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定气是一种确定节气的制度。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为标准,自春分点起算,黄经每隔15°为一个节气。定气的方法是隋代刘焯在隋文帝仁寿四年,即公元604年修订《皇极历》时创造的,但当时定气并未被采用。唐代一行虽然用了定节编排太阳运行表,但在制定历法时仍用了平气。到了清代顺治二年,即公元1645年颁行《时宪历》时,才正式采用定气。

由于太阳在黄道上每天运动快慢不匀,所以节气之间的天数也不一样。冬至前后太阳运动得快些,两节气之间只有14天。夏至前后太阳运动得慢些,两节气之间达16天。节气之间的天数虽然多少不一,但能表示太阳的真实位置,使春分、秋分一定在日夜平分的那一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