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简介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是一个集工科、理科与管理类专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学院,由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土地科学学院、原武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和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于2001年1月3月合并组建而成。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横跨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4个一级学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2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1个湖北省二级重点学科(土地资源管理);7个硕士点和7个博士点(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6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和共享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现有本科生1400余名,硕士研究生近400人,博士研究生120余人。

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96人,其中教授30人(其中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2名博导),副教授37人,其中有4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资助,一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奖。有一人当选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9名教师获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有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数人担任国际地图制图协会和其它国际和全国性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多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批准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均可以设置特聘教授岗位。

硬件设施学院建有全国一流的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面积4000多平方米,分为环境生物实验室、环境化学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土地信息工程实验室、地理实验室、地理信息实验室、数字地图制图实验室、图形图像输出室、网络中心机房、网络工作站、大型仪器室。

拥有“数字制图与国土信息应用工程” 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一、全数字化地图制图理论与技术

二、数字地图数据库建库技术

三、电子地图技术

四、专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五、土地规划、评价与整理技术

六、循环经济与工业生态学研究

七、分子毒理学与环境化学污染物的生物修复研究

八、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与医药、化工、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九、水、气、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

十、腐蚀与环境电化学技术研究

学科优势2009年1月19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在其网站发布《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2007-2009),该院各学科排名成绩喜人。其中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所在的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所在的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地理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六。此外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排名也在前列。

获得荣誉学院先后获得教学改革成果获国家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6项,有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本院学生获全国“挑战杯”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优秀奖1项。科研项目涵盖了国家973、863、攻关项目等各类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横向项目呈级数增长态势,科研经费万。近年来,学院2007年接近2800先后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

学术交流学院与美国、俄罗斯、法国、挪威、日本等多个国家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并同荷兰国际ITC、法国里尔科技大学等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学院先后主办和协办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会议多次,同时派出40余位教授和博士参加多个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并大会发言或提交论文。

未来目标不断培养合格优秀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并逐步增强科研和创新能力,在资源与环境方面成为成全国前列的的院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