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易学研究会
四川省易学研究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团管理条例》,经四川省民政厅批准登记的四川省一级哲学社会科学学会。
四川省易学研究会主管部门是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四川省易学研究会遵循胡锦涛同志关于“宏扬中华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号召,组织研究、培训、交流以中华民族根文化——易学为基础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易学文化首倡“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提出了“易”文化深刻的哲学原理,深邃的科学原理和经世实用的社会学原理。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学中,饱含着中华民族复兴,重新振兴大业的深远智慧。
四川省易学研究会成立于上世纪的一九九三年。学会由一大批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离退休老专家、老干部、省市委党校、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财大、电子科大等院校的教授学者和社会贤达,志愿者人士组成。原有会员二百余人。理事 人,秘书处 人。现任法人代表会长为谢永健先生。
四川省易学研究会坚持学术研究中的两个反对,一是反对理论部联系实际的纯学院倾向,二是反对易学研究的江湖习气的社会滥觞。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基础上守住了民族传统根文化的这个宝贵阵地。
二十年来,四川省易学研究会推出的专著:《周易见龙》。该书理论恢宏,不仅在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有着极大影响。获得四川省社科联学术二等奖,还受到原四川省委老书记,“易学”《道德经》《三海经》研究专家的杨超同志的高度赞赏,评之为:“易学在蜀,信言不诬。”学会的专家还从孔颖达研究发现的先后天八卦,六十四卦卦序的平衡对称度问题入手。发现了“韦编三绝”一词几千年的理解错误。从而进行了旨在纠正有“韦编三绝”导致的卦序错位,有效的运用计算机对《易经》六十四卦重排卦序,由此引起的一场具有颠覆性意义的研究势必引起未来易学研究的大争论。也势必导致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新的大融合。其势刚起。还有一些专家从认识论,科学原理对照入手,发表了《新世纪科学学学科分野的重判》和《东西方科学认知体系对照表》。以此为代表的系列研究对四川省易学研究会的学术发展起着一定指导作用。
在社会学方面。四川省易学研究会拥有一大批从事科学决策,预测学方面的专家和从事环境地理风水学方面的专家,还有一批从事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学结合的专家与志愿者。这批老、中青结合的专家队伍学识渊博,品行高尚,长期以来为社会、为企业、为大众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深得社会大众的好评。
四川省易学研究会在深入研究《易经》而外,傍及中华传统文化、佛教文化和儒家学术研究。其长期主持的成都青羊宫、文殊院相关学术活动中,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会长期开展了三项活动:
其一,易学研究。我会在原社科大楼(成都市金丝街22号)设办公基地,每天有人值班,接待四方来宾,共同研究易理、术数,续演圣人之道:辞、变、象、占。同时深入参完佛儒道文化,提高学会成员自身素质修养、品位。
其二,易学沙龙。我会为广大易学爱好者开办易学沙龙活动每月一次(第三周星期六下午);易学研讨会每周一次(星期一下午)。完全免费,欢迎大家光临指导。
其三,易学培训。我会将陆续邀请资深专家学者,举行易经讲座、系辞解读,开办易道管理、易道营销、识人用人、八卦心理、六爻演绎、四柱探源、梅花易数、风水堪舆、奇门遁甲、铁板六壬学习班。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四川省易学研究会为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了许多积极的工作,尤其不能忘怀的是:2008年“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易学会组织了心理咨询师30余人,组成心理咨询队伍投入赈灾工作,为灾区群众提供震后心理救助,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受到了省社科联和省团委的褒奖。易学会还组织心理咨询师设立免费心理咨询室“心斋”,一年来接待了许多的咨询者,有效地为他们排除了各种心理障碍,解决了许多心理问题,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发展尽到了相应的社会责任。
在新的一年里,学会开办了六爻、四柱学习班及各类易学沙龙活动。每周六下午举办普及易经基础知识讲座,内容丰富,涵盖八卦、命理、风水、奇门、相学、姓名学、择日学等等。学会还常年开办各类周易数术及风水学习班,让更多的人掌握先贤的智慧,使社会更和谐、人类更文明。
四川省易学研究会将发挥六大功能:
1. 学习易学与传统文化的课堂
2. 研究易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智囊
3. 交流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的沙龙
4. 聚集易学与中华传统文化人才的家园
5. 运用易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服务于社会
6. 探讨国学精神,推广传统文化
一如既往地团结社会各界易学团体和易学爱好者,倡导以科学精神和方法,推动易学原典研究和应用,从事各种易学研讨活动,弘扬易学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探讨易学思维与当代科学相结合的途径,促进人类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