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各种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鼠李糖、阿拉伯糖等)以单糖或寡糖的形式与花色素的3位或5位的羟基中的一个或者两个结合的色素苷。
相关资料现从三类花色素中举其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花葵苷(pelargo-nin)含于天竺葵的朱红花或矢车菊的红花中,此外,草莓苷(fragarin)含于草莓的果实里。花色素的糖苷――花色苷(cy-anin,花色素-3,5-二葡糖苷)是矢车菊的蓝色花的主要色素,紫苑苷可在纹冬菊或翠菊花、黑豆皮、桑的果实、已红叶的枫类(Acercircumlobatum,Acershirasawanam)、鸡爪枫(Acerpalmatum)中见到,而花翠苷含于洋雀的花中。在花色素苷里,已知有许多如在花翠苷中所见到的那样,是与对羟基安息香酸或对香豆酸以及丙二酸相结合的产物。花色素苷的生成受基因的控制,即使同一种植物所生成的花色素苷的种类,或与之结合的糖的种类,以及数量也会发生变化,另外还发现含有花色素苷的细胞液的pH或与显色有关的其它条件也具有遗传上出现变化的例子。花色素苷的生成也受温度、光、氮、磷等缺乏的环境因素所支配。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可以随着细胞液的酸碱改变颜色。细胞液呈酸性则偏红,细胞液呈碱性则偏蓝。花青素(anthocyanins)是构成花瓣和果实颜色的主要色素之一。经由苯基丙酸类合成路径(phenylpropanoidpathway)和类黄酮生合成途径(flavonoidsbiosyntheticpathway)生成。影响花青素呈色的因子包括花青素的构造、pH値、共色作用(copigmentation)等。果皮呈色受内在、外在因子和栽培技术的影响。光可增加花青素含量;高温会使花青素降解。花青素为植物二级代谢产物,在生理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花瓣和果实的颜色可吸引动物进行授粉和种子传播(StintzingandCarle,2004)。常见于花、果实的组织中及茎叶的表皮细胞与下表皮层。部分果实以颜色深浅决定果实市场价格。花青素属于酚类化合物中的类黄酮类(flavonoids)。基本结构包含二个苯环,并由一3碳的单位连结(C6-C3-C6)。花青素经由苯基丙酸路径和类黄酮生合成途径生成,由许多酵素调控催化。以天竺葵色素(pelargonidin)、矢车菊素(cyanidin)、花翠素(delphinidin)、芍药花苷配基(peonidin)、矮牵牛苷配基(petunidin)及锦葵色素(malvidin)六种非配醣体(aglycone)为主。花青素因所带羟基数(-OH)、甲基化(methylation)、醣基化(glycosylation)数目、醣种类和连接位置等因素而呈现不同颜色(范和邱,1998)。颜色的表现因生化环境条件的改变,如受花青素浓度、共色作用、液胞中pH値的影响(Clifford,2000)。本文目的为了解影响花青素生合成的因子,以作为田间栽培管理的参考。
橙色和黄色是胡萝卜素的作用。1910年在胡萝卜中发现了β-胡萝卜素,以后共发现另外2种胡萝卜素异构体,分别是:α、β、γ三种异构体。1958年β-胡萝卜素获得专利(US2849495,1958年8月26日,专利权人:HoffmannLaRoche),目前主要从海洋中提取,也可人工合成。
自然界有超过300种不同的花青素。他们来源于不同种水果和蔬菜如紫甘薯、越橘、酸果蔓、蓝莓、葡萄、接骨木红、黑加仑、紫胡罗卜和红甘蓝、颜色从红到蓝。这些花青素主要包含飞燕草素(Delchindin)、矢车菊素(Cyanidin)、牵牛花色素(Petunidin)、芍药花色素(Peonidin).
花青素颜色随PH值发生变化,从当PH值为3时的覆盆子红到当PH值为5时的深蓝莓红。在大多数应用中,这些色素具有良好的光、热和PH稳定性,并且能够承受巴氏和UHT热处理。花青素广泛地应用在饮料、糖果、果冻和果酱中。紫甘薯花青素在不同PH值下的颜色变化见右下图:紫甘薯花青素在不同PH值下的颜色变化
化学性质花葵苷又称天竺葵色素苷。长红色针状结晶。熔点185℃。175℃软化。难溶于1%~2%的盐酸,在冷盐酸中非常难溶,热之易溶。易溶于水,呈橘黄色。与甲醇加温即溶,冷之有结晶析出,溶液为黄红色,并带绿黄色荧光,加入38%的冷盐酸,即分离出1分子的葡萄糖,而成花葵半苷(pelargonenin),热之,即全部水解成1分子花葵素(pelargonidine)及2分子葡萄糖。本品为一种花色苷,存在于天竹葵属植物Pelargonium Zonale L.或矢车菊属植物CenTaurea cyanuS L.的红色花中。由萃取而得。为天然色素,用于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