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名称:彩鹬
学名:rostratula benghalensi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 1758)
英文名:Greater Painted-snipe
分类:鸻形目、彩鹬科、彩鹬属
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彩鹬科(Rostratulidae)的两种沼泽鸟类。身体和喙似鹬,有明显的斑点,体长约25公分(10吋),体羽褐和白色。孟加拉彩鹬(Rostratula benghalensis)产于东半球,分布自非洲到澳大利亚和日本,眼周有淡黄色「眼镜」。南美的半领彩鹬(Nycticryphes semicollaris)色较深,背具一黄色条纹。两种彩鷸的雌鸟均较雄鸟大,颜色亦较鲜艳。雌鸟向雄鸟求爱,雄鸟承担大部分营巢工作。营巢于地面。孟加拉彩鹬每窝产卵4枚,半领彩鹬产卵2枚。幼雏有绒羽,出壳後很快即能入水。沙锥(snipe)则属于鹬科(Scolopacidae)的鸟类。
描述:体型略小(25厘米)而色彩艳丽的沙锥样涉禽。尾短。雌鸟:头及胸深栗色,眼周白色,顶纹黄色;背及两翼偏绿色,背上具白色的"V"形纹并有白色条带绕肩至白色的下体。雄鸟:体型较雌鸟小而色暗,多具杂斑而少皮黄色,翼覆羽具金色点斑,眼斑黄色。
虹膜-红色;嘴-黄色;脚-近黄色。
叫声:通常无声,但雌鸟求偶时叫声深沉,也作轻柔声。
分布范围:非洲、印度至中国及日本、东南亚、菲律宾、巽他群岛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适宜生境下的区域性常见留鸟和季候鸟,高可至海拔900米。指名亚种繁殖于辽宁南部、河北至华东及长江以南所有地区包括海南岛和台湾。北方鸟群至长江以南地区越冬。漂鸟至西藏南部;在西藏东南部应为留鸟。
习性:栖于沼泽型草地及稻田。行走时尾上下摇动,飞行时双腿下悬如秧鸡。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