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是清代纳兰性德所做的词。

作品名称:

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

创作年代:

文学体裁:

浣溪沙

作者:

纳兰性德

目录

作品原文注释译文作品赏析

作品原文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

莲漏①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②。那将红豆记无聊③,

春色己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④。离魂入夜倩谁招。[1]

注释译文【注释】

①莲漏:即莲花漏。参见《山花子》(昨夜浓香分外宜)注⑤。

②红绢:代指红色花朵。

③那将句:意谓愁极无奈之时便将红豆取出,记下这无聊的心绪。红豆,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子果实的统称。古诗词中常以之象征爱情或相思等。那,犹奈。白居易《罢杭州领吴郡寄三相公》:“那将最剧郡,付与苦情人。”

④信如潮:即如信潮,谓如定期到来的潮水一样准确无误。

【译文】

这是春天的夜晚。一位寂寞的女子,默默地守候着流泪的蜡烛,在水一方。你就是那个古老故事中的伊人,有着杏花一样的小心思,被离别的微雨,一点一点地打湿。从此,君问归期未有期。遥寄的南国红豆,还保留着他的体温。从此,徐徐的风和满地的小红花,年年撩起你心底的轻愁。从此,许多春天的夜晚,潮水来时,你女孩子的梦,已梦不见他在春天归来。[2]

作品赏析此篇写离情。上片景起,写夜深,杏花微雨,雨湿红花。下接以“那将红豆记无聊”,用一细小情节便把相思无聊的情态勾画得活灵活现。下片写失望的心情。一层写春已深而离人久久不归,盼他如期归来;一层是写盼望与他梦里相逢。但这些都成了无望之想,“安得”与“倩谁招”露出了这一失望的凄苦心情。[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