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齐国都城里的人便都穿紫色的衣服,说明老百姓对偶像或权威人物的审美取向是非常趋同的.本文以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告诫人们,作为领导人或具有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必须谨慎,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否则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目录
注释译文故事道理拾得小练习
原文齐桓公好服紫①,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②。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甚贵,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君甚恶紫之臭③。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④,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⑤中莫衣紫,其明日国⑥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注释①服紫,紫色的衣服。
②五素,五件无色的素服。不得,抵不止。
③恶紫之臭,讨厌紫色。臭同丑,不美。
④却,走开、离开。
⑤郎,帝王左右侍从官统称,包括侍郎、中郎、郎中等。
⑥国指京都、京畿一带,非指全国。
⑦好:喜欢,喜爱
译文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全城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在那时,5匹没有染色的丝织品也换不到一匹紫色的布。齐桓公对此十分忧虑,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所以紫色的衣料昂贵的厉害,但全国的百姓却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没个完,我该怎么办呢?” 管仲说:“您想制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试一下您自己不穿紫衣服呢?您可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在这时,侍从中如果有穿紫衣来晋见的人,桓公就说:“稍微退后点,我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 齐桓公说:"是." 就在这一天,宫中没有一个人再穿紫色衣服了;在这天,宫中也没人再穿紫色衣服了;过了几天,宫外也没人再穿紫色衣服了。
故事道理上行下效,要改变不良现象必须从面上做起。
拾得拾得:上行下效,自古已然,上行,能有利于国计民生,而下效之,当然是一件好事,推而广之,更有积极意义。有些事情,开始行者,并不感到有什么危害,时间一长,必然能够看到利弊。齐桓公好服紫,全国跟随,不仅耗费资源,浪费也很惊人。全国百姓添置的都是紫服,以前的素服和其他颜色的衣服,全被压在箱底,算算那些能穿却不再穿的被弃衣服,确是一笔数字不小的浪费,何况紫服又很贵。追求时髦的人,不问财力是否够得上,而硬是赶新潮,穿上紫服,这是跟看别人走路,不见得就适合自己的姿质。幸亏齐桓公及早自觉,管仲又出了好主意。雷厉风行,三天之内,在全国范围消除了服紫的流行色。这也看出齐桓公纠偏的决心。他有此决心,才能照着管仲的话去做。不然,还可能把管仲的劝阻,认做哄小孩一样玩弄了他,责怪管仲出的是馊主意呢!(北京晚报)
小练习(1)齐桓公好服紫 好:______
(2)君欲止之 止:______
(3)文中与“紫贵甚”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
(1)喜爱
(2)使……停止
(3)五素不得一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