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蹼铃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微蹼铃蟾(学名:Bombina microdeladigitora)为盘舌蟾科铃蟾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云南等地,主要栖息于次生阔叶林、如冬青树的树洞中以及喜群居,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1900至21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景东。

目录

科学分类本信息物种简介生态分布物种起源

科学分类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两栖纲Amphibia

目:无尾目Anura

科:盘舌蟾科 Discoglossidae

属:铃蟾属Bombina

种:微蹼铃蟾 B. microdeladigitora

本信息中文学名:微蹼铃蟾

中文目名:无尾目

中文科名:铃蟾科

中文属名:铃蟾属

同物异名:Bombina lichuanensis Ye et Fei, 1994,

拉丁文目名:ANURA

拉丁文科名:Bombinidae

拉丁文属名:Bombina

拉丁文种名:microdeladigitora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u, Hu et Yang, 1960

英文俗名:Small-webbed bell-toad

物种简介微蹼铃蟾形态上与大蹼铃蟾相近,舌为盘状,不能伸出口外。后肢趾间蹼不发达,仅可见微弱的蹼迹,因此不善游泳。这与它通常在树洞的积水中栖息和繁殖的习性有关。

生态分布在中国分布于广西和云南省的滇中和滇南。

物种起源铃蟾属Bombina分布地跨欧亚二洲。近数十年来,国外学者对这类原始无尾类的分类和进化进行过不少研究,但亚洲产种类的种间亲缘关系仍不清楚,有些种在分类上尚存在疑问。本文以形态为基础,辅以核型资料,试图对中国铃蟾属的分类和进化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南部产3种(亚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是一个祖先的后裔。其中强婚刺铃蟾B.fortinuptialis和微蹼铃蟾B.microdeladigitora之间形态差异为不明显,故建议强婚刺铃蟾作为微蹼铃蟾的一个亚种。东方铃蟾B.orientalis另一支系,其形态和核型与欧洲产两种相似,文中还进一步讨论了铃蟾属的亚属划分是正确的。最后综合有关资料,探讨了铃蟾属的种间亲缘关系和该属的分类地位,并结合地史资料进行了铃蟾属物种分化的初步探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