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四川道中作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南乡子·四川道中作是元代曹伯启的词,词中写西南山水者明清以前不多见。曹伯启曾“万重烟水间云山”地跋涉于湘川黔贵一带,其《临江仙·水出五溪成一派》等是较早表现“滩流如怒”、“石齿嶃然“的作品。严格讲来,以抒发乡愁、宦怨苦情的羁旅于岭壑江川之什,不尽属山水题材。

作品名称:

南乡子·四川道中作

创作年代:

元代

文学体裁:

作者:

曹伯启

目录

作品原文作品注释作品鉴赏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南乡子①

四川道中作

蜀道古来难,数日驱驰兴已阑②。石栈天梯三百尺③,危栏;应被旁人画里看。

两握不曾干④,俯瞰飞流过石滩。到晚才知身是我,平安。孤馆青灯夜更寒⑤。[1]

作品注释①南乡子: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有单调、双调两体。双调始自冯延巳词,后人所作字数有增减。双调,五十六字,平韵,为常体。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②阑:尽。意兴阑珊,兴致全无。

③石栈:山壁上凿出之栈道如天梯垂下,远视景观,也是登山人感觉如爬上天梯。

④“两握”句:两手紧张时掌中多汗。

⑤孤馆:指简陋的驿站客店。[1]

作品鉴赏山水之写应是以第一自然为表现主体,抒述视觉审美感受或心灵反映为旨归。这阕《南乡子》即合此题旨,词共二首,此乃第一首。

石栈挂云天,飞流过石滩,均是实景,仅仅实景实写,这两句不算稀奇,表现高险状出语无惊人处。传神的恰恰在平易语句“两握不曾干”,五字把危处之怯,险境之悸准确、具体、生动揭出。从而上片“应被旁人画里看”句既不空泛,下片“到晚才知身是我”也略无故作耸听危语之感。于是,“平安”二字,就显得不平淡,读者从中可听到一声长长的历经紧张情绪后的放松的心音。“到晚”句有此“平安”之嘘的反托,那种身悬绝岭时心魂惊悸出窍的情态,已不需要任何多余的渲染,已立现眼前。紧张后的种种险情一一浮现在眼前,脑中依然在“危栏”俯瞰,热汗兼冷汗四淋的腿脚似仍在“石栈天梯”上。所以,放松后自幸“平安”的“我”尽管累之已极,却“孤馆青灯”、无法入睡;而且山间夜气与心中的后怕,甚而犹湿的汗衣贴身,一起构成了“夜更寒”的心境。“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古早成谚,但那是古人的感受,未经身临其境,无以成为自已的体验。曹伯启的实践之后,结论是差一点恢复不了“身是我”的感知。但是,冒险、历险,就是种刺激的快感。后怕过去,不无惊喜和欣慰,在写这阕词时他多少流露有一点满足感的。“应被旁人画里看”云云,在那高险处云烟飘渺,凌虚下瞰,此生不虚的美感快慰将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愈强的。[1]

作者简介曹伯启

(1255-1333)元代词人。字士开,号汉泉,砀山(今属江苏)人。元文宗时召为淮东盐访使,官至行中书左丞上护车。卒谥文贞。著有《汉泉漫稿》。词风疏放,足迹遍川黔,山水感受之写最为真切自然。[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