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名称:【正宫】醉太平·泥金小简
年代:元末明初
作者:刘庭信
体裁:散曲
宫调:正宫
曲牌:醉太平
作品原文【正宫】醉太平
泥金小简⑴,白玉连环⑵,牵情惹恨两三番。好光阴等闲。景阑珊绣帘风软杨花散⑶,泪阑干绿窗雨洒梨花绽⑷,锦斓斑香闺春老杏花残⑸。奈薄情未还。[1]
注释译文【注释】
⑴泥金小简:用金屑涂饰的信笺。泥金:金屑,金末。
⑵白玉连环:白玉制的手饰,此指爱情信物。
⑶景阑珊:意谓好景已尽。阑珊衰败状。
⑷泪阑干:泪水纵横。阑干,纵横貌。
⑸锦斓斑:形容落花缤纷。
【译文】
用金屑涂饰的信笺,白玉连环,牵愁惹恨两次三番,大好的光阴轻易地被闲抛在一边。风吹绣帘凋零破败杨花飘散,泪珠飞洒雨打绿窗,梨花绽放银白灿烂,锦绣斑斓暮春时节杏花零落凋残,无奈薄情人仍未回还。[2]
作品简析这首小令抒发离愁别恨。闺中少女多少次拿起情郎寄来的书信和赠送的白玉连环,睹物思人,伤感不已。"好光阴等闲"以下四句,感叹大好春光白白流逝。这显然是一语双关。少女的青春如同这春天的美景,也在渐渐逝去。最后一句,“奈薄情未还”,包含着对心上人的怨恨,同样是表现少女的思念之切。小令借景写情,托物兴感,感情深沉细腻,文辞自然流畅。[1]
作者简介刘庭信
元末散曲作家。元代益都人,原名廷玉,排行第五,身高而黑,人称“黑刘五”,为南台御史刘廷翰的族弟。生卒年不详,大约生于公元1300年前后,卒于公元1370年左右。他天性聪明,超出常人。虽然出身于公卿世家,但一生落魄不羁,不求仕途,混迹于市井歌舞酒肆之间,工于填词作曲。《录鬼簿续编》说他:“风流蕴藉,超出伦辈,风晨月夕,惟以填词为事。” 所作散曲今存小令39首,套数7首,收入《太平乐府》、《盛世新声》、《词林摘艳》、《乐府群珠》等曲集中。作品以闺情、闺怨为主,多写旷男怨女、密约偷情、秦楼楚馆、调笑风情等内容,颇具婉约柔媚风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