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肠断班骓去未还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浣溪沙·肠断班骓去未还》是清代纳兰性德所做的词。

作品名称:

浣溪沙·肠断班骓去未还

创作年代:

文学体裁:

浣溪沙

作者:

纳兰性德

目录

作品原文注释译文作品赏析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浣溪沙·肠断班骓去未还

肠断班骓去未还①,绣屏深锁凤箫寒。一春幽梦有无间。

逗雨疏花浓淡改②,关心芳草浅深难。不成风月转摧残③。[1]

注释译文【注释】①肠断二句:班骓,同“斑骓”,指毛色青白相间的骏马。此处借指征人。二句意谓丈夫远行在外,迟迟不归,相思令人肠断,闺中寂寞难耐,索寞无聊,绣屏紧锁,凤箫也闲置起来不再吹奏了。

②逗雨二句:谓春雨洒在了稀疏的花上,花色改变了浓淡的颜色。令人伤情的芳草也浅深难辨。

③不成句:不成,犹难道。风月,春日的风光,此处喻为男女间情爱之事。前蜀韦庄《多情》:“一生风月供惆怅,到处烟花恨别离。”

【译文】

一袭白衣的忧伤男子。他不是归人,而是个过客。他达达的马蹄已远去。只剩下,你庭院深深的心事,被锁在寂寞的黄昏。钥匙已被他带走。再没有呜咽的洞箫划过南,没有归棹的桨声轻叩季节。你有的仅是一春幽梦,倾国倾城。梦中有微微的雨,的花,萋萋的芳草,缕缕的情丝。你说,我不愿醒来,你不要追问。东风来时,三月的柳絮满天飞舞。[2]

作品赏析这里描绘了一个恋人初逢的场面。上片前二句写景,渲染环境气氛。第三句写初见时的情景。其“风波”二字意味深长,既有恋情的艰险,亦含有难言的隐忧。下片写相逢后乍喜乍悲,心绪慌乱的复杂情感。结句则宕出一笔,用“月偏明”之景表达出“偷恋”者几重复杂的心理。小词而能描摹如画,生动传神,确是精妙。[3]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简介: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先祖原为蒙古吐默特氏,因攻占纳□部,以地为氏,改姓纳□——即纳兰。17世纪初为清太祖努尔哈赤降伏,后属满洲正黄旗。其父明珠为清康熙时大学士。

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康熙非常赏识他的才干,曾委派他到黑龙江呼伦,查勘沙俄侵扰情况,并安抚达斡尔边民。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