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嘴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物种名称:小嘴鸻

学名:Charadrius morinellus

分类:鸻形目、鸻科、鸻属

描述:鸻形目(Charadriiformes)鸻科(Charadriidae)的几种鸟类,尤指欧亚小嘴鸻(Eudromias morinellus)而言。欧亚小嘴鴴上体褐色具斑点,有一条白色宽眼纹。一条窄的白带把灰色的胸部和黄褐色的腹部分开。体长约20公分(8吋)。营巢于冻原以及横跨欧亚东至阿拉斯加西部、南至英国和巴尔干的山地,迁徙到北非和中东。营巢主要由雄鸟负担。有几种鴴属(Charadrius)的鴴,在澳大利亚称为小嘴鴴,新西兰的栗胸鴴(C. obscurus或Pluviorhynchus obscurus)也是如此。有两种小嘴鴴︰茶喉鴴(Oreopholus ruficollis)和棕胸鴴(Zonibyx modestus),见於南美洲南部。澳洲小嘴鴴(Peltohyas australis)是一种走鴴(燕鴴科〔Glareolidae〕),有时亦称为内地小嘴鴴。

中等体型(21厘米)而独具特色的鸻。以宽宽的白色眉纹向后交会于枕部并具狭窄的白色胸带为特征。繁殖羽为喉及上胸灰色,其下的狭窄黑白色横纹将栗色的下胸及两胁与黑色的腹部隔开。雌鸟色彩比雄鸟鲜艳。冬羽黯淡,腹部皮黄,但眉纹及白色胸带仍反差明显。头顶及背杂白色斑点。飞行时侧影胸深而翼长。

虹膜-深褐;嘴-近黑;腿-偏黄。

叫声:告警时作清亮而有节律的weet-weeh叫声,飞行时作深沉的 brroot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北部石楠丛生的地区;冬季南迁至地中海、波斯湾及里海。

分布状况:种群数量稀少。繁殖于新疆西北部准噶尔阿拉图及塔尔巴噶泰山脉,在天山、内蒙古东北部及黑龙江北部有迁徙鸟过境记录。

习性:栖于荒芜山顶及多苔藓的苔原冻土带。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