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路易斯·勒·夏特里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亨利—路易斯·勒·夏特里尔(1850—1936)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先驱者之一。但他本人并不是一位实业家,同工业管理也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一位世界闻名的化学家和冶金学家。他在管理思想上的贡献主要是在法国传播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并把泰罗和法约尔两大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结合起来。

夏特里尔在青年时期先后在罗兰学校 、工艺技术学校 和巴黎矿业学院就读,1878年起在矿业学院教普通化学,1888年起在法兰西学院任矿冶化学教授,1897—1907年期间在法兰西学院任普通化学教授,1907年任矿业总监,1907—1925年期间任巴黎索布纳学院普通化学教授。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受法国政府的委派在军火工厂中工作。

夏特里尔快到50岁时才结识泰罗,但他立即认识到泰罗学说的重要性,并很快成为泰罗的的朋友和支持者。他于1904年创办的有名的《冶金评论》杂志从1909年起刊载泰罗著作的摘要,并讲授如何在工业中应用泰罗学说。这大大有助于泰罗学说在法国的传播和防止其错误应用。在其他有些国家,正是泰罗学说的错误应用阻碍了它的传播。

夏特里尔于1920年创建了在法国传播泰罗学说的“法国组织会议”(“法国科学管理会议”)。1923年和1924年在法国先后召开了两次法国管理大会,他担任第二次大会的主席并率领法国代表团出席1924年,在法约尔的支持下,夏特里尔同弗雷门维尔一起,把“法国组织会议”同法约尔创立的“管理研究中心”合并成立“法国全国组织委员会”。该委员会以后成为法国主要的管理组织之一。他在晚年日益关心于由于机械化而引起的关于人和道德方面的总是。他的最后一篇公开演讲就是讲的技术进步对社会的道德的影响问题。

关于夏特里尔,在哈里·亚瑟·霍普夫写的《管理学家》一书中曾作出如下的述评:“勒·夏特里尔把他关于科学管理的观点概括成这样一句话‘泰罗制就是把组织原则和科学方法应用于每一种工作。’他坚决认为,在纯科学同应用科学之间没有什么分界线;在解决新问题时,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采用科学的态度。他对他的千百个沉重宣讲这个信条的正确性,并用知识把他们武装起来,然后每年把他们输送到实验室和工业界去。这些知识被证明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具有无比的价值。”

夏特里尔于1929年在巴黎举行的第4次国际科学管理大会上被国际科学管理委员会授予金质奖章。他是法国全国组织委员会、泰罗协会(以后改组为管理促进协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名誉会员,法国科学院、法国物理学会等组织的会员,并且是其他一些国家的科学组织的外国会员,并得过好几次奖金。在他去世后的第2年,由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主持举行了一次对他的纪念会。

夏特里尔一生写了11本著作,其中大部分是属于自然科学的,涉及管理的只有以下3本:《科学和工业》、《泰罗主义》、《实验科学的方法》。他关于管理的论文有:《组织的原则》、《我们对泰罗制的探究》、《希望国立学院的沉重熟悉工业中科学管理方法的建议》、《管理中的常识》、《领导者的培训》、《泰罗制》、《工业雇佣问题》、《40小时工作周》等。

21. 叶尔曼斯基

奥·阿·叶尔曼斯基(O.A.Epmah, 1866-1941)俄罗斯人,属于同布尔什维克对立的孟什维克,在1921年以前曾是一个积极的政治活动家,常常和列宁论战。后来,他在从事政治活动的同时,逐渐开始了关于泰罗制的研究。他于1918年发表了《泰罗制》一书,并于1921年脱离了孟什维克,专门从事研究和社会工作。1922年,作为《泰罗制》一书的修订本出版了《科学的劳动组织和泰罗制》一书,从此他转入了深入进行有关经营学总是的研究。以后他相继发表了经营学方面的许多文章和著作,其中包括:《商业企业组织》(1925年),《福特小传》(1925年),《合理化的刻不容缓的任务》(1927年)等。1928年他发表了论述在社会主义经营中应当怎样进行合理化组织问题的《合理化的理论和实践》一书。在他的晚年,于1940年又发表了《斯达汉诺夫运动和期达汉诺夫方法》一书,对当时在苏联广泛开展的斯达汉诺夫运动(即苏联从十月革命起迄今-直在积极进行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代表形式之一——以苏联优秀工人斯达汉诺夫的名字命名)作出了卓越的研究。

科学的劳动组织和泰罗制

对美国“科学管理”创始人泰罗的研究,是叶尔曼斯基一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这一研究的成果集中在他于1922年发表的《科学的劳动组织和泰罗制》一书中。叶尔曼斯基对“泰罗制”作了积极的批判,既揭露了它的强化劳动的企图,又肯定了它的科学性。他对泰罗的工时研究的批判是以下列内容为对象的:以最能干的工人作为计时对象;在最紧张的劳动条件下决定所谓“最佳时间”;缺乏心理学和生理学方面的考察。在这些前提下,“泰罗制”必然是一种“血汗制度”。然而他并没有忽视“泰罗制”中所包含的对生产过程的科学组织的方法,并认为 最佳原则是必须将劳动建立在科学方法之上,从而消除消极方面,与积极方面结合起来。

叶尔曼斯基认为,这种结合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才能实现,因为社会主义本身就意味着完全科学的、彻底的组织化和计划化,高度的节约和经济性,以及生产的所有方面的合理化。《科学的劳动组织和泰罗制》一书的内容包括:生产率和劳动强度,泰罗制的要素,人的劳动,奖励和心理影响,科学组织和“科学管理”,以及实施科学劳动组织的前提。列宁曾对此书给以很很高的评价,称其为“非常有用的好书”,并说:这本书极其详细地叙述了泰罗制,而且更重要的是,既叙述了泰罗制肯定的一面,也叙述了泰罗制否定的一面;同时这本书还提供了关于人这个机器的生理收入和生理支出的基本科学材料。”“无论如何要继续前进并吸取欧美科学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第一等的首要任务。”同时列宁还指出这本书“太厚了”,这妨碍它的普及,并将此称为“白璧微瑕”。可以认为,叶尔曼斯基的这本书发展了列宁有关“泰罗制”的论述,并进一步充实了列宁关于对“泰罗制”论述的内容,为泰罗制在社会主义企业中的应用作了广泛准备,成了19世纪20年代在苏联进行的对科学劳动组织进行广泛研究的重要理论支柱。《科学的劳动组织和泰罗制》一书从出版那一年起到1925年止在莫斯科连续出了4版,1925年还出版了德文译本。

合理化的理论和实践

叶尔曼斯基认为,1922年以后,泰罗主义与科学组织的结合被称之为“合理化”,而“合理化运动”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发展成为强大的运动,所以,阐明这个问题已成为刻不缓的任务了。正是在这种认识之上,叶尔曼斯基继1922年的著作之后,进而于1928年发表了《合理化的理论和实践》一书。

叶尔曼斯基研究“合理化”问题的重点是:是资本主义合理化呢,还是社会主义合理化?他还特别把每个经营合理化问题作为叙述重点。

《合理化的理论和实践》在研究和吸收福特制的基础上积极阐明了社会主义经营合理化的应有状态。叶尔曼斯基在论述这一问题时,特别注重劳动生产率、劳动强度以及全部理论的特点。在该书的第4章“劳动的生产率和劳动强度”中,叶尔曼斯基认为,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处理各种问题,首先需解决的是必须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才能提高生产。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途径,或者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或者是加强劳动强度。当然,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叶尔曼斯基进而论述了所谓“劳动的科学组织原则”,并将这一原则归纳为三点:(1)

通过一切生产要素的最优利用和相互适应,要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2)在保证劳动力的最优利用下,允许也应该把劳动强度提高到生理学上的标准高度;(3)提高劳动强度,就是排除一切不必要的时间间隔和空间间隔,以及在一切生产过程中消灭非生产性劳动的浪费或者缩短这个过程,以最有效的方法来进行生产。以此为基础,他一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经营中的具体的合理化方法,另一方面对资本主义经营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批判。

除了对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问题的论述之外,叶尔曼斯基还在该书中阐述了“秒表法、技术与合理化、实践的合理化原则、合理化的方法、生产机械化、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搬运合理化、流水作业和技术合理化等问题。可以说,该书是19世纪20年代苏联的科学的劳动组织理论方面的一个里程碑,它以最优化原理为基础,吸收了“福特制”中合理生产方面的积极因素,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和原理进行了综合研究。

斯达汉诺夫运动和斯达汉诺夫方法

前面已经介绍过,所谓斯达汉诺夫运动是苏联十月革命后的一种社会劳动竞赛的代表形式,也是从1935年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不太长的一段时间里继续进行的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运动。而斯达汉诺夫方法则是由叶尔曼斯基总结出来的。

1940年,叶尔曼斯基74岁的高龄撰写了《斯达汉诺夫运动和斯达汉诺夫方法》一书,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本著作,翌年他就与世长辞了。叶尔曼斯基说,他作为社会主义竞赛的更高阶段的参加者之一,一方面传达斯达汉诺夫运动者的广泛、丰富的经验,一方面通过对这个运动的方法的分析,预见出人们尚未遇到的问题,以开阔这个运动的参加者——工人和管理人员——的眼界,把他们的思想引向斯达汉诺夫方法的更深更广的方面。叶尔曼斯基认为,阐明在资本主义国家中难以达到的、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可以达到的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无限前景,是十分必要的,而且 明这一点不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而且对于走向共产主主也是必要的。

他通过对斯达汉诺夫运动的分析,以探求作业的合理化组织的原理和方法,从而阐明社会主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斯达汉诺夫运动和斯达汉诺夫方法》一书共分12章:(1)斯达汉诺夫运动的产生;(2)运动的原始阶段;(3)做了多少?怎样做?(4)现行的斯达汉诺夫方法;(5)斯达汉诺夫的重要补充事项;(6)应用斯达汉诺夫方法的成果;(7)斯达汉诺夫的换班部队——连续五日工作周,连续十日工作周;(8)斯达汉诺夫运动中的工人;(9)斯达汉诺夫运动中的工程技术人员;(10)最小抵抗线的若干总结;(11)工程技术人员作用的变化;(12)斯达汉诺夫运动者的稳步前进。全书论述了斯达汉诺夫运动产生的基础,斯达汉诺夫运动中制定定额的标准和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的关系,劳动者应是什么样的人,斯达汉诺夫运动中的劳动方法,最优化原理,等等。

值得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叶尔曼斯基对技术标准和定额原理的阐述。在该书的第二章“运动的原始阶段”中,叶尔曼斯基引用顿巴斯的煤矿工人斯达汉诺夫从1935年8月30日至31日的一个工作日的记录。他从这一记录开始,对优秀工人的一次性记录与连续的作业定额的关系进行了考察。他认为,一次性记录与连续作业定额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别。他引用斯大林有关这方面的一次演说的内容:技术定额是需要的,可是现在就立即把定额提高到先进工人斯达汉诺夫等人已经达到的高度(一日挖7吨煤)是不对的,这样一种定额在目前这个时候是不实际的。现在所需要的定额应当是一个“介乎现行定额与斯达汉诺夫等人所达到的标准之间的一种定额”。

很明显,这种定额与泰罗按最优秀工人的标准来规定的定额形成强烈的对照,这里所表述的是规定社会主义生产定额的原则特点。在本书第五章的最后,叶尔曼斯基又强调了关于技术标准和生产定额的见解。首先了认为在规定技术标准时要应用最优原理。他说,速度提高到一定水平时,虽然产量会提高,但如果超过了这个水平,车床的生产能力受某种要素的好影响会减少,而其他的坏影响则会表现出来,所以速度反而会降低。这时的最优水平应由试验和经验来决定。他在此还举了产量与成本的关系的例子,即随着产量的增加,成本可能降低,但也有可能提高。两者综合的最低处才是最适度的利润平衡点。在有关生产定额方面,他强调“生产定额”就是工人在一个工作日里必须完成的生产单位的数量,依靠机器和人的动作来进行的作业,是把机器和与之不可分开的人的操作的辅助运作的时间合在一起来决定定额。……机器操作的标准化方法与人的劳动的标准化方法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别。人不是机器,人是活的、有意识行为的有机体,因此调节人的活动的规律属于精神生理学范畴 ,而不属于机械技术范畴。如果不按精神生理学的规律来考虑,测定在各种速度条件下所耗费的人的力量,以及把消耗掉的能量与人的产量相比较,从而实行人的劳动标准化,那么,我们既不能从迄今所忍受的标准化的失败的困境中摆脱出来,也无法按与社会主义相称的唯一方法来科学地决定生产定额。”

叶尔曼斯基对社会主义劳动定额的制定作了详细论述。他认为,修改工厂的生产定额,必须在工人——主要是在斯达汉诺夫运动积极分子和突出队员的参加下进行。

从以上介绍中可以看出,叶尔曼斯所阐述的制定技术标准特别是生产定额的方法,与所谓“泰罗制”的方法,其差异是明显的。首先,叶尔曼斯基重视精神生理学方面的考虑,而泰罗主要把工人当成“经济人”来看待,不大重视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因素;其次,叶尔曼斯基认为有必要从人的方面和技术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而泰罗则更多关注的是技术方面的因素,把人作为机器来看待;再次,泰罗制定生产定额的主张是只由企业单方面的意志所决定的,而叶尔曼斯基的方法则强调在工人的下,在取得工人同意的基础上来决定生产定额。关

于后一点,泰罗的方法是企业与工人利益有根本性冲突条件下的必然产物,而叶尔曼斯基的方法则是社会主义理所当然的产物。叶尔曼斯基的方法正确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定额的原则。

在本书的第2章中,叶尔曼斯基论述了社会主义的劳动竞赛。他认为,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不是立足于竞争的原理上,而是立足于相互帮助的思想上,即不是相互发号施令,而是互相教授,互相学习。有关社会主义劳动竞争的这一观点,事实上并没有很好地普及起来,然而叶尔曼斯基认为,这种劳动竞赛,当斯达汉诺夫运动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必将逐渐体现出来,因为这是基于人的思想觉悟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一种劳动形式。

除以上内容以外,《斯达汉诺夫运动和斯达汉诺夫方法》一书还对分工、辅助运作的分离、兼职问题、作业准备、工作场地的组织、劳动力的选择和配置、消灭非生产性时间和劳动浪费、设备的利用、卫生状况的改善以及在斯达汉诺夫运动深入发展后必将逐渐产生的内部运输的组织化、流水作业、循环作业、按图表进行的作业、综合作业队、工作和休息问题、机械化和自动化、统一标准、特殊化等问题,作了系统而全面的表述。

《斯达汉诺夫运动与斯达汉诺夫方法》一书对社会主义管理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它在社会主义管理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类似于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在西方资本主义管理理论发展史上所处的地位,而且在生产定额理论方面较泰罗前进了一大步。该书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以下四点:(1)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合理化的理想形式就是斯达汉诺夫运动所追求的组织合理化,通过这种合理化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系统阐述了为此而应采取的具体措施;(2)奠定了社会主义定额理论的基础,一方面进行了包括科学劳动思想在内的综合考察,另一方面主张工人参加制定定额的原则;(3)把迄今为止人们所了解的最优化理论的应用范围加以扩大,除应用于生产定额理论外,还应用于技术标准以及成本与产量利润最大化理论方面;(4)分析了在苏联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方法之一的斯达汉诺夫运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探讨其本质的同时,展望了它的未来。

叶尔曼斯基在经济管理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三点:

(1)关于资本主义合理化与社会主义合理化的差别的阐明,其基本观点不是把合理化问题单纯是看成技术理论问题,而是谋求与经济体制联系起来统一地去考虑。由于他的努力,使得从资本主义管理理论中广泛吸收其营养的苏联经营管理理论,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洗礼而变成了苏联自己的理论。(2)很大程度地发展了列宁关于泰罗制的理论,同时,积极地提出了这个理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应用措施,为苏联经营管理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3)通过对福特制的研究,具体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经营组织合理化的原理和方式,从而奠定了苏联提高劳动生产率运动的理论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