萄球菌等引起,以毛囊周围炎和结缔组织增生为主要病变故又有毛发部乳头状皮炎、枕部乳头状皮炎、瘢痕疙瘩性毛囊炎、瘢痕疙瘩性痤疮或项部须疮之称。
目录
基本概述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
基本概述初见枕后或项中有多发粟粒大小的红色毛囊性丘疹,丘疹逐渐增大,深部化脓性融合结缔组织增生形成乳头状瘢痕可有瘙痒或疼痛。本病常迁延不愈,需要全身与局部的综合治疗。
病理本病确切病因尚不知,但多数人认为来自金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感染,再加上衣领的摩擦刺激,使毛囊炎不易治愈,炎症继续向毛囊深部及其周围发展,以及机体的特殊反应状态(瘢痕倾向),引起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瘢痕。
主要是异物小体型肉芽肿改变从毛囊炎发展成毛囊周围炎。肥大的结缔组织束和浆细胞浸润代替了被破坏的正常结构。
临床表现本病累及青壮年的后颈部发缘上下,偶然累及头皮其他部位初发损害为位于项中部或枕骨下的、粟粒大小的红色毛囊性丘疹,沿枕后区的发缘横向逐渐扩大、融合,形成不规则的条索片块或成群的大小不等的结节,表面紧张发亮,高低不平,触之甚硬压之偶有少量脓液溢出,为毛囊口被皮脂腺阻塞或黑头阻塞而成。此处毛发脱落稀疏可有几根毛发从一个毛孔成丛穿出,亦可出现小脓疱。损害发展可形成脓肿和充满脓液的窦道,好像头皮的分叶性蜂窝织炎最后形成高低不平的肥厚瘢痕,枕骨下较发缘下多见,病程经过缓慢,常迁延数月或数年。
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一般不难。
鉴别诊断:
与寻常狼疮鉴别,后者有狼疮结节及溃疡,玻片压之呈“苹果酱色”,质地柔软,有探针贯通现象。组织病理检查为真皮浅层结核样结节以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主。
治疗其原则是综合治疗,避免局部刺激。
1.全身治疗
(1)抗生素治疗:采用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注射治疗药敏结果之前,亦可用广谱抗生素
(2)免疫治疗:可使用自家疫苗及多价疫苗注射。
2.局部治疗
(1)早期局部使用抗炎药物,或在丘疹未成熟前拔除患处毛发
(2)X线照射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
(3)物理疗法,如红外线、超短波、紫外线等。
(4)应用止痒杀菌药,外搽氯柳酊。
(5)必要时可进行外科手术切除后再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