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古坟,现叫双古镇,位于荣县西北28公里处。原为荣县上成都挑夫歇脚的幺店子,清乾隆年间逐步发展成集市。双古镇依山傍水,街成丁字形,因修街时从街心挖出两块宋墓石碑,故名双古坟。
双古镇境内,山多、水多、洞多、寨堡多、古老的传说多,是游山玩水的理想胜地。
镇东,万锋狂舞,叠嶂重峦,狮子山和老林口山巍峨壮丽,青翠欲滴,逶迤腾浪,状似屏风。狮子山前高后低,酷似两头俯卧的狮子。面向高石梯的象鼻前面,有一个小小的山丘,丘顶浑圆,活脱脱似和尚脑壳。狮子山山脚两侧,怪石天成,活像狮子半曲的前腿。当地百姓说:这是笑和尚领着两头狮子,向大象顶礼膜拜,故名“双狮拜象”,是踏破铁鞋难觅的天生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镇南,是牛峰山和亮洞山。横空出世的牛峰山,高约800余米,山形卷曲,状似一只头东尾西的卧牛。登山细看,牛头、牛尾、牛角、牛乳、牛眼、牛鼻、牛舌……样样俱全,栩栩如生。奇怪的是:牛乳上各有一泉,大旱不枯;水涝不溢,人称牛奶水。牛尾巴下,也有一股泉水,常年不断,叮咚有声,人称牛尿水。牛峰山南,一山耸峙,状似笔贺。主峰瘦脊处,有一个直径5米许的穿山大圆洞,远远望去,活生生似中秋皓月。因此,人称亮洞山。牛峰山的牛头,恰与亮洞山的山洞遥遥相对,所以,人们美其名曰“犀牛望月”。是名闻遐迩的又一天然奇景。
镇西,是形如巨蟒横亘约5公里的黄茅山。镇北,有仙人山,华阳山,大刀寨等。仙人山上,不仅有许多美丽神奇的神仙传说,而且还有看不厌的仙人遗迹。登山欣赏,你可看到:别有洞天幽趣的仙人洞、横空跨涧的仙人桥、烟迹斑斑的仙人床、栩栩如生的仙人脚印……传说,香火鼎盛时期,从沈家坝到山顶,庙宇多到48座。每逢佛事节日,来此游山 佛的多达数万人。山上,除近代诗人,书法家赵熙诗词、楹联外,还有中共四川省委原宣传部副部长李亚群,解放前避难来到此游览后写的七言绝句:“心事难凭雁字传,振衣千仞瞰人间。荒凉故国垂双泪,倦然书生又一年。岩石杳无仙子迹,河山犹剩夕阳天。流离未敢轻生死,道路漫漫且向前。”
万峰狂舞的双古镇,古寨堡之多,也许要数川南之冠。境内,除闻名遐迩的牛峰寨、石缸寨外,还有三箩寨、大刀寨、平安寨、亮洞山寨和一寨九门的五寨坪。这些古老的军事建筑,几经沧桑,虽然失去了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雄。然而,残垣废壁依旧巍然屹立,似乎在向人们诉说历代兴亡、兵荒马乱的血泪故事。除寨堡外,还有别具洞天幽趣的干龙洞,水龙洞、野鸡洞、仙人洞、石笋洞、打儿洞等。这些天生地成的洞天仙府,常让游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双古镇不仅是游山的最佳去处,而且是玩水的理想胜地。境内,越溪河及其支流,东西纵横,南北交错,状如蛛网。特别是幸福堰,汇聚12条支流的水源于一湖,集雨面积367平方公里,湖面256万平方米,库容400万立方米。地跨威远、仁寿、荣县三县,能灌11500余亩,年发电300万度。库内,可以赛艇泛舟,可以游泳垂钓和开展多种水上体育活动。两岸奇峰如簇,大大小小16座山头。举目远眺,真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画意诗情。
双古坟,因有宋朝两棺古坟而得名。是荣县]经仁寿至成都的通道。最初只是一幺店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于元代初年才形成市井,距荣县县城旭阳镇约一百二十华里,西北邻井研县闹裨 。昔日,双古坟大树参天,荫翳蔽日,近则幽,远则苍。百鸟和鸣,尽得天趣。尤其是白鹤成阵,早出晚归,给当地平添瑞祥之气。明代一位诗人,曾经在此隐居时,常常借咏唐朝诗人刘方平的《月夜》绝句。“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藉以寄情山水、啸傲烟霞,也洋溢出对此地风情的钟爱。
双古坟的街道狭窄,街房建筑尚存明清典式遗风;每逢赶集,乡民接踵擦肩,十分拥挤,农副土特产品的交易额可观,特别是茶叶烟叶海椒等占交易货中的优势地位。
旧社会,江湖艺人多在此留连。如竹琴艺人,手执渔鼓、简板,一人兼唱生、旦、净、丑诸角,以典雅庄重、均衡谐调见长,以潇洒飘逸取悦于听众。现在,这种“道琴”艺术虽已不多见,但此地一般上了年岁的人却还十分留恋其韵味哩。
在军阀混战的“防区”年代,双古坟管理也是刘湘、刘文辉叔侄角逐之地,当地老百姓吃尽了摊捐涨粮的苦头,但凡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对当年刘氏“自家人打自家人”的场面都还记忆犹新。
双古坟一带地势东高西矮,既有高山、陡坡、深谷,也有矮丘、平坝,附近的尖山子海拔八百五十九米,为荣县较高峰之一。双古坟一带的气候特征是春干夏旱、秋雨连绵,适宜桑蚕、茶叶、海椒、叶烟、桐子、棬子、油菜等经济作物生长。
双古坟的工副业从无到有,乡镇企业普遍开花,效益也不错。地下矿藏丰富,有煤、铁、硫磺、石灰右、天然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