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欢·懒云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殿前欢·懒云巢》,元代吴西逸双调散曲小令作品。

目录

作品原文注释译文作品简析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双调】殿前欢

懒云巢⑴,碧天无际雁行高。玉箫鹤背青松道⑵,乐笑逍遥。溪翁解冷淡嘲⑶,山鬼放揶揄笑⑷,村妇唱糊涂调。风涛险我,我险风涛⑸。[1]

注释译文[注释]

⑴懒云巢:即懒云窝。

⑵玉箫鹤背:暗用王子晋吹箫骑鹤升天的典故。

⑶溪翁:即指隐士。

⑷山鬼放揶揄笑:语本《世说新语·任诞》。晋代罗友为桓温幕僚,桓温虽器重其才学,却认为他放荡不羁,不宜做官。一次桓温为一人升官设宴送行,罗友迟到了,桓温问他原因,他说:“我早就出来了,在路上碰见一个鬼,他嘲笑我说:‘我只看见你送别人去做官,却为何不见有人送你上任做官?’我自感惭愧,对他作了一番解释,就迟到了。”此化用其意。揶揄,嘲笑。

⑸风涛:此指宦海。

[译文]

懒云巢,无边无际的蓝天一行行大雁高,在鹤背上横吹玉箫飞行在青松道,欢乐开怀自在逍遥。渔翁懂得幽寂淡泊的歌咏,山鬼发出戏弄嘲讽的笑,村妇唱出糊涂调。我远离风浪,远离风浪的是我。[1]

作品简析此曲乃和阿里西瑛《殿前欢·懒云窝自叙》之作,共六首,这首为第三首,懒云窝是阿里西瑛的寓所。懒云窝之名,源于北宋邵雍安乐窝之居号。邵雍安贫乐道,“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宋史》本传)。阿里西瑛懒云窝之号虽源于此,但特定含义与时代背影已有所不同。在元代,老庄思想成为一代士子的共同心理。不是入世,而是遁世,成为有元一代散曲的普遍情调。这在中国诗史上是一特异现象。其社会背影,乃是元代政治极为黑暗,士人没有出路。阿里西瑛虽是回回人,属色目人,但其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实具有普遍意义,所以才引起当时著名曲家的共鸣与和作。[1]

作者简介吴西逸

元代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详,大致与贯云石同时。《太平乐府》、《乐府群珠》、《北词广正谱》都收录了他的作品。《太和正音谱》称其作品“如空谷流泉”。存世散曲有小令四十七首。[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