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春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春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永宁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复称长春宫。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后又多次修整。咸丰九年(1859年)拆除长春宫的宫门长春门,并将太极殿后殿改为穿堂殿,咸丰帝题额曰“体元殿”。长春宫、启祥宫两宫院由此连通。
长春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前出廊,明间开门,隔扇风门,竹纹裙板,次、梢间均为槛窗,步步锦支窗。明间设地屏宝座,上悬乾隆皇帝御笔所题的“敬修内则”匾。左右有帘帐与次间相隔,梢间靠北设落地罩炕,为寝室。殿前左右设铜龟、铜鹤各1对。东配殿曰绥寿殿,西配殿曰承禧殿,各3间,前出廊,与转角廊相连,可通各殿。廊内壁上绘有18幅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巨幅壁画,属清晚期作品。长春宫南面,即体元殿的后抱厦,为长春宫院内的戏台。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屏门一道,与后殿相通。
长春宫是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宫殿。明代天启皇帝的妃子李氏,曾居住在此宫。清代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曾在这里住过。孝贤皇后的东珠顶冠、东珠、朝珠等件,曾在这里陈设。晚清时,同治皇帝亲政后,西太后也曾在这里居住。
同治十三年(1874年),为西太后四旬大寿,办理长春宫佛堂、正殿、后殿及体元殿佛堂等处铺设地毯、床毯、帘幔、坐褥、靠背、桌套、杌套等项三百多件,共用白银十七万多两。 西太后除在这里看戏之外,无可消遣,还召令唱盲词者入宫,演说诸般故事。
长春宫廊庑的四面墙壁上,绘有十几幅以《红楼梦》为题材的一组大壁画,有的是“怡红院”,有的是“潇湘馆”,有的是贾母逛大观园等。绘制的人物栩栩如生;亭台楼阁等景物,富有立体感。布局结构,巨丽精整,画笔精细,典雅清秀,显示晚清时期画师们的精湛艺业和深厚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