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民革命军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国军概述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由中国国民党在1925年效仿当时俄国共产党「以党建校,以校领军」的模式,并参考苏联军事制度后创设。早期国民革命军内部的将领和军官由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所加以培养训练,军队亦效忠国民党,历经北伐、东征、抗战、国共内战等重大军师战役。后来“国民革命军”一称废止,但其简称“国军”一直保留,而直到现在,台湾的许多陆军军旗还保留“国民革命军”的字样。现在的“国军”是“中华民国”台湾地区的武装部队,“中华民国总统”为国军三军统帅,不受任何党派的控制,实行“军队国家化”,全称为“中华民国国军”。

创建至北伐孙中山于1924年在苏联支持下,在广州创立黄埔军校。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名为「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由黄埔军校训练的军官组成的黄埔军校校军为第一军,军长蒋介石。「建国湘军」为第二军,「建国滇军」改为第三军,「建国粤军」为第四军,福军为第五军。初期的国民革命军依照苏联体制,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

1927年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接管位于湖北的英国租界。1926年1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为第六军,军长程潜。3月,改编广西军队为第七军,军长李宗仁。6月,湖南的唐生智参加国民革命,部队改编为第八军。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为八个军约十万人。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政治部副主任。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一军)何应钦/缪斌;(二军)谭延闿/李富春;(三军)朱培德/朱克靖;(四军)李济深/廖乾五;(五军)李福林/李朗如;(六军)程潜/林伯渠;(七军)李宗仁/黄绍竑;(八军)唐生智/刘文岛。

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的四、七、八军分别在湖南、湖北击败了吴佩孚;一、二、三、六军则在江西、江苏一带击败孙传芳及张宗昌。1927年4月26日发生宁汉分裂,北伐一度中断。国民党分裂成左派的武汉及右派的南京两个国民政府。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在南京成立政府,开始进行清党,将共产党人从军队内清除,并且取消国民革命军内党代表及政治部编制。至7月,宁汉复合;蒋介石於8月辞去总司令职。孙传芳乘机发动的反攻被何应钦、李宗仁在龙潭击败。

1928年1月,蒋介石复出。支持北伐的冯玉祥手下的国民联军,及阎锡山手下的北方革命军并入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国军编为第一、二、三、四集团军,分别由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及李宗仁任司令;蒋介石为总司令。至6月,张作霖退出山海关外时被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国军亦进至北京。12月,张学良在关外易帜,北伐宣布成功。

在1928年7月国民政府开始研究裁兵时,属国民革命军名下的军队,有八十四个军约三百个师,共二百二十万人。当中尚未包括东北、四川及云南等地的部队。而且军队质素非常参差,不少是投诚及收编而成。1928至1929年曾开始编遣工作,计划将国民革命军缩编成六十五个师共八十万人,亦有订明国军最高指挥权在国民政府。但不久国民党内实力军人即互以兵戎相见,先后发生蒋桂战争(参看李宗仁)、中原大战等多场国民党内内战,加上对共产党围剿及用兵,编遣计划及军队国家化的计划遂无疾而终。

革命军抗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军大幅扩编。在民族团结下,原来共产党的红军亦被编入为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及新四军。至1945年,国军共有120个军、354个师,此外尚有独立旅、独立团等。据统计,八年抗战中,国军中陆军阵亡将士三百万人以上,当中将级军官已超过二百名,中下级军官更大幅伤亡。此外,抗战期间国军亦首次离开中国,组成远征军, 到缅甸与英印军共同作战,且亦屡有胜果,在抗战同时为响应蒋介石“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在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也曾组建青年军,但由于对日抗战结束,所以青年军并未实际上战场。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目的北伐是中华民国自民国十五年(1926年)至十七年(1928年),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使得中国大陆统一在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之国民政府旗下。北伐正式起始於1926年7月9日蒋中正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誓师北伐;完成於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改悬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以广东及广西为基地,先后击败以吴佩孚,孙传芳,张宗昌为主力的北洋军阀,之后取得原属北洋军的冯玉祥、阎锡山等人的加入,最后张作霖退出山海关外,张学良在东北宣布效忠而宣布成功。国民政府的北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两广开始,从南向北统一全国的例子,虽然它所达成的统一在很多方面来说都只是属於形式上的。

1926年北伐开始时,国共两党仍处於合作状态,直至1927年4月。当时在南京的蒋介石跟在武汉的汪精卫出现分裂(称宁汉分裂):蒋介石在4月12日起在上海等地进行「清党」(中国大陆称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搜捕并处决共产党员。同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进行清共,宁汉合流。自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共产党於8月1日发动南昌暴动(中国大陆称为「南昌起义」),成立属於自己的武装部队。

1923年孙中山在滇桂粤各军的支持下再次回粤执政,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府,并就大元帅职。孙将各军一律改称讨贼军,其中将在粤的外省部队编为国防军,直属大元帅指挥,归附帅府的粤军编为地方军。待平定沈鸿英及再平陈炯明后,又将讨贼军改称建国军,并加委了建国粤、滇、桂、湘、赣、鄂、川、山陕、奉等军总司令,其中只有粤、滇、桂、湘等军尚可使用,内部编制以师、旅为主。其余各军或规模很小,甚至只有空架子,或在远域他省。1928年两广统一后,建国既各军与新兴的黄埔校军统一组建为国民革命军第1-6军,广西的定桂讨贼军改编为第7军(军辖二团制的旅),以上成为北伐前夕的七个军。

国共内战至国府迁台在美国的斡旋下,国民党与共产党在1946年2月在重庆签署《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方案规定在12个月内将中国的军队减为108个师,90个师为国民党部队,18个师为共产党。之后再在六个月缩编为国民党50个师,共产党10个师。但是整军尚在开始阶段时,两党已在同年6月再次开战。1947年起,各地共军放弃国军称谓,改称「人民解放军」。随后国军在中国大陆被解放军所败,国民革命军在中国大陆的历史亦告一段落。

国军总体评价国民革命军,在大革命时期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革命军队,是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坚实力量;4.12“清党”之后,国军二次北伐统一全中国,成为维护国民党政府反动统治,镇压人民群众的反动军队;对日抗战中,国军作出巨大牺牲,成为抗战的主力军,中共军队名义上也成为国军的一部分,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国军由于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已经腐败透顶,最终溃退台湾;国府迁台后,国军成为台湾地区武装,但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国军序列

1926年7月(北伐战争时)国民革命军序列

总司令 蒋介石(蒋中正);军事总顾问 加伦;总参谋长 李济深;总参谋次长白崇禧;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总政治部顾问 铁罗尼

第一军:军长 何应钦;党代表 缪斌;顾问 切列巴诺夫

第二军:军长谭延闓;党代表汪精卫(未到职);副党代表 李富春;顾问 预不罗甫斯基

第三军:军长 朱培德;党代表 朱克靖;顾问 马赤意利克

第四军:军长 李济深(兼);党代表廖乾吾;顾问 巴罗

第五军:军长李福林;副党代表李朗如;顾问 叶林

第六军:军长 程潜;副党代表林伯渠

第七军:军长 李宗仁;党代表 黄绍竑;顾问 予金

第八军:军长 唐生智;党代表刘文岛;顾问 奥依尼其

1937年8月20日(抗战初期)国民革命军序列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蒋中正;参谋总长 程潜;副参谋总长 白崇禧

第一战区(辖区:平汉、津浦两铁路线,共26个师又6个旅。)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

第一集团军 总司令宋哲元;

第二集团军 总司令刘峙;

第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卫立煌

第二战区(辖区:晋、察、绥,共13个师又16个旅。)

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六集团军 总司令杨爱源;

第七集团军 总司令傅作义;

预备军 总司令 阎锡山(兼)

第三战区(辖区:江、浙,共18个师又7个旅。)

司令长官:冯玉祥

第八集团军 总司令张发奎;

第九集团军 总司令张治中;

第十集团军 总司令刘建绪;

第十五集团军 总司令陈诚

第四战区(辖区:闽、粤,共13个师又3个旅。)

司令长官:何应钦

第四集团军 总司令蒋鼎文;

第十二集团军 总司令余汉谋

第五战区(辖区:鲁,共18个 师又1个旅。)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后由李宗仁调任

第三集团军 总司令韩复榘;

第五集团军 总司令顾祝同

直属部队

第一预备队 司令长官 李宗仁;

第二预备队 司令长官刘湘;

第三预备队 司令长官龙云;

第四预备队 司令长官何成濬;

第十七集团军 司令长官马鸿逵;

第十八集团军 司令长官朱德;

骑兵第二军 军长何柱国

空军 (共九个大队,各式飞机305架)

总司令 蒋中正(兼);前敌总指挥周至柔

海军 (各种舰艇共66艘,总排水量五万九千余吨)

总司令陈绍宽

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序列一

(1938年1月)

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程潜

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

兵力:共辖25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骑兵师

第21集团军 司令官商震,下辖:第32军 军长商震(兼),骑兵第14旅 旅长张占魁

第1集团军 司令官宋哲元,下辖:第53军军长万福麟,第77军 军长冯治安,第181师师长石友三,第17师 师长赵寿山,骑兵第3军 军长郑大章

第68军 军长刘汝明(直属),第92军军长李仙洲(直属),第106师 师长沈克(直属),第118师 师长张砚田(直属),新编第8 师 师长蒋在珍(直属),新编第35师 师长王劲哉(直属),骑兵第4师 师长王奇峰(直属)

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方面

兵力: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

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下辖:第3军 军长曾万钟,第9军 军长郭寄峤,第14军 军长李默庵,第93军 军长刘堪,第15军 军长刘茂恩,第17军 军长高桂滋,第19军 军长王靖国,第47军 军长李家钰,第61军 军长陈长捷,第14军团军团长冯钦哉

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下辖:第35军军长傅作义(兼),新编第2师 师长金宪章,骑兵第1军 军长赵承绶,骑兵第2军 军长何柱国,

第18集团军 总指挥朱德

第66师 师长杜春沂(直属),第71师 师长郭宗汾(直属),第33军 军长孙楚(直属),第34军 军长杨澄源(直属)

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地区:苏浙方面

兵力:共辖24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

第10集团军 司令官刘建绪,下辖:第28军 军长陶广,第70军 军长李觉,第79师 师长陈安宝,暂编第13旅 旅长杨永清

第19集团军 司令官罗卓英,下辖:第4军军长吴奇伟,第18军 军长罗卓英(兼),第79军 军长夏楚中,第25军 军长万耀煌,第73 军 军长王东原

第23集团军 司令官唐式遵,下辖:第21军 军长唐式遵(兼)

第28集团军 司令官潘文华

第23军 军长潘文华(兼)

新编第4军 军长叶挺(直属),独立第6旅 旅长周志群(直属)

宁波守备 司令王皓南,辖第194师 师长陈德法

温台守备 司令徐旨乾,辖暂编第12旅 旅长李国钧

游击总司令黄绍雄

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何应钦(兼)

作战地区:两广方面

兵力:共辖9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

第12集团军 司令官余汉谋,下辖:第62军 军长张达,第63军 军长张瑞贵,第64军 军长李汉魂,第65军 军长李振球,独立第9旅 旅 长李振良,独立第20旅 旅长陈勉吾

第8军团 军团长夏威,

虎门要塞 司令陈策

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李宗仁

作战地区:津浦线方面

兵力: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

第3集团军 司令官于学忠,下辖:第51军军长于学忠(兼),第12军 军长孙桐萱,第55军军长曹福休,第56军 军长谷良民

第11集团军 司令官李品仙,下辖:第31军 军长韦云淞

第21集团军 司令官廖磊,下辖:第7军 军长周祖晃,第48军 军长廖磊(兼)

第22集团军 司令官邓锡侯,下辖:第41军 军长孙震,第45军 军长邓锡侯(兼)

第24集团军 司令官顾祝同(兼),下辖:第57军 军长缪溦流

第27集团军 司令官杨森

第3军团 军团长庞炳勋

第59军 军长张自忠

海军陆战队

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副司令长官:朱绍良

作战地区:甘宁青方面

兵力:共辖5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5个骑兵师,4个骑兵旅

第17集团军 司令官马鸿逵,下辖:第81军 军长马鸿宾,第168师 师长马鸿逵(兼),骑兵第1旅 旅长马光宗,骑兵第10旅 旅长马全忠,宁夏警备第1旅 旅长马宝琳,宁夏警备第2旅 旅长马得贵

第80军 军长孔令恂

第82军 军长马步芳

骑兵第5军 军长马步青

第191师 师长杨德亮

挺进军 司令马占山

武汉卫戍司令部

总司令:陈诚

兵力:共辖14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

第2军 军长李延平,第49军 军长刘多荃,第54军 军长霍揆章,第60军 军长卢汉,第75军 军长周磊,第13师 师长吴良琛,第57师 师长施中诚,第77师 师长彭位仁,江防总司令刘兴,海军陆战队

西安行营

主任:蒋鼎文

兵力:共辖12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

第11军团 军团长毛炳文,下辖:第37军 军长毛炳文(兼),第43师 师长周祥初

第17军团 军团长胡宗南,下辖:第1军胡宗南(兼),第8军 军长黄杰

第21军团 军团长邓宝珊

第38军 军长孙蔚如

第46军 军长樊崧甫

第86师 师长高双成

第165师 师长鲁大昌

暂编骑兵第1师(直属)

骑兵第6军 军长阎炳岳(直属)

闽绥靖公署

主任:陈仪

兵力:共辖2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

第75师 师长宋天才

第80师 师长陈琪

福建保安第1旅 旅长陈佩玉

福建保安第2旅 旅长李树棠

福建保安第3旅 旅长赵琳

海军陆战队第2旅

军委会直辖兵团

兵力:共辖17个步兵师

第20军团 军团长汤恩伯,下辖:第13军军长汤恩伯(兼),第52军 军长关麟征,第85军军长王仲廉

第2集团军 司令官孙连仲,下辖:第30军军长田镇南,第42军 军长冯安邦

第8集团军 司令官张发奎,下辖:第36师 师长蒋伏生,第50师 师长成光耀,第92师 师长黄国栋,第93师 师长甘丽初,第167师 师长薛蔚英

第26集团军 司令官徐源泉,下辖:第10军军长徐源泉(兼),第87军 军长刘膺古

国民革命军序列二

(1938年11月)

第一战区(辖区 豫省及安徽之一部)

司令长官 卫立煌

第二战区(辖区 山西及陕西之一部)

司令长官 阎锡山

第三战区(辖区 苏南皖南浙闽两省)

司令长官 顾祝同

第四战区(辖区 两广方面)

司令长官 张发奎

第五战区(辖区 皖西鄂北豫南方面)

司令长官 李宗仁

第八战区(辖区 甘宁青及绥远方面)

司令长官 朱绍良

第九战区(辖区 赣省一部鄂南(长江以南)及湘省)

司令长官 陈 诚薛 岳(代)

第十战区(辖区 陕西方面)

司令长官 蒋鼎文

鲁苏战区(辖区 苏北及山东方面)

总司令 于学忠

冀察战区(辖区 冀察文面)

总司令鹿钟麟

国民革命军序列三

(1944年冬)

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 胡宗南(代)

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 阎锡山

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 顾祝同

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 李宗仁

第六战区

司令长官 孙连仲

第七战区

司令长官 余汉谋

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 朱绍良

第九战区

司令长官 薛岳

第十战区

司令长官 李品仙

冀察战区

总司令高树勋

驻印军

总指挥 萨尔登 副郑洞国

第一方面军

司令官 卢汉

第二方面军

司令官 张发奎

第三方面军

司令官 汤恩伯

第四方面军

司令官王耀武

昆明防守司令部

司令杜聿明

总部直辖部队

地方绥靖部队

军委会直辖部队

1939年4月(抗战相持阶段)国民革命军序列

第一战区(辖区:河南、安徽两省北部,共12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

司令长官:卫立煌

第二集团军 总司令 孙连仲;

第三集团军 总司令 孙桐萱;

豫北自卫军 总司令朱怀冰

第二战区(辖区:山西全部、陕西东北部,共32个步兵师14个步兵旅5个骑兵师3个骑兵旅。)

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 卫立煌(代);

第四集团军 总司令 孙蔚如;

第五集团军 总司令 曾万钟;

第六集团军 总司令 杨爱源;

第七集团军 总司令 赵承绶;

第八集团军 总司令孙楚;

第十三集团军 总司令 王靖国;

第十八集团军 总司令 朱德;

晋陕绥边区军 总司令 邓宝珊;

战区直辖部队 总司令 张励生

第三战区(辖区:浙江、福建全部,江苏、安徽南部,共22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

司令长官:顾祝同

闽绥靖区兼第二十五集团军 主任兼总司令 陈仪;

第十集团军 总司令 刘建绪;

第三十二集团军 总司令上官云相;

第二十三集团军 总司令 唐式遵;

第四战区(辖区:广东、广西全部,共18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张发奎(代)

第十六集团军 总司令 夏威;

第十二集团军 总司令 余汉谋;

第五战区(辖区:安徽西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共28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

司令长官:李宗仁

第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李品仙;

第二十二集团军 总司令 孙震;

第二十九集团军 总司令王缵绪;

第三十三集团军 总司令 张自忠;

长江上游江防司令部 司令郭忏;

战区直辖部队

第八战区(辖区:绥远、宁夏、甘肃、青海,共6个步兵师9个步兵旅4个骑兵师4个骑兵旅。)

司令长官:朱绍良

第十七集团军 总司令 马鸿逵;

傅作义部队 总司令 傅作义;

东路部队 总指挥 鲁大昌;

第九战区(辖区:湖北南部、江西西部、湖南全部,共52个步兵师。)

司令长官:陈诚

第一集团军 总司令 卢汉;

第九集团军 总司令 吴奇伟;

第十九集团军 总司令 罗卓英;

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 商震;

第二十七集团军 总司令 杨森;

第三十集团军 总司令王陵基;

第三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汤恩伯;

湘鄂赣边区游击总指挥部 总指挥 樊松甫

第十战区(辖区:陕西,共9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

司令长官:蒋鼎文

第三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 蒋鼎文(兼);

第十六军

鲁苏战区(辖区:江苏北部、山东全部,共7个步兵师。)

总司令 于学忠

冀察战区(辖区:河北、察哈尔,共5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

总司令 鹿钟麟

军委会直属部队:第一、五、三十一、三十六、七十一、九十九等军。

重庆卫戌总司令部 总司令 刘峙。

(注:1940年7月,战斗序列再作调整,共计268个步兵师、44个步兵旅、12个骑兵师、8个骑兵旅)

1945年1月(抗战反攻阶段)国民革命军序列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蒋中正;参谋总长 何应钦;副参谋总长 程潜、白崇禧

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 胡宗南(代)

第四集团军 总司令 孙蔚如;

第二十八集团军 总司令 李仙洲;

第三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王仲廉;

第三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李文;

第三十七集团军 总司令丁德隆;

第三十八集团军 总司令董钊;

商南指挥所 主任 郭寄峤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 阎锡山

第六集团军 总司令 杨爱源;

第七集团军 总司令 赵承绶;

第八集团军 总司令 孙楚;

第十三集团军 总司令 王靖国;

第十八集团军 总司令 朱德;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 顾祝同

第二十三集团军 总司令 唐式遵;

第二十五集团军 总司令 李觉;

第三十二集团军 总司令 李默庵;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 张发奎

第十六集团军 总司令 夏威;

第三十五集团军 总司令邓龙光;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 刘峙

第二集团军 总司令 刘汝明;

第二十二集团军 总司令 孙震;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六战区 司令长官 孙连仲

第十集团军 总司令王敬久;

第二十六集团军 总司令 周碞、宋肯堂;

第三十三集团军 总司令冯治安

长江上游江防军 总司令 吴奇伟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七战区 司令长官 余汉谋

第十二集团军 总司令 余汉谋;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 朱绍良

第三集团军 总司令赵寿山

第十七集团军 总司令 马鸿逵;

第二十九集团军 总司令李铁军;

第四十集团军 总司令 马步芳

傅作义部队 总司令 傅作义

晋陕绥边区部队 总司令 邓宝珊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九战区 司令长官 薛岳

第一集团军 总司令孙渡(副);

第三十集团军 总司令王陵基;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十战区 司令长官 李品仙

第二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李品仙(兼);

第十五集团军 总司令 何柱国;

第十九集团军 总司令陈大庆;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冀察战区 总司令 高树勋 新编第八军

昆明行营 主任 龙云

驻印军 总指挥 萨尔登 新编第一军 直属及特种部队

重庆卫戌部队 总司令 刘峙 第十四军等

军委会直属部队 第六十九、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九军等。

绥靖部队

川康边防 总指挥刘文辉;

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 主任 潘文华

川康绥靖公署 主任 邓锡侯

广西绥靖公署 主任 李宗仁

太原绥靖公署 主任 阎锡山

广东绥靖公署 主任 余汉谋

滇黔绥靖公署 主任 龙云

鄂陕甘边区 总司令陈继承

豫省警备司令部 总司令 刘茂恩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 总司令 何应钦(兼) 直辖新编第六军等

远征军 司令长官 卫立煌

第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王杰

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霍揆彰

远征军直辖及特种部队

黔桂湘边区 总司令 汤恩伯

第十集团军 总司令 夏楚中

第二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 王耀武

直属及特种部队

滇越边区 总司令 卢汉

第一集团军 总司令 卢汉(兼)

第五集团军 总司令 杜聿明

第九集团军 总司令 关麟征

第二十七集团军 总司令李玉堂

(上述部队共计115个军,含331个师、23个独立旅)

1946年6月(抗战胜利至内战前)国军序列

国防部 部长 白崇禧

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 何应钦

参谋总长 陈诚

陆军总司令 顾祝同

海军总司令 陈诚(兼)

空军总司令 周至柔

联合后勤总司令黄镇球

东北行营 主任熊式辉

第一绥靖区 司令官 孙渡

第二绥靖区 司令官石觉

第三绥靖区 司令官赵公武

第四绥靖区 司令官廖耀湘

冀东绥靖区 司令官 牟庭芳

直属新编第一军

北平行营 主任 李宗仁

第十一战区 司令长官 孙连仲

第十二战区 司令长官 傅作义

徐州绥靖公署 主任 薛岳

第一绥靖区 司令官 汤恩伯

第二绥靖区 司令官 王耀武

第三绥靖区 司令官 冯治安

第八绥靖区 司令官 夏威

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 阎锡山

第六集团军 总司令 王靖国

第七集团军 总司令 赵承绶

第八集团军 总司令 孙楚

郑州绥靖公署 主任 刘峙

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 胡宗南

第三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王仲廉

第三十七集团军 总司令刘戡

第三十八集团军 总司令 董钊

第四绥靖区 司令官 刘汝明

第五绥靖区 司令官 孙震

西北行营 主任 张治中

第三集团军 总司令 赵寿山

武汉行营 主任 程潜

第六绥靖区 司令官 周碞

第七绥靖区 司令官 王陵基

第十集团军 总司令欧震

第二十七集团军 总司令 李玉堂

衢州绥靖公署 主任 余汉谋

广州行营 主任 张发奎

川黔湘绥靖公署 主任 潘文华

川康绥靖公署 主任 邓锡侯

台湾警备总司令部 司令 陈 仪

云南警备总司令部 司令 霍揆彰

重庆警备总司令部 司令孙元良

重庆行辕 主任 何应钦,张群(代)

西昌行辕 主任贺国光

淞沪警备总司令部 司令李及兰

京沪卫戌总司令部 司令 汤恩伯

历任陆军总司令

姓名 政党 就职时间 离任时间 备注

何应钦 中国国民党 1944年 1946年5月 第壹任

顾祝同 中国国民党 1946年5月 1948年4月

余汉谋 中国国民党 1948年5月 1949年4月

顾祝同 中国国民党 1949年4月 1950年3月

孙立人中国国民党 1950年3月 1954年6月

黄杰 中国国民党 1954年6月 1957年7月

彭孟缉中国国民党 1957年7月 1959年6月

罗列中国国民党 1959年6月 1961年8月

刘安祺中国国民党 1961年8月 1965年8月

高魁元中国国民党 1965年8月 1967年6月

陈大庆 中国国民党 1967年7月 1969年6月

于豪章中国国民党 1969年7月 1975年3月

马安澜中国国民党 1975年3月 1978年3月

郝柏村中国国民党 1978年3月 1981年11月

蒋仲苓中国国民党 1981年11月 1988年6月

黄幸强中国国民党 1988年6月 1991年7月

陈廷宠 中国国民党 1991年7月 1993年7月

李祯林 中国国民党 1993年7月 1996年7月

汤曜明中国国民党 1996年7月 1999年1月

陈镇湘中国国民党 1999年1月 2002年1月

霍守业中国国民党 2002年1月 2006年2月

胡镇埔中国国民党 2006年2月 至今

抗战国军阵亡将领名目对日抗战国民革命军将官阵亡名单(师级以上)

佟麟阁上将(追授)29军副军长 1937年7月28日 北京南苑

赵登禹上将(追授)132师师长 1937年7月28日 北京南苑

郝梦龄上将 9军军长 1937年10月16日 山西忻口

刘家麒中将 54师师长 1937年10月16日 山西忻口

吴克仁中将 67军军长 1937年11月9日 上海松江

高志航空军少将(追授)空军驱逐机司令 1937年11月21日 河南周家口

夏国璋中将 172师副师长 1937年11月21日 浙江湖州吴兴

吴国璋中将 75师副师长 1937年11月26日 浙江湖州

饶国华上将(追授)145师师长 1937年11月30日 安徽广德(自杀)

肖山令中将 宪兵副司令 1937年12月12日 江苏南京

姚中英少将 156师参谋长 1937年12月12日 江苏南京

司徒非少将 160师参谋长 1937年12月12日 江苏南京

刘震东中将 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 1938年2月22日 山东莒县

王铭章上将(追授),122师师长 1938年3月17日 山东藤县

邹绍孟少将 124师参谋长 1938年3月17日 山东藤县

赵渭滨少将 122师参谋长 1938年3月17日 山东藤县

范庭兰少将 豫北别动队第五总队总队长 1938年3月28日 河南修武

刘桂五少将 骑兵第六师师长 1938年4月22日 内蒙黄油干子

周元中将 173师副师长 1938年5月9日 山东蒙城

李必藩中将 23师师长 1938年5月14日 山东菏泽(自杀)

黄启东少将 23师参谋长 1938年5月14日 山东菏泽(自杀)

方叔洪中将 114师师长 1938年6月 山东菏泽冯家场

付忠贵少将 鲁北游击司令 1938年9月23日 山东

冯安邦中将 42军军长 1938年11月3日 湖北襄阳

林英灿少将 152师副师长 1939年1月13日 广东清远

李巩良中将 军训部辎重总监 1939年3月7日 陕西西安

张谞行中将 第一战区副参谋长 1939年3月7日 陕西西安

王禹九少将 79军参谋处长 1939年3月26日 江西高安

陈安保中将 29军军长 1939年5月6日 江西龙里

唐聚五少将 东北游击司令 1939年5月18日 河北迁安

韩炳宸少将 山东第十三区保安副司令 1939年1月9日 山东莱阳

马玉仁中将 江苏第一路游击司令 1940年1月3日 江苏望乡台

丁炳权中将 197师师长 1940年1月25日 江西武宁

郑作民中将 2军副军长 1940年2月3日 广西昆仑

钟毅中将 173师师长 1940年5月9日 湖北苍台(自杀)

张自忠上将(追授) 33集团军总司令 1940年5月16日 湖北南瓜店

张敬少将 33集团军高参 1940年5月16日 湖北南瓜店

戴民权中将 豫南游击第五纵队司令 1940年5月 河南遂平

王竣中将 新27师师长 1941年5月9日 山西台砦

梁希贤少将 新27师副师长 1941年5月9日 山西台寨(自杀)

陈文杞少将 新27师参谋长 1941年5月9日 山西台寨

唐淮源上将 3军军长 1941年5月12日 山西悬山(自杀)

寸性奇中将 12师师长 1941年5月13日 山西毛家湾(自杀)

金崇印少将 17军参谋长 1941年9月16日 山西横水镇

石作衡中将 70师师长 1941年9月6日 山西绛县

赖传湘中将 190师副师长 1941年9月24日 湖南梁家段

朱实夫少将 新3师副师长 1941年9月25日 甘肃

李翰卿中将 57师步兵指挥官 1941年9月27日 江西上高

武士敏中将 98军军长 1941年9月29日 山西东峪

朱世勤中将 暂30师师长 1942年5月4日,山东潘庄

郭子斌少将 暂30师副师长 1942年5月4日 山东潘庄

左权少将 第8路军副总参谋长 1942年 5月25日山西辽县(现左权县)

戴安澜中将 200师师长 1942年5月26日 缅甸茅邦村

王凤山少将 暂45师师长 1942年6月23日 山西张翁村

胡义宾少将 96师副师长 1942年7月 缅甸埋通

张庆澍少将 鲁苏战区高参 1942年8月 山东唐王山

周复中将 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 1943年2月21日 山东城顶山

张少舫少将 113师参谋长 1943年2月21日 山东城顶山

高道先少将 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 1943年5月 山东

江春炎少将 114师参谋长 1943年7月4日 山东邹县

彭士量中将 (追授)暂5师师长 1943年11月15日 湖北石门

许国璋中将 150师师长 1943年11月21日 湖北诹市(自杀)

孙明瑾中将 预10师师长 1943年12月1日 湖南常德

卢广伟少将 骑8师副师长 1944年5月5日 安徽颍上

李家钰上将 36集团军总司令 1944年5月21日 河南秦家坡

陈绍堂少将 104师步兵指挥官 1944年5月21日 河南秦家坡

周鼎铭少将 36集团军副官处长 1944年5月21日 河南秦家坡

王剑岳少将 8师副师长 1944年6月10日 河南灵宝

王甲本中将 79军军长 1944年9月7日 湖南东安

阚维雍中将(追授)131师师长 1944年11月10日 广西桂林(自杀)

陈济恒中将 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 1944年11月10日 广西桂林(自杀)

吕旃蒙少将(追授)31军参谋长 1944年11月10日 广西桂林

齐学启中将 38师副师长 1945年5月13日 缅甸仰光

胡旭盱少将 第三战区第一突击队司令 1945年6月 浙江孝丰

各路军说明第一路军 总指挥陈调元(该路军原为直军齐燮元的苏军、皖军所部)

第二路军 总指挥 刘峙上将(该路军为蒋介石嫡系,顾祝同部)

第三路军 总指挥 韩复榘上将(该路军原为西北军主力,1929年降蒋)

第四路军 总指挥何健上将(该路军原为唐生智湘军,1929年降蒋)

第六路军 总指挥朱绍良上将

第七路军1 总指挥 刘湘上将(该路军为四川地方军阀部队)

第七路军2 总指挥毛维寿上将(原十九路军分化)

第八路军1 总指挥 唐生智上将(原第四路军分化)

第八路军2 总指挥陈济棠上将(该路军为广东地方军阀部队,原李济深旧部)

第八路军3 总指挥 朱德上将 副总指挥彭德怀上将(中共领导的原中国工农红军)

第九路军 总指挥鲁涤平上将(该路军为湖南部队,原谭延闿旧部)

第十路军 总指挥 龙云上将(该路军为云南地方军阀部队,原唐继尧旧部)

第十一路军 总指挥刘镇华上将(该路军为袁世凯年代镇嵩军)

第十二路军 总指挥田颂尧上将(该路军为四川地方军阀部队)

第十三路军 总指挥石友三上将(该路军原为西北军主力,1929年降蒋)

第十四路军1 总指挥 邓锡侯上将(该路军为四川地方军阀部队)

第十四路军2 总指挥 顾祝同上将(该路军为蒋介石嫡系)

第十五路军 总指挥 马鸿逵上将(该路军为北洋军阀时期回族部队)

第十六路军 总指挥 徐源泉上将(该路军原为张宗昌旧部)

第十七路军 总指挥杨虎城上将(该路军原为陕西部队,源出靖国军)

第十八路军1 总指挥毛光翔上将(该路军为贵州地方军阀部队)

第十八路军2 总指挥 陈诚上将(该路军为蒋介石嫡系,而且是王牌)

第十九路军 总指挥蒋光鼐上将(该路军原为广东部队,陈铭枢、李济深旧部)

第二十路军 总指挥张钫上将(该路军为收编万选才、樊钟秀残部后组成)

第二十一路军 总指挥夏斗寅上将(该路军为黎元洪时代鄂军石星川残部)

第二十二路军 总指挥吉鸿昌上将(该路军原为西北军主力,中原大战后降蒋)

第二十五路军 总指挥梁冠英上将(该路军原为西北军主力,中原大战后降蒋)

第二十六路军 总指挥 孙连仲上将(该路军原为西北军主力,中原大战后降蒋)

第二十七路军 总指挥 冯钦哉上将(原十七路军分化)

第二十九路军 总指挥 宋哲元上将(该路军原为西北军主力,中原大战后降张学良,间接降蒋)

退台后军事交流陆军

中华民国陆军军徽

黄埔军校建立时期是借助于苏联人的协助,北伐时期以前与苏联的交流较为密切。

1926年,德国马可斯·包尔(Max Bauer)上校偕同两位军官抵达中国,开启两国之间的正式交流与军事协助。稍后蒋纬国将军前往德国接受军事训练。

抗战前期对外的交流几乎完全中断,直到美国开始协助陆军整建部队,从这个时期开始,美国成为陆军最主要的交流与装备来源国家。

1949年,国共内战失利,转移到台湾之后,民国陆军主要的交流对象还是美国。另外中华民国陆军还提供新加坡陆军星光部队训练场所。

海军

中华民国海军军徽

海军承袭自清朝的传统,与英国的交流较多,其次是日本。到了对日本作战期间,海军几乎全灭,直到抗战胜利之后接收来自日本、英国与美国的舰艇之后才逐渐扩大编制,从此之后的主要交流对象都是美国。

1970年代,自以色列引进天使二型反舰导弹与毒蜂级导弹快艇,并且仿制为雄风一型反舰导弹与海鸥级导弹快艇。

1979年,荷兰RSV造船厂同意出售两艘潜艇,这也是目前中华民国海军主要的水面下作战兵力。

1980年代,海军请中国石油公司出面向德国订购4艘多功能近岸船,其实是猎雷舰。1991年加入服役初期,舰上官兵必须穿着中油的制服,船身漆有CPC OFFSHORE的字眼以掩人耳目。这4艘猎雷舰就是现役中的永丰级。

1990年,法国同意出售6艘拉法叶级巡防舰,也就是现在服役中的康定级。

空军

中华民国空军军徽

建立的初期是聘请意大利的顾问协助,但是意大利顾问的态度与成效无法被航委会接受,后转和美国陆军航空队退役军官陈纳德合作,陈纳德同时也是催生飞虎队的关键人物之一。当中日战争开始之后,为了补充飞机,空军转向苏联寻求支援。苏联提供I-15双翼战斗机与外号“小苍蝇”的I-16单翼战斗机,另外还有SB-3轰炸机以及苏联空军志愿人员参加作战。当德国展开巴巴罗萨作战之后,苏联撤回他们的飞行员而结束这一段合作期。

国府空军在建军开始在装备使用上就与美国有很密切的关系。1932年起南京政府借由军火代理商威廉鲍莱的协助下与美国柯蒂斯-莱特公司合作建立中央飞机制造厂,并开始引进国外零件组装飞机。中华民国空军建军初期所使用的Hawk-II以及Hawk-III型驱逐机皆为美制产品,在1930年代后期因为苏援一度美国战机在军中的比例下降,后由于租借法案之因素,因此国民政府于1941年后又开始大量使用美制机种,因此空军主要的装备来源与训练始终大量依赖美国。抗战结束之后曾经接收过一批由英国设计,加拿大生产的蚊式轰炸机,但是由于不习惯这一批木制结构的机种,以及气候的关系,空军与英国的接触在蚊式轰炸机退役之后也划上休止符。

搬迁到台湾之后,空军的装备与训练来源都是美国,直到1980年代后期法国同意出售60架幻象2000战斗机,才开启短暂的合作经历。

台海周边军事行动国府迁台湾后,引起的军事行动,如下所示:

古宁头战役:1949年10月25日—1949年10月28日

登步岛战役:1949年11月3日—1949年11月5日

海南岛撤退:1950年5月1日

万山群岛海战:1950年5月25日—1950年6月27日

第一次大胆岛战役:1950年7月26日—1950年7月27日

南日岛战役:1952年10月11日—1952年10月15日

东山岛战役:1953年7月15日

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1954年8月—1955年5月

九三炮战:1954年9月3日—1954年9月10日

一江山岛战役:1955年1月18日

大陈岛撤退:1955年2月7日—1955年2月11日

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1958年8月23日—10月上旬

闽江口海战:1958年2月19日

八二三炮战:1958年8月23日—1979年1月1日

第二次大胆岛战役:1958年8月26日

料罗海战:1958年9月2日

第三次台湾海峡危机:1961年4月1日—1965年11月14日

国光计划:1961年4月1日—1972年7月20日

东引海战:1965年3月1日

东山海战:1965年8月6日

乌丘海战:1965年11月13日—1965年11月14日

台湾海峡导弹危机:1995年7月21日—1996年3月23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