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7日,法国工会爆发了为期一天的全国性大罢工,目的是抗议萨科齐政府计划将退休年龄从60岁提升到62岁。报道称,参加此次罢工的工会涉及交通运输、邮政等公共服务行业,以及部分电台和学校。据工会公布的统计数字,仅在巴黎就有近27万人参与抗议示威活动,全法范围内有250万人共同参与。10月19日,法国爆发新一轮罢工游行高潮,230多支罢工队伍分布法国各地。据工会统计,有多达350万人参与游行,抗议政府的退休制度改革计划。这也是法国政府提出退休改革法案之后,法国爆发的第六次大规模示威浪潮。
目录
罢工影响9月10月相关报道事件分析
罢工影响9月受罢工影响,首都巴黎多条地铁停运,五分之三的境内列车班次被取消,约半数国内航线停飞,给人们法国罢工
[1]
的出行造成很大影响。罢工组织者警告称,如果政府不满足工会的要求,今后还将举行罢工活动。法国劳工部长韦尔特对此现象明确表示要坚持改革,他说:“我再次重申,退休改革是有用的,公正的,具有进步性的,更是积极有效的”。[2]10月据“中央社”报道,法国7成以上民众支持联合工会19日发起的罢工,估计有数十万人上街游行,抗议政府退休新法案。但总理菲永宣称游行抗议气势已减弱,而参议院继续拉长议会时间审理新法案。 报道称,联合工会抗议政府拟推行的退休新法案有失公平,自9月以来连续发动罢工游行,19日已是第6次。全国各地有277个游行队伍,上路抗议新法。工会要求政府能再次与工会进行谈判。
总理菲永表示,抗议游行气势已减弱,但却激进化。他指责,威吓、阻挠、暴力是否定民主的行为。
内政部估计,各地游行人数达48万人,较12日50万人为低。巴黎地区游行队伍下午出发,工会宣称有33万人参加,警察总局估算则为6万人,低于12日的6万5000人。
全国性罢工行动已导致占总数三成的近4000个加示威的学生
油站无法正常供油。菲永当天承认,需4至5天时间才能恢复全数正常供油。
全国有300多所中学无法正常上课,因为学生上街参与游行活动,巴黎郊区南泰尔(Nanterre)、里昂等地传出中学生破坏事件。中学生较大学生扩大响应,是这次罢工潮的特点。
全国火车交通仍有半数运行,巴黎机场维持5成至7成航班营运,不过,全国机场20日联合发起罢工,飞行航班将继续受影响。
参议院当天指出,退休法案仍有超过1000项修正案待讨论,目标在21日下午结束辩论,于21日晚间进行投票。如果21日下午无法结束讨论,议会将持续讨论至夜晚,22、23、24日三天连续从早到晚开会。
CSA民调公司15、16日针对1002人进行电话民调,询问民众对联合工会当天罢工游行抗议退休新法行动的反应,结果显示,71%受访者表示支持,仅18%反对。[3]
相关报道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为了抗议政府提高退休年龄,法国周二(2010年9月7日)举行全国大罢工。
官方数字显示有110万私营和公共服务行业工人走上巴黎、里昂、马赛等城市的街头 ,抗议政府推迟退休的计划。但是工会指出,参加罢工的实际人数高达250万人。
罢工当天正值有关退休改革计划的草案提交法国议会。
组织罢工的工会负责人希望这次全国性的大罢工可以促使政府重新就退休制度进行谈判,然而面对这次罢工威胁,法国总统萨尔科齐表示不会在把最低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2岁的问题上让步。
另外参加这次罢工的人们还对法国在各个领域进行裁员以解决政府赤字问题表示愤怒。而总统萨尔科齐则是很多罢工者发泄愤怒和不满的对象。
根据法国的养老改革计划,能够领取全额退休金的年龄也将从65岁提高到67岁。
这次24小时罢工给法国的公共交通、银行、航空运输和邮政服务带来严重影响。
周二,只有不到一半的法国的城际和城市通勤列车在运行,为公共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法国民航管理当局也通知所有航空公司把飞往巴黎的航班取消四分之一。
就在一天之前,部分法国中学教师周一罢工,抗议教育行业削减7000个工作岗位的计划。
周一晚,铁路工人也加入了罢工行列。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政府赤字影响,欧洲各国纷纷改革福利和养老制度,因此也在法国、希腊等地引发了一系列罢工和抗议活动。[1]10月23日,尽管养老金改革法案已经引发了法国一系列的全国性罢工和抗议游行活动,但法国参议院周五最终批准了这项不受欢迎的法案,而工会则表示将会继续进行罢工。 法国参议院以177票赞成,153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这项法案,正式提高了法国退休年龄。
官方回应
面对强烈的反对声音,法国劳工部长韦尔特当天在国民议会发表讲话,坚持改革,他说:“我再次重申,退休改革是有用的,公正的,具有进步性的,更是积极有效的”。[4]
事件分析法国250万人大罢工,彰显养老保险制度的先天悖论
法国发生了全国大罢工,以抗法国大罢工
[5]
议政府将退休年龄由60岁提高到62岁的改革计划。按照这项改革计划,法国人能领到全额退休金的年龄将从65岁提高到67岁。
法国政府称,由于社会进步,人们的寿命变长,因此现有退休金制度一直在亏损,预计在2018年“破产”。这是政府与民众必须面对的难题,政府认为民众必须与政府一起勒紧裤带渡过难关。
法国大罢工其实质是一起由养老金制度引发的罢工事件。而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养老保险已经成为各发达国家都必须面对的危机。在有些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成了休眠的火药桶,随时都可能爆炸。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对经济形势持续增长的乐观预期。这种乐观预期是如此之单纯,以至于其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水中望月,迟早是一场空。例如一些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股市,在股市的大风大浪中妄图增值保值。但这个世界绝没有稳赚的生意,遇上股灾这些养老保险基金都会面临巨亏。
此外,再算上必然持续下去的通货膨胀,如以我国的现状来看,每十年民众都能感觉到明显的通货膨胀。我们只要比较下1980年、1990年以及2000年的物价水平,我们一定会得出结论,到2030年。今天的1000块钱,一定只够一个星期的生活费。那么到时候老有所养,谁来养?
如果我们参考古代的王朝政治,王朝建立之初,人口稀少、民风节俭、商业不发达,而在王朝中期人口爆棚、商品经济大发展、民风奢侈、同时金银、铜钱等货币持续贬值。普通人的养老都是靠儿女来支持。
而西方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以西方家庭关系不密切的风俗为基础的。西方人一成年就离开父母的怀抱,当然不存在赡养父母的义务。我们看好莱坞电影中,有些人结婚多年,竟然不知道自己的丈母娘是谁?这种怪事,真是让人感叹。
这种寡情风俗的形成跟西方中世纪以及近代广泛实行的长子继承制密切相连。由于担心财产在几个子女中均分导致家道中落,西欧在罗马后期就开始实行长子继承制。按照这种制度,长子将继承绝大部分财产,而家中其余的儿子则将被像野狗一样踢出家门。他们或者沦为强盗、低级教士、军人或者干脆到新大陆去淘金。因此对这部分非长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是相当淡薄的,他们也谈不上什么赡养父母的义务。
而中国文化历来强调“孝”,这有力地解决了困扰西方的养老问题。因此,从我国的经济、民俗的历史与现状来看,我国养老问题的解决思路应该是家庭为主,国家为辅。养老问题应该是一个微观经济问题,以家庭为单位。而不应该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以社会为单位。天真地以为单靠国家退休工资、社会养老保险就可以解决养老问题是幼稚的。这在现在以及将来都只能解决一小部分人口的养老问题,而这部分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会超过15%。[6]